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中国文学佳作选
0.00     定价 ¥ 38.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ISBN:
    9787507551440
  • 作      者:
    任晓燕编著
  • 出 版 社 :
    华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散文三大家领衔:余光中、张晓风、王鼎钧,各具特色,余体:大品散文的典范;王道:讲究修辞,手法灵活;张风:感性充盈、仁善深挚。
  作者年龄涵括老中青,多是台湾独当一面的散文名家。他们或自出机杼,或踵武前贤,莫不才华毕现,汇合起来佳作盈卷。
  写母亲、父亲、师恩,感情真挚,有种种不同的形象,谈文说艺、谈旅行,有说不完的奇遇和奇想。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作者包括余光中、张晓风、王鼎钧等35位台湾地区当代名家,精选了他们近几年内发表的优秀散文,这些散文或叙亲情、师道,或叙文艺、环保、旅游,此中呈现的是促膝夜话、把盏叙旧的情景。三十多位作者的散文,其人、其事、其物、其情、其理、其修辞技艺,也是说不完的。让人感受到的是种种的亲切、亲善和亲爱。读者亲近作家笔下的人事山事,除了可助洞明世事、练达人情之外,还可鉴赏美文,并有助于语文能力的提升。

展开
精彩书摘
  爱情无疆界
  赵淑侠
  我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有人见过两三面便知是可以交心的知己,有的认识三十年却也还只是个相识者。”被朋友们谬赞为名言,因他们几乎都有同样经验。我与元莲相识就属于“三面交心”的一类。
  初次见面是在1993年,欧华作协在瑞士开二届年会。当初筹组欧洲华文作家协会时,北欧诸国给我的回答是:“此地没有华文作家”。后来得知丹麦居然有一位,于是立刻设法电话联系,诚恳地邀请来出席会议。穿着入时态度优雅的她真就坐着飞机按时来了。
  “我就是丹麦的池元莲。”她笑眯眯地自我介绍。入会申请书上的资料我记得很清楚:祖籍广东,生于香港,台大外文系毕业,留学德国慕尼黑研读德国语文。再赴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进修,获英美文学硕士。1970年代开始写作,出版过英文长短篇小说。
  “欢迎你成为欧华大家庭的一员。可是你怎么会住丹麦呢?”我忍不住好奇地问。“住丹麦,因为丈夫是丹麦人。以前我只用英文写作,现在我要回归中华文化,以后只用华文写作。”她态度坦然,言词直爽,立刻拉近了两人的距离。
  1994年,大陆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华中师范大学,在武汉联合举办“赵淑侠作品国际研讨会”。因路途太远,文友们又大半是上班族,根本走不开,我便没敢透露这件事。但元莲听说了,向我证实后决心放下工作去出席。旅行的三个多星期,朝夕相处,两人无话不谈。越谈越投缘,很快地成了好朋友。
  “这么多年一个华人朋友都没有,不觉得寂寞吗?”在我印象里:丹麦地处冷僻的北欧,根本没啥华人。
  “不觉得呢!我和我的丹麦人,是夫妻也是朋友,永远有说不完的话。我们拥有彼此,够了。”元莲给我的答复很让我震撼,夫妻之间可以和谐融洽,了解相爱到这个程度!
  “你最欣赏你那丹麦人的是什么呢?”我玩笑地问。“我的丹麦人叫奥维。他温文善良,富幽默感,笑声总叫人开心!他的绅士本质是我最欣赏的。”元莲性格开朗,给我讲他们的罗曼史:故事是从海上开始。那年夏天,她结束了在慕尼黑的学业,乘火车到意大利热那亚,在那儿搭邮轮回香港。上船没多久就认识奥维。他刚在哥本哈根大学的企管系完成学业,要趁暑期到印度的姐姐家去度假:他姐夫在印度南部经营咖啡种植园。邮轮的名字叫:Asia(亚洲)。两人都年轻,很自然地谈起恋爱来。
  邮轮的全程时间只一个月。海上的爱情很脆弱,常常是船靠岸时便终止。奥维与她上岸后也是各奔前程,但他们彼此并没忘记。
