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遗存的书法经典不可胜数。尤其是存纸张出现之前,文字铸刻在金石之上,以拓片流传,化身千百,存在诸多版本。遴选尤为关键。首先是书家的选择,应先找到适合自身的经典范本。概而言之,一要左顾右盼,碑帖就如同人体细胞,天生就有一种血缘关系,找准彼此的相关性,二要瞻前顾后,碑帖临摹细化到具体步骤,看起来随意杂取的碑帖,实有先后之分,如何切入和转换,让碑帖与个人的思维之间建立起良性互动。其次是出版选择,把最佳版本的碑帖呈献给书家,引导书家去认识和了解各种经典。
本社基于这两点,出版了经典碑帖系列。通过整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提示内在的关联性。与此同时,针对每一种碑帖,配备翔实的技法解析,就具体字例进行归类,给予学书者以丰富、可靠的启示。
篆书为五体之祖,从金文大篆《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盘》《墙盘》《虢季子白盘》到汉篆《袁安碑》《袁敞碑》,从唐篆李阳冰《三坟记》到清篆《吴让之书吴均帖》,篆书发展变化脉络基本齐备。金文具有奠基作用,在此基础上才演绎出汉篆、唐篆和清篆的不同风尚。金文是取法的重点。在漫长的时间里,风格蔚然大观。西周前期,武王克殷至康王之世,天下一统,风格雄浑典丽,《大盂鼎》即为此期的典范杰作。昭穆之后,一变为严谨端正。笔画由粗细相参而趋于均匀划一,收笔与起笔亦由方圆不一而变成圆笔,书风严谨端正,《毛公鼎》即为此期之代表。对于汉隶需要领略正大气象,如《西狭颂》《史晨碑》,可以说,“朴”乃汉隶基调,与传统文化有莫大关联,老子讲“朴”,庄子也讲“朴”,书家时常也说“见素抱朴”。
楷书可分为魏碑和唐楷。魏碑是从隶书向唐楷过渡的书体。因为不成熟,笔i÷〔拙劲正,风格质朴方严,异态纷呈,百花齐放,康有为评价具有“十美”。这当中,北魏《石门铭》《瘗鹤铭》并称“南北二铭”,遥相呼应。《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处于隶楷过渡时期,字径古今第一,气势十亡今第一,雄浑博大。魏碑从形式上来说,分为碑碣、摩崖、造像、墓志等石刻文字。《郑文公碑》属于摩崖经典,《姚伯多造像》《龙门二十品》是造像典范,《李璧墓志铭》《崔敬邕墓志铭》《张黑女墓志铭》是墓志精品。南朝《爨龙颜碑》《爨宝子碑》合称“二爨”,是屈指可数的南碑代表,《高昌墓表》更为特殊,可以看到墨迹如何写在石上。隋代是一个过渡期,从《董美人墓志铭》能够看出书法走向规范的痕迹。楷书在一般意义上来说,专指唐楷。唐楷一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书体成熟,书家辈出,空前绝后。唐初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欧阳询《虞恭公碑》《皇甫君碑》《化度寺碑》,以及其子欧阳通《道因法师碑》,褚遂良《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中唐颜真卿《东方朔画赞碑》《颜氏家庙碑》等,均为后世所重。李邕的《麓山寺碑》是一个“异数”,见证了唐代书法的多元化,“法”并不是绝对化的。《倪宽赞》为“伪托之作”,但“伪作”非劣作,亦可作为范本,作为学褚的参照。楷书之“楷”,为楷模之意,包含了人格内涵。丰坊坌里学书程》中说:“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以颜为法,中楷以欧为法,中楷既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钟王为法。”
从晋韵到唐法,自宋意至元明尚态的转变,可以看出书法因时代变化而历尽变迁。刘熙载《艺概》云:“书者谓晋人尚意,唐人尚法,此以觚棱间架之有无别之耳。实则晋无觚棱问架,而有无觚棱之觚棱,无间架之间架,是亦未尝非法也;唐有觚棱间架,而诸名家各自成体,不相冈袭,是亦未尝非意也。”从晋王羲之尺牍和集字《金刚经》,能够看到摹本和集字的对比,从而对王字有不同角度的领悟。皇象《急就章》是草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标志,唐张怀瓘称为“隶书之捷”。章草是隶书草化或兼隶草于一体,乃今草的前身。唐代不仅是楷书的巅峰,亦是草书的盛世,如张旭《+亡诗四帖》《心经》《千字文》,怀素《小草千字文》《大草千字文》,经典迭出。欧阳询《行书千字文》和颜真卿《祭侄文稿》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笔墨意趣,一个冷静,一个热烈,一个险峻,一个豪放。总的来看,在“尚法”时代,书法法度严谨、气魄雄伟,包容了国力富强的气度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展现了力度之美。宋代“尚意”则注重个人意趣、情怀,强调抒情性。由唐至宋,碧海苍穹变为小桥流水。书法之美不仅在于丰碑巨制的外在形态,更在于内在神韵,与人的品格、性情有了直接关系,从苏轼《寒食帖》《赤壁赋》,黄庭坚《松风阁诗卷》《李白忆旧游诗卷》,米芾《苕溪诗卷》《蜀素帖》《吴江舟中诗卷》町一览无余。但到了南宋,徒守半壁汀山,气格远逊,宋张即之《佛遗教经》取法老米,笔法变得单调。同是文人,魏晋书法强调人性同归自然,宋代书法注重个性张扬,传达情趣、学养、品性、胸襟、抱负等精神内涵。整个魏晋时代书法,流丽娟秀、清朗俊逸,风格差异较大的作品很难找到,宋代书法风格的多样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元代书家不满宋人造意、运笔过于放纵的倾向,而追慕尚韵的晋人之书,两代书艺流风接力相承,表现出某种群体风格的主导倾向,可归结为“尚态”,“态”为心态、意态、情态,既是结构造型,也是风标韵致。元赵孟《三门记》《闲居赋》可谓融合厂晋韵唐法,然世易时移,实乃自我风范。梁《评书帖》有言:“晋书神韵洒脱,而流弊则清散;唐贤矫之以法,整齐严谨,而流弊则拘苦,宋人思脱唐习,造滑运笔,纵横有余而韵不及晋,法不及庸;元明厌宋之放佚,而慕晋轨,然世代既降,风骨少弱。”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