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尊崇梵•高和叔本华,因为他们早已身负盛名。梵•高的画作被细细品赏,叔本华著作中流露出来的浪漫悲情似乎更符合现代的阅读时尚。编者的独具匠心之处,把两颗同样不被世人理解,被现实和友情所伤的孤独的灵魂交汇相通了。因为对梵•高生平和画作背景极为熟稔,因为对叔本华的人生智慧心领神会,所以体会了两者的相得益彰,所以有了水到渠成的阅读与心领神会。
本书从叔本华著《人生的智慧》中选编箴言,与梵•高的绘画相配,一页是箴言,一页是梵•高的绘画。编者把文字与绘画做了精心的编排,叔本华犀利与理性的思想和梵•高奔放与激情的绘画互证互赏,相得益彰。梵•高的一些作品几乎把叔本华的思想图像化,产生了新的阅读体验。字字珠玑的背后是叔本华孤傲不群的人生,幅幅锦绣的背后是梵•高孤行困厄的人生。
作者能否亲眼目睹自己的作品获得承认,取决于外在情势和一定的运气。作品越高贵越有深度,这种情况就越少发生。
•名声到来得越迟,维持的时间就越长久,因为任何优秀的东西都只能慢慢地成熟。流芳后世的名声就好比一株慢慢成长起来的橡树。那得来全不费工夫、但却只是昙花一现的名声,只是寿命不过一年的快速长成的植物;而虚假的名声则是迅速茁壮起来,但却很快就被连根拔掉的杂草。
•永远不要忘记,现在才是唯一真实和确切的;相比之下,将来的发展几乎总是与我们的设想有所不同,甚至过去也与我们对过去的回想有所出入。
•由于懊恼过去和操劳将来,我们拒绝美好的现在时光或者任意地糟蹋它,这可是彻头彻尾的愚蠢做法。
•如果人要享受现时乃至整个一生,精神安宁是必不可少的。
•重负本来就是生活的本质。
•能够自如地支配自己,自我约束是必不可少的——要做好任何事情莫不如此。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强化这一想法:每个人都必须承受许许多多来自外在的艰难制约,没有了这些制约,生活也就不成其为生活了。
•对自己适时的小小约束,会在以后的日子里避免许多外在的桎梏。
•约束自己比起任何其他手段都更有效地使我们避免了外在束缚。
•通过自我约束以避免外在桎梏,是相当明智的。
•“不爱也不恨”包含了全部世俗智慧的一半,“不要说话也不要相信”则包含了另一半的人生智慧。
•在言词或者表情上流露出愤怒和憎恨是徒劳无益的,既不明智和危险,又可笑和流于俗套。
•人生无论以何面目出现,构成人生的仍然是同一样要素。所以,无论这一人生是在茅棚,在王宫,抑或在军营、修道院里度过,人生归根到底还是同一样的人生。人生的际遇、历险,获得的幸福或者遭受的不幸尽管千差万别,生活仍然就像糖果一样,尽管糖果的形状千奇百怪,颜色多种多样,但都是由同一种糖果浆做成。
1. 幸福与健康 11
2. 闲暇 57
3. 财产 65
4. 人的外在表现 77
5. 人生建言 119
6. 从童年到老年 199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读叔本华的箴言,看梵•高的绘画,根本的目的都是理解我们自身的生存,感受我们珍贵的生命,启发生命在不同维度的扩展。从形而上学与艺术的根本目的来看,两者更接近,对读者具有深层次的教益。有人可能说,叔本华的箴言并非单纯为梵•高的画而写,梵•高的画也非单单为叔本华的箴言而画,事实的确如此。但仔细阅读后你会发现,两者契合度很高,通过一方可以较好地理解对方。梵•高的绘画和叔本华的箴言,像一扇门把读者带入一个新世界,像一道光把读者生命中被遮蔽的部分重新照亮。 “我们读诗、写诗并不是因为他们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没错,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死亡诗社》的这段台词曾深深地击中过我。翻开《叔本华与梵• 高——箴言与绘画》,顿觉这段文字形容叔本华和梵•高是如此的贴切,他们身上都有一种赤诚而纯粹的气质,尽管这样的气质在尘世中对其无所助益,近乎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