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差距、创新路径与中国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
(1)对现有的理论和研究基础进行了总结和梳理。该书主要围绕后发国家的技术追赶理论和产业竞争优势理论的研究状况进行简要介绍和评价。其中后发国家的技术追赶理论主要从技术差距、后发优势假说以及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相关的研究进行追溯,基于要素禀赋的技术引进论和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自主创新论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本部分奠定了技术创新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2)从静态面板回归模型和动态向量自回归模型两个方面来分析技术差距、创新路径与产业国际竞争力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利用静态面板回归模型分析我国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了不同时期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变化。其次进一步对技术差距、创新路径和产业国际竞争力建立P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来探讨三者的动态变化过程。上述研究从短期和长期两个层面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丰富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方法。
(3)为了验证技术差距、创新路径与产业竞争力之间的理论关系,在现状描述的基础上利用静态面板回归和动态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对比研究。一方面根据内生增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构建回归模型,重点考察不同的创新路径对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贡献程度。该书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通过对2000-201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和低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自主研发经费支出强度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影响力非常显著,而技术引进经费支出对我国低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非常显著;通过对比2000-2007年和2008-2015年高技术产业和低技术产业两类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变化,考察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动态变化情况。另一方面,PVAR模型显示技术差距、创新路径与产业国际竞争力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相关关系。
(4)案例研究之一。以高技术差距产业的代表汽车产业为例,分析我国汽车产业的创新路径的演化及绩效,结合吉利自主创新的成功之路,得出一些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规律性启示。汽车产业层面的小样本和个案研究再次证明,技术引进并没有对高技术产业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产生良好的效果,唯有自主创新才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出路。因此我国高技术产业不能过度依赖技术引进,要正确处理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的关系,快速实现向自主创新的转变。
(5)案例研究之二。以低技术差距产业的代表纺织服装业为例,分析我国纺织服装业创新路径的演化及绩效,针对当前纺织服装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安踏的自主创新之路主要体现出低技术产业的创新与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机理有着明显的不同。低技术产业的创新主要表现为非技术创新、过程创新和工艺创新,但研发投入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对于后发国家来说,低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最初是由要素驱动,随着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削弱,低技术产业的创新路径最终要转向技术创新上来,经历着市场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的变化。集成创新是现阶段我国低技术产业创新路径的选择。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