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新诗戏剧化论说兼诗艺研究
0.00     定价 ¥ 78.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0344067
  • 作      者:
    作者:胡苏珍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整体探讨新诗发展中的“戏剧化”论说及诗艺效应。在考察跨语际影响和耙梳史料的基础上,从类似“小说诗化”等文类融合层面观照新诗发展中几个集中阶段的“戏剧化”诗学话语和诗人文本策略,厘清新月诗派、九叶诗派和20世纪90年代诗歌“戏剧化”的内涵形态、异域影响和诗学机制等方面的纵向关联或异同,并在保留性地提出“戏剧化”非诗歌本体追求的前提下,层析出“戏剧化主体”“冲突性诗思”“戏剧化场景”三种“化戏剧”诗艺内涵,以优秀诗人的代表性文本为依据,阐释新诗“戏剧化”写作在间离或延展主体意识、凝聚矛盾性情思体验、激活日常语言三个层面的诗性效度。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现状
三 问题逻辑
四 章节观点
第一章 跨语际实践:中西诗学交汇中的“戏剧化”论说
第一节 新诗“戏剧化”论说的中西视域
一 古代诗歌中的戏剧化因子
二 新诗中自觉建构的“戏剧化”论说
三 现代跨语际实践的结果
第二节 近现代本源语中的“戏剧化”诗学
一 “戏剧”与“抒情”话语的此消彼长
二 从“非自我中心”到“戏剧化声音”
三 包含“冲突”“综合”取向的审美原则
第三节 借鉴、误读和内化:“戏剧化”诗学的“理论旅行”
一 抑制感伤之风的“戏剧化”借鉴
二 戏剧主义的诉求:综合矛盾经验
三 适用性考量:信息接受中的放大与误读
四 异域理论的本土化
第二章 新诗戏剧化写作的历时考察
第一节 “体式”建设意识下的戏剧化尝试
一 吸收一切可能:新诗体式建设意识的成形
二 结缘于维多利亚“戏剧化”诗歌
三 对称于表达的需要:新月诗人的“戏剧化”实践
第二节 现代化诉求下的戏剧化写作
一 在场的诱引: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戏剧性”
二 从意境化到冲突化:九叶诗人的现代审美转向
三 事件化抒情和机智修辞
第三节 知识型构变化中的戏剧化诗艺
一 跨文体写作大潮中的戏剧化“综合”
二 “介入”写作的有效性考量
三 和戏剧化交叉的“叙事性”
第三章 自我的隐遁或拓展:戏剧化角色的言说方式
第一节 戏剧化角色与戏剧化声音
一 不是诗人本人的声音——戏剧性独白、对白与旁白(引文)
二 自我的间离、隐藏与丰富
三 并未放逐的抒情
第二节 他即“我”:自我意识的“面具”化呈现
一 自我情感、意识的“面具
二 民间、神秘“面具”的特殊效应
三 “面具”言说人类普遍处境
第三节 “我”非我:突入他者的别一种意识世界
一 戏剧化口吻:“发明”他者的经验和意识
二 探幽虚拟角色“灵”的颤动
三 角色言说对修辞、语吻的丰富
第四章 异质冲突经验或戏剧性修辞
第一节 新诗综合矛盾经验的“繁复”追求
一 现代经验“综合”之必要
二 综合异质经验的个人化方式
三 智性和想象:化合矛盾经验的“白金丝”
第二节 新诗假叙述情境中的对立冲突
一 隐含的冲突:新诗“情境”建构的一种指向
二 可能的尖锐:假叙述中的事境冲突
三 必要的“戏剧化”:日常经验的情境化策略
第三节 言语与结构的反讽:戏剧性诗思的助动器
一 表层喜感与深层悲感的嵌合:反讽在新诗中的生成
二 克制陈述与悖论:新诗不断提升的话语反讽
三 悖论反讽和结构反讽:异质意义的并置
第五章 形式即意味:推动诗思和语言生成的戏剧化场景
第一节 进行时戏剧化场景的虚化与转换
一 “刻刻在眼前发生”的在场性场景
二 虚化戏剧化场景对诗思的建构
三 戏剧化场景转换中的“多声部”
第二节 戏剧化言说中口语的诗化途径
一 口语化、戏剧化、格律化的共震
二 交融于意境的戏剧化口语
三 口语语义的重新编码
结语 价值及限定
附录一 自我的分化:穿行于角色的戏剧化主体——穆旦的戏剧化写作
一 本体自我的分裂:穆旦对布莱克的接通
二 角色化言说与变形的自我
三 拟诗剧:自我与超验角色的交互与冲突
附录二 张枣元诗写作中的戏剧化技艺
一 自我化身或分身带来的奇妙调式
二 作诗意策源地的戏剧性处境
三 变换琳琅的戏剧化人称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