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殷商时期的原始宗教政治与神权决定论
殷商原始宗教政治意识:宗教信仰与文化特征
殷商时代:以上帝、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天命神权论
占卜、祭祀与战争:殷商政治生活之根本
巫觋集团:神界与人界关系的沟通者与解释者
第二讲 殷周至春秋时期的神人关系
殷商时期:神性至尊
西周时期:神人互补
春秋中晚期:人的凸显
第三讲 西周时期神权政治向伦理政治的转向
政治忧患意识:一种新的天命价值观
德政原则:以“敬德保民”为核心的政治道德体系
第四讲 春秋时期伦理政治价值观的转向
殷周神权政治价值观的崩解
民本论:伦理政治价值观的核心
重人事轻神事:伦理政治价值观的转向
第五讲 寻求儒家思想形而上的价值依据以《易传》儒道思想结合为例
《易传》之成书及学派归属问题考辨
人类社会演进图式与“三材之道”
《易传》与理想人格塑造
《易传》与主体价值的实现
第六讲 超稳定伦理政治模式:孔子的“仁—礼”思想及其展开
仁论:内在价值规范及思想内涵创新
礼说:礼的价值的多层面呈现
礼的治国安邦作用与政治教化功能
超稳定的仁—礼伦理政治模式:对传统之礼的新诠释
第七讲 现实的超越与政治的批判——孔子政治理论体系的构建
天命、人性思想与政治价值依据
第八讲 为政以德:孔子的德治主义治国模式
德治的内在规定及逻辑展开
德治主义之前提设定:君主的道德修养与自觉
民本原则:以富民教民为政治归趣
德主刑辅:一种宽猛相济的治民方法
第九讲 孔子的政治理想人格论
第十讲 《大学》“三纲领”“八条目”学说
曾子与《大学》辨:一个需要重估的原始课题
孝道观:对儒家伦理思想精髓的体悟
对道德修养的强调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三纲领”学说:对道德主体实践的指导
“八条目”理论 —— 修己正人的道德政治论
第十一讲 《中庸》:构建以“诚”为核心的道德思想体系
子思与郭店竹简、《中庸》:辨析与结论
心性性命论的三重结构:自然、道德与政治层面
正身与正世:儒家德治主义理想的进一步阐释
对尧舜禅让说的论证:终极政治理想的实现途径
构建以“诚”为核心的道德思想体系
第十二讲 超凡入圣:孟子的自我道德修养及理想人格塑造
修身、修心与道德修养
节欲寡欲与存心养性
理想人格的培养与塑造
第十三讲 孟子政治哲学中的六大理论辨题
人禽之辨
义利之辨
王霸之辨
夷夏之辨
君主一夫之辨
天下国家之辨
第十四讲 人性善假设:孟子仁政思想建构的逻辑前提
孟子与告子:对人性问题的不同见解
对人性本善的假设与证明
四善端的涵养与扩充
孟子人性理论的分析
第十五讲 孟子仁政思想中的经济利益原则与道德教化原则
经济利益原则:制民之恒产与取于民有制
道德教化原则: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
第十六讲 民贵君轻: 孟子的民本政治模式
民本政治模式之提出
民本政治模式之阐释
民本政治模式之影响
第十七讲 荀子:构建以“礼”为核心的政治思想体系
礼的内涵变迁及基本政治功用
礼的核心:等级制度的确立与维护
礼为修身立命、治国安邦之本
援法入礼与隆礼重法——礼法之互补性
第十八讲 荀子历史哲学思想论纲
历史哲学观的突破与超越
对社会构成及主体需要问题的剖析
先王后王并重论及其历史价值
对人性问题的理论阐释及其构想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