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鲁迅文学奖得主、七零后代表作家鲁敏创作随笔、文学访谈与演讲的首次精选集结
走过青涩,走过光亮,走过困境,此书乃作家鲁敏各时期创作随笔、文学访谈与演讲稿的首次精选结集。文章原发表于《上海文学》《天涯》《莽原》《野草》《文学报》等期刊报纸,特此辑录,诚意分享。共收录随笔12篇,访谈11篇,演讲5篇,以时间为经纬编排,展示作者亦是路人甲亦是小说家的成长与流转。
2. 20年写作生涯的回顾剖白,一堂轻盈又真实的“小说课”
1998年的某个下午,鲁敏站在一座高楼上盯着世界看,栏杆拍遍,心念一动,决心踏上小说之路,“以小说的虚妄抵抗现实之虚妄”。摇摇晃晃走到今天,一晃二十余年。这个集子乃小说家鲁敏这一路走来坦率的自我披沥,恰似一举回望。
它又仿佛一堂习作者们的小说课。作者将自己珍贵的经验,掏出来与后来者交谈。有创作理念的分享,如对长篇文体“中心思想”的摒弃;也有细致之处的剖析,如诉说《六人晚餐》男主人公之死是如何建构的。但它绝非宏大典重的“正课”,它足够轻盈、散漫,你可以从任何一页翻开、读起,听作者娓娓道来。
3. 还原小说人物本来面目,照见“路人甲”身上的斑驳
东坝系列、暗疾系列、荷尔蒙系列、《六人晚餐》、《奔月》……鲁敏于众多作品中塑造了丰富的人物,而这些人物有一个共性——他们都是平常如水的路人甲乙。如鲁敏自己所说:“我比较熟悉的都是手无寸铁、身无长物的人物与他们的琐碎恩怨,他们没有别的,他们手心里就紧紧攥了自己一条命,到了某个关头,这就是他们做决定的武器与方式。”
历经营业员、劳资员、企宣、记者、秘书等职的作者,深谙路人那些迷雾一般毛茸茸的精神与心理空间,小说家亦是路人甲,路人甲诞生于小说家笔下。这些“路人甲”诞生的影影绰绰的来源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将自我经验汇入到“失败的大多数”这样一个宽广的主题中去的?阅读本书,我们可以还原小说人物的本来面目,照见原生路人甲身上的斑驳。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鲁敏或许是近年来对小说艺术的可能性*具探索志向的小说家。她相信人有能力在各种复杂境遇中以各种意料不及的途径探求和确证自身。由此,她为自己的写作确立了复杂艰巨、令人满怀期待的难度指标。
——“庄重文文学奖”授奖辞
鲁敏站在中国小说艺术的前沿。她将确切的戏剧性形式赋予涣散的、难以言喻的经验,探测和呈现精神生活的结构、深度和边界。
——李敬泽
在如今强大的“写实潮流”与世俗趣味间,她顽强地葆有了形而上的追求。正如艾略特所说,谁能够在“传统”和“个人潜能”之间找到*恰当的关系,谁就能够成为好的作家。鲁敏恰如是。
——张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