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第一章 诠释学视域下的翻译主体与主体间性
第一节 翻译学的文化转向与翻译主体诠释学
第二节 作为理解者和诠释者的译者主体
第三节 翻译的“空间理论”:流动的源文本与“再造”的译本
第四节 译本的接受及其再诠释
第五节 主体间性与翻译批评
第二章 从文化到文字:文学翻译主体的伦理性研究
第一节 西方翻译研究的伦理回归
第二节 当代中国呼唤怎样的“翻译伦理”?
第三节 自我与他者:动态伦理中的翻译主体性
第三章 “文化走出去”:合乎“全球伦理”的翻译主体性探索
第一节 “全球伦理”构想的提出与传播
第二节 “全球伦理”视域下的主体间对话
第三节 “文化走出去”战略与“全球伦理”新导向
第二部分 翻译主体个素研究
第四章 文学翻译主体个案研究之一:《包法利夫人》
第五章 文学翻译主体个案研究之二:《若望克利司多夫》
第一节 Jean—Christophe的诞生与其在法国和中国的命运
第二节 敬隐渔首译的《若望克利司多夫》
第三节 译者与作者之间
第六章 文学翻译主体个案研究之三:傅雷的翻译艺术
第一节 关于主体批评
第二节 主体论视域下的傅译批评
第三节 译者是一种诗意的存在
第七章 文学翻译主体个案研究之四:《追忆似水年华》
第一节 卷名之争与译者的介入
第二节 译者的语言风格
第三节 译者的身份
第八章 文学翻译主体个案研究之五:《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第一节 翻译主体意识中的二律背反
第二节 译者的主体性参与
第三节 翻译过程中多元主体的内在独立与交互性
第九章 文学翻译主体个案研究之六:程抱一的唐诗翻译
第十章 文学翻译主体个案研究之七:莫言与林纾
第一节 莫言作品在法国的译介
第二节 1899年林译《巴黎茶花女遗事》的启示
第三节 从莫言看中国文学的西方式生存
第十一章 文学翻译主体个案研究之八:《中国文学》法文版(1964-2000)
第一节 杂志的诞生及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杂志的选编特点和发行渠道
第三节 译者的主体性和《中国文学》法文版的翻译策略
第三部分 译者问答
话题一 翻译家倾谈“文化走出去”
话题二 “海上翻译家群体”问与答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