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中国诗史/大家学术文库
0.00     定价 ¥ 38.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70513000
  • 作      者:
    作者:李维
  • 出 版 社 :
    江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诗史》是中国首部现代形态的诗歌通史。


展开
作者简介

李维,生卒年月不详,民国学者,历史学家,近代诗人,著有《诗史》,是中国首部诗歌通史。1928年10月由北平石棱精舍印行的《诗史》。李维自序称这部书的写作是受老师刘毓盘的启发。1926年冬,李维避乱还乡,在家用三个月的时间写出了二百六十页篇幅的《诗史》,成为中国首部现代形态的诗歌通史。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诗史》作为现代学术背景下的中国诗史尝试,作为第一部中国诗歌通史,《诗史》还是以开阔的诗史眼光与现代形态的编著体例给学术界带来相当强烈的新鲜感,因而出版后受到学界好评。今天我们要了解中国诗史研究的学术史,了解近代以来文学研究的转型,李维的这部《诗史》仍然是不能不读的著作。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中国诗之源起

诗之源起——黄帝以前歌诗——尧代歌诗——舜代歌诗——夏代歌诗——商代歌诗——夏代歌诗为风骚之始

 

郑康成《诗谱·序》曰:“诗之兴也,谅不于上皇之世,大庭轩辕,逮于高辛,其时有亡,载籍亦蔑云焉。《虞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咏,律和声。’然则诗之道,放于此乎。”刘彦和《文心雕龙·明诗篇》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舒文载实,其在兹乎。”又曰:“人秉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曰:“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郑氏昭其迹,刘、沈推其故,其言均是也。人禀七情,韵语自应始于生民,而文字未备,留传亦难征其所据。惟后世文人,于其载籍中,或存其目,或具其文,伏羲以下,历历可数。虽伪托之书众,追记之作多,而舍此之外,更无可考,故不得不并著之于篇,以备学者辨正焉。

伏羲作瑟,造《驾辨》之曲,教渔制《网罟》之歌,一见《楚辞·大招》,一见《隋书·乐志》,上古歌诗之见诸载籍者,此其始也。惟其文久佚,无可稽考。降及葛天,有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虽目存《吕览》,而事近传说。神农教民食谷,有《丰年》之咏,夏侯玄《辨乐》,仅存空名。《汉书·艺文志》记黄帝之铭有六,今则只余其二(《巾几》《金人》),且已经补纂,恐失其真。至少昊、颛顼之世,所称《白帝》《皇娥》二歌,识者均指为王嘉伪撰,更不足论也。惟《弹歌》一章,其词近古,其文见于《吴越春秋》,其时代或以为黄帝,三代以上之韵语歌辞,此其是欤。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宍古肉字)。

(《弹歌》)

 

唐、尧之世,史称极治。《礼记·效特牲》载其《蜡辞》。《淮南子·人间训》致其《戒语》。野老击壤之歌,见于《帝王世纪》。康衢童谣,则传自《列子》。帝王多忧勤惕励之言,庶民有怡然自得之趣,使非伪托,则当时郅治之隆,可迹而得也。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蜡辞》)

战战栗栗,日谨一日。人莫踬于山,而踬于垤。

(《尧戒》)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

(《击壤歌》)

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康衢谣》)

 

有虞承祚,文辞愈炳。《明良喜起》之歌,《卿云》《南风》之咏,上下唱和,传诸载籍而辞采堂皇典雅,斐然成章矣。

 

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居事康哉。

股肱起哉,元首喜哉,百工熙哉。

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庶事惰哉。

(《明良喜起歌》)

卿云烂兮,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卿云歌》)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南风歌》)

 

夏代歌辞,实启风骚,《吕氏春秋·音初篇》载,禹见涂山氏女,女作歌,始作南音,周公、召公取以为《二南》。孔甲《破斧歌》,始作东音,《豳风·破斧》之所兴。而帝启之乐,又《楚辞·九歌·九辩》之宗也。此外若《书序》载太康有《五子》之歌,《绎史》引帝相有《源水》之歌,《韩诗外传》称帝桀有《夏人》之歌,均疑伪托,未可信也。惟《闲学记闻》所载《夏后铸鼎繇》,错综用韵,其真伪自属待辨,而其辞固皆可诵也。

