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史当尽心平心——吕诚之先生史识感言
许思园:一个被湮没的人文学者
“新史学”旨趣实践会通第一人——为纪念吕思勉逝世50周年而作
  梁启超构建新式中国通史理想的实现
  “新史学”通史旨趣的丰富和完善
  “思勉人文学术”精神
吕著中国历史教材研究刍议
  历史教材的前世今生
  吕著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理念
  吕著中学历史教材的剪裁手法
范文澜:一生追求神似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张荫麟《中国史纲》导读
  为学贵自辟,莫依门户侧
  众窍无窍  天然自成
萧一山《清代通史》导读
柳诒徵《国史要义》探津
风骨意境遗后世——恭读旭麓师《浮想录》
  一、“通”:意与境的兼得
  二、新陈代谢:“中国近代通史”
  三、“史学是一种体验”
走向世界与中国情怀——“中国史”研究世纪学术回顾
  对现代性的回应:重新认识中国
  学术个案之一:顾颉刚、钱穆、郭沫若
  学术个案之二:陈寅恪、吕思勉
  时代的挑战:史学取向及其内在紧张
科学实证与人文诠释——百年史学回顾
  新史学:对科学实证的追求
  诠释:史家与时代的对话
中国通史编著百年回顾
小人物命运背后的大历史——史景迁《王氏之死》
解读历史的沉重——弗兰克《白银资本》读后
  阅读心理镜像
  “中心”偏好与“单脚走天下”
  中国不需要“皇帝的新衣”
《大分流》与中国历史重估
中国社会经济史面临的挑战——回应《大分流》的“问题意识”
孙皓晖式话语与“伪中国史观”
阅读历史: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