绪论 被误读的茅盾
第一章 文化背景:文化思想探源及其日渐“定型”
一、维新文化:茅盾文化思想的生成起点
二、取精用宏:早期文化思想的开阔性与驳杂性
三、博取中的选择:文化思想的日渐“定型”
第二章 “矛盾”人生: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中的审视
一、“茅盾前”:文学与政治的交错与契合
二、“茅盾时”:复杂时势中自我选择的两难
三、“茅盾后”:在矛盾运动中的“迂回而进”
第三章 作家本色:“文人从政”心态与独特呈现方式
一、“综合体”茅盾的作家、文学家本色定位
二、典型范式:潜行于政治与文学之间
三、知识文人的复杂样态与茅盾的“文人从政”心态
四、文学家茅盾介入政治的独特呈现方式
第四章 创作文本:政治文化内涵与其多重意义生成
一、“政治文化”视阈中的文学政治化倾向
二、“民族政治”与现代民族国家想象
三、“阶级政治”与革命、阶级的言说
四、对文学表现“小资产阶级”阶层的关注
五、政治视野中的“个人想象空间”拓展
第五章 20世纪文化语境与茅盾的持守现实主义
一、现实主义:复杂文化语境中的审慎选择
二、现实主义在我国的曲折流变与茅盾的选择之路
三、坚定持守现实主义及其产生的正负效应
四、现实主义的“创造原点”意义与重要建树
第六章 茅盾“创作模式”:特定文化语境中的创作范型
一、模式生成:并非随意为之的创作转型
二、评价模式:置于特定文化语境中的分析
三、理性审视:对模式艺术要求的考量
四、“创作模式”的评价与“模式化”批评的误导
第七章 “理性化”创作中的独特艺术诉求
一、《子夜》创作例证:对理性与艺术“相克”的防范
二、“寓于形象”的思维:把创造形象“尊为第一义”
三、追求“形式”完满:调动多种艺术手腕克服理性制约
四、借鉴欧洲“正宗”现实主义的小说叙事艺术
结语 文学大家茅盾给予后世文学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