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制度的概念
第一节 “什么是制度——制度认识方面的第一个误区
第二节 “制度主要起什么作用——制度认识方面的第二个误区
第三节 “三令五申”与制度形成过程——制度始于规定,成于执行
第四节 《鲁滨逊漂流记》与制度的作用——首先规范关系,才能规范行为
第五节 《汉谟拉比法典》与制度的本质——制度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固化
第六节 婚姻关系的演变与制度起源——制度是在人类对社会关系的认知和制度化的基础上形成的
第七节 禅让制的传说与权力结构的变化——权力关系和权利关系是最基本的制度关系
第八节 古希腊城邦制与制度构成三要素——三要素关系决定制度类型、性质、特征及其运行
第九节 商鞅变法与制度规定——制度规定含有组织发展变革的基因
第十节 “南门徙木”与制度执行——制度管理的过程是取信于民,树威于吏,立制于国
第二章 制度场与场式管理
第一节 物理场、生物场与制度场——制度以场的形式存在,表现为制度场
第二节 “南橘北枳”与制度场社会效应——制度场对人的行为有导向性作用
第三节 “伯乐相马”与制度育人——伯乐重要,制度更重要
第四节 韩信的故事与个人能力——个人能力是自然能力、工具能力与制度能力的综合体现
第五节 万有引力的发现与制度场作用力——吸引力和控制力是两种最基本的制度场作用力
第六节 “窃符救赵”与制度能力——制度场作用力是制度能力的根本来源
第七节 商店的变迁与制度场组织的类型——实体场组织和虚拟场组织具有不同的制度场特点
第八节 熔断机制与场式管理——任何组织都存在组织管理与场式管理两种管理方式
第九节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场际关系——制度场话语权是影响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第三章 制度角色与制度人
第一节 市长的故事与制度角色——制度角色的差异性决定了个人情感、意识、行为的差异性
第二节 灭十族传闻与角色关系群——角色关系群的形成是人类社会组织化、制度化的结果和现实表现
第三节 “护官符”之说与人生轨迹——在角色关系群中的角色发展构成每个人的人生轨迹
第四节 明朝“大礼仪之争”与角色确认——角色认知、角色定位、角色意识、角色关系群中心定位、角色行为样式是角色确认的基本内容
第五节 对母亲的怀念与角色情感——角色情感对个人事业和制度运行有巨大推动作用
第六节 陈胜吴广起义与角色态度——角色态度与角色行为可以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第七节 孟子和苟子的历史争论与人性探讨——人的本性是个体性和群体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
第八节 插队小故事与“制度人”概念——“制度人”是与特定制度相联系的多种制度角色的复合体
第四章 组织绩效与制度效力
第一节 分粥的故事与制度效力概念——不同的制度形式有不同的效力
第二节 制度效力的内容与制度管理——制度效力是制度效率、制度效果、制度场作用力的综合体现
第三节 泰罗制、霍桑实验与制度效率——技术条件不变,通过制度管理和制度场作用力可提高制度效率
第四节 彭宇案的影响与制度效果——制度规定和制度执行对制度效果有直接影响
第五节 酒驾行为与制度场作用力的调控——调控制度场作用力是提高制度效力的重要途径
第六节 教师职称评聘制度与制度比较——制度比较是在制度工具箱中进行比较以利于做出有效的制度选择
第七节 茂名腐败窝案与问题诊断双环图——制度解是社会问题的根本解
第八节 省区市经济报表与制度效力测评——制度效力测评包括制度效率、制度效果、制度场作用力三个方面
第九节 “问题疫苗”事件与制度效力的调控——制度规定和制度执行是影响制度效力的深层次因素
第五章 文化的概念与制度观
第一节 古人的社会理想与制度观的影响——制度观与制度的演变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第二节 小学生守则与制度观内容——制度观的内容包括角色观、行为观、法纪观和制度管理和发展观
第三节 文化的定义与制度观——文化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第四节 复活节岛之谜与文化特征——文化观念凝结在文化产品中并通过文化产品传承和表现出来
第五节 儒家学说的兴衰与主流思想——主流思想是起主导作用或占据核心地位的思想体系
第六节 中小学语文课文与传统观念——传统观念的教育是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途径
第七节 东欧剧变与社会思潮——社会思潮在现代社会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社会影响
第八节 “微笑门”人肉搜索与公众舆论——公众舆论是社会稳定发展的晴雨表
第九节 从“剃发令”看文化与制度的关系——文化是制度的先导,制度是文化的基础和推动力
第十节 “辫子军”的覆灭与文化认同和制度认同——文化认同和制度认同直接关系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