 

逢逢白云,一南一北,一西一东,九鼎既成,迂于三国。

(《铸鼎繇》)

 

商汤代兴,德音愈茂。开网三面,作祝以存其仁,桑林祷天,致语以极其敬,盛世之音,不可多觏。降及末运,箕子有《麦秀》之歌,伯夷有《采薇》之咏,一代流风,犹存遗响。《吕氏春秋·音初篇》载,《有娀氏》有二佚女作歌,始作北音,殷整甲徙宅西河,始作西音,《三百篇》中邶、鄘、卫、秦诸风所自兴也。而《商颂》十二,论者且引为《周》《鲁》二颂之源。三代歌辞。至有商成其观矣。

 

蛛蝥作网,今之人循续。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请受其犯命者。

(《网祝歌》)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吾适安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采薇歌》)

 

以上所举歌辞,多传诸后人载籍中,其真伪自莫能明,惟观其渐进之势,似非全出伪作,故取以为中国诗学之源始。《吕氏春秋》,其书近古,所云“有夏歌辞,实启风骚”。其言当有据也。

……


展开
目录

上  卷

第一章 中国诗之源起 002

第二章 三百篇为中国诗学之渊薮 006

第三章 楚辞代兴与春秋战国诗学之中断(上) 015

第四章 楚辞代兴与春秋战国诗学之中断(下) 017

第五章 两汉诗体衍进及乐府之特盛(上) 020

第六章 两汉诗体衍进及乐府之特盛(下) 026

第七章 魏诗为六朝诗学之先导 030

第八章 两晋诗学极盛与中兴以后作者之玄思(上) 037

第九章 两晋诗学极盛与中兴以后作者之玄思(下) 045

第十章 宋诗再振为六朝诗学之极峰 050

第十一章 齐梁陈诗风绮靡与六朝诗体之蜕化(上) 056

第十二章 齐梁陈诗风绮靡与六朝诗体之蜕化(中) 060

第十三章 齐梁陈诗风绮靡与六朝诗体之蜕化(下) 068

第十四章 北魏北齐北周诗学之不竞 071

第十五章 隋诗余光反射为六朝诗学之终局 075

中  卷

第一章 初唐诗体与沈宋(上) 080

第二章 初唐诗体与沈宋(中) 086

第三章 初唐诗体与沈宋(下) 092

第四章 盛唐诗学鼎盛及诗体之大成(上) 095

第五章 盛唐诗学鼎盛及诗体之大成(中) 101

第六章 盛唐诗学鼎盛及诗体之大成(下) 104

第七章 中唐诗风一变与元和长庆间诗人之体别(上) 106

第八章 中唐诗风一变与元和长庆间诗人之体别(中) 110

第九章 中唐诗风一变与元和长庆间诗人之体别(下) 116

第十章 晚唐诗人之别致与诗学衍变后统派之分传(上) 123

第十一章 晚唐诗人之别致与诗学衍变后统派之分传(中) 127

第十二章 晚唐诗人之别致与诗学衍变后统派之分传(下) 132

第十三章 五代小词代诗 137

下  卷

第一章 诗势尽后北宋各派作者之天才(上) 142

第二章 诗势尽后北宋各派作者之天才(中) 146

第三章 诗势尽后北宋各派作者之天才(下) 151

第四章 南宋四大家与永嘉四灵(上) 156

第五章 南宋四大家与永嘉四灵(中) 159

第六章 南宋四大家与永嘉四灵(下) 162

第七章 诗学降落中辽金两代之朔角孤星 166

第八章 元四大家诗体与铁崖乐府(上) 171

第九章 元四大家诗体与铁崖乐府(下) 174

第十章 明诗再降与复古声中各派之起伏(上) 177

第十一章 明诗再降与复古声中各派之起伏(中一) 182

第十二章 明诗再降与复古声中各派之起伏(中二) 186

第十三章 明诗再降与复古声中各派之起伏(下) 189

第十四章 清诗极衰为旧体诗之终局(上) 191

第十五章 清诗极衰为旧体诗之终局(中一) 195

第十六章 清诗极衰为旧体诗之终局(中二) 199

第十七章 清诗极衰为旧体诗之终局(下) 20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