  香港探亲后,元莲到美国柏克莱大学修学位,奥维继续在哥本哈根大学读企管硕士,二人远隔重洋却保持书信往还,每年相约聚面一次。经过五年牛郎织女式的恋爱:“我确定奥维是最适合做我丈夫的男人”。于是在那个寒冬季节,她从温暖的加州,飞到时冰天雪地的丹麦。在冰海边的古堡里面与奥维结成夫妻。“婚后这许多年,他能够完全接纳我,只有赞赏,体贴,从无批评或责备。无论我做什么,都全力支持,为我的成功而骄傲,为我的失望而心痛。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他永远在旁照应扶助。可以说他对我的爱是无条件的。”元莲说这番话的时候,语气中掩不住骄傲和深情。
  “异国婚姻,你家人不反对吗?”我忍不住问。在1960年代“女儿要嫁给外国人”仍是一桩令父母心碎、国人侧目的怪事。
  “我父母才不管,我有绝对的婚姻自由。我们家可说是最早西化的中国家庭。”经元莲解释我才明白:清朝末年,她的祖父就离开乡下到广州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读书,是中国最早一代的西医。他提倡女权,反对缠足,立妾。那个时代良家妇女是不准抛头露面的。她的祖母却带着一群“师奶”进茶楼。伙计们也拦阻不住。这件事是当年广州街头巷尾的丑闻。她祖父非但不阻止,反而公开支持。
  “我父亲就在这样的家庭气氛下长大。他从一开始就受的是西洋教育。七岁那年进入德国人办的寄宿学校。十四岁便独自离家到天津,就读于德国人办的德华中学。大学进入教授大多用德语讲课的同济大学医科。后来又乘火车在西伯利亚大平原上走了整整一个月,到奥国的维也纳去留学。拿到医学博士证书。父亲从来不强迫我做任何事,任我自然发展,学习,希望我成为一个有学识的女人,过丰富安乐的一生。至于怎样走人生的路子,凭我自己的选择。”
  元莲的话令我十分羡慕,因我的成长期家教森严,最缺的就是自由。看元莲认真又幸福的神态,我倒真希望能有幸见到奥维。就在第二年的初夏,元莲来电话说:奥维和她已定妥度假计划:将驾车南游,到意大利北部的湖泊区及法国的地中海沿岸。想特地经过瑞士,到苏黎世来看我。
  “他听我把你形容得天仙一样,很好奇,也想见你。”她说着嘻嘻地笑。我答:“非常欢迎!只希望他别失望。”
  我家始终住在一个叫“温特突”的工业城,因孩子们在苏黎世读书,便在那儿置办了一套公寓房间。我便在那儿接待他们。
  元莲夫妇准时来到。我终于见到元莲口中的完美丈夫奥维。他中等身材,穿整套的西装,打领带,皮鞋崭亮,近视眼镜后的眼光诚恳。我们礼貌的握手,互道“闻名已久”。他气质高尚,态度大方,一派温文尔雅的绅士风范。先在客厅里喝茶聊天,再到中国饭馆吃晚饭。奥维吃辣的本领令我大惊。我认识的西方友人不少,论吃辣他属第一。
  2000年我已移居美国,做“空中飞人”,欧美两边跑。那年春末回瑞士参加儿子的婚礼,又撞上元莲和奥维驾车南下度假,就抢时间再见上一面。由住苏黎世的推理小说家余心乐带路乘电车,我在离住处不远的电车站迎接。到附近的典型瑞士餐馆吃当地口味。
  四个人吃吃谈谈,我领略到奥维幽默的一面。他不时地说句笑话,把气氛弄得非常轻松。大概因已是第二次见我,平日“Susie”又是他们家常提起的名字,他对我一点也无陌生感,自然得就像对老朋友一样。奥维和元莲会不时地开句玩笑,然后两人都忍不住笑起来。看得出,这对夫妻虽已生活在一起三十来年,岁月并未磨蚀掉爱情的新鲜感,倒像给罩上一张特殊的保鲜膜,留住了年轻时的恋爱趣味。我忍不住用中文逗了元莲一句:“老夫老妻的,还打情骂俏哪!”元莲道:“我们常这样逗来逗去的。两人很合得来,看到电视节目报告小动物受虐待,两人一同流眼泪。”她是用德语说的,四个人听了都哈哈大笑。
  餐后他们三人都意识到,此后我将常住纽约,要见面更难了,便坚持要送我回家。走上那条宽宽的山坡路直到大门前,才互道珍重握别。那以后没再见过奥维,但元莲电话告诉我,奥维常问起:“Susie在美国生活得开心吗?”我感到奥维不仅是他妻子的好丈夫,也是个能对妻子的朋友真挚相待的君子。
  从住了三十余年的欧洲,忽然来到美国,寄身在号称“纽约市第二个华埠”的法拉盛,我的生活做了180度的大转弯。说句实话:法拉盛不像纽约,倒像某个中国的小城。近年来大陆的新移民每天都在增加,不辞万里漂洋过海而来,只因有一个色彩缤纷的美国梦。
  我在国外多年,早过了梦的阶段。而是觉得在这个拥有西方式的精神自由及物质文明,不大不小的社区里,竟难得的,仍可找到相当部分的中华文化。对一个用中国文字从事创作的人而言,失落感可以降到最低点。当然,我也有想念欧洲的时候,特别是那些与我一同创建欧华作协的伙伴们,和阿尔卑斯山的绝美风光。每收到他们的E-mail:谁又出了新书,谁又得了某种文学奖等,都让我感到快乐。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