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两种传承(社会科学中的定性与定量研究)/格致方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译丛
0.00     定价 ¥ 59.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3226210
  • 作      者:
    作者:(美)加里·格尔茨//詹姆斯·马奥尼|责编:张苗凤//王亚丽|译者:刘军
  • 出 版 社 :
    格致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定性和定量研究者在方法论导向和研究实践方面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而且这两类研究者之间存在着误解和勉强的交流。本书将社会科学中的定量和定性研究作为独立的传承加以分析,在学术上促进理解这些传承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以及差异背后的原理何在。和KKV《社会科学中的研究设计:定性研究中的科学推断》一书的著名论断“定量与定性研究传统仅在风格上有差异,并且这些差异在方法论和实质意义上都不重要”不同,本书强调定量和定性研究的差异,某种程度上,这本书可谓KKV一书的姊妹篇。
展开
作者简介
  加里·格尔茨,美国圣母大学教授,和詹姆斯·马奥尼,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史、政治学、社会学教授。这两个人都是美国政治学界方法论领域的重量级人物。

  刘军,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将探究社会科学领域中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传统之间的关系,特别关注政治科学和社会学。作者在书稿中详细论述了这两种传统再哪些方面有别,这些对比出现在方法论的诸多领域,从研究问题的类型,到数据分析的模式,再到推演方法中皆有对比。作者认为,这些差异是系统、连贯且彼此相关的。
展开
精彩书摘
  本书将探究社会科学领域中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传统之间的关系,特别关注政治科学和社会学。为此,我们将识别这些传统在哪些方面有别。这些对比出现在方法论的诸多领域,从研究问题的类型,到数据分析的模式,再到推断方法中皆有对比。我们认为,这些差异是系统地和连贯地彼此相关的,因此,论及不同的量化和质性研究范式是有意义的。
  我们把量化和质性研究传统看做可供选择的传承。每一种研究传统都有自己的价值、信仰和规范。每一种传统都关系到特定的研究程序和实践。每一种传承内部的交流通常是顺畅和富有成效的。然而,不同传承之间往往难以交流,误解频仍。当来自某个研究传统的学者向另一个传统的成员发表洞见时,这种建议通常被视为是无用和不当的。这两种研究传统之间并不协调,存在着误解、怀疑和互挫,有时这些标志着质性和量化研究者之间的交锋。究其核心,我们认为,社会科学中的质性-量化之争确实是不同研究传统的碰撞。
  与所有的传承一样,量化传承和质性传承也不是铁板一块(关于“传承”概念的精彩论述,参见Sewell,2005)。它们是被松散地整合起来的传统,包含着内部的矛盾和争论。随着时间的推移,构成这些传承的特殊目标和实践已在演变,持续至今。现在,这两种传承不再彼此隔绝,相反,它们开始相互渗透和跨界。虽然如此,这两种传承还是相对连贯的意义和实践系统。它们表现出许多容易识别的价值、信念、规范和程序等特征。
  通过强调量化和质性研究的差异,本书因而有别于King,Keohane和Verba的著作《社会研究的设计:质性研究中的科学推断》(Designing Social Inquiry: Scientific Inference in Qualitative Research)。他们的著名论断是“量化与质性研究传统仅在风格上有差异,并且这些差异在方法论和实质意义上都不重要”。(1994,第4页)。他们相信,这两种研究传统共享单一推理逻辑,该逻辑推理主要可以通过统计分析的规范加以总结。他们识别出来的两种传统之间的差异涉及到一些表面特质,特别是使用数字还是文字。
  我们拒绝如下假设,即基于统计规范的单一推理逻辑可以同时指导量化和质性研究。我们也不相信量化-质性是围绕着数字对文字的使用而分立的。相反,我们考虑的是研究的基本取向上的差异,例如学者是否主要运用个案内分析(within-case analysis)来推断个体个案(如质性研究者所做),或是否采用跨个案分析去推断总体(如量化研究者所为)。我们甚至建议,最好诉诸两个备择性的数学基础来理解这两个传统:量化研究建立在推断统计学(即概率论和统计学理论)基础上,而质性研究则(经常暗含地)根植于逻辑学和集合论。依据这些对比性的数学基础来看待这两个传统,有助于理解本书讨论的许多差异。
  在指出基本分歧的过程中,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将量化和质性研究范式分裂开来。相反,本书致力于促进不同范式的研究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我们认为,相互理解必然建立在对差异的认知与欣赏的基础之上,包括理解各自对照性的优缺点。当问题要求研究者所追求的目标兼具质性与量化范式的特性时,我们提倡跨界和混合方法的研究。与此同时,我们也尊重在每一种范式中进行的研究,从不认为这种研究具有内在的劣势。在社会科学中,量化研究、质性研究和混合方法研究都占有一席之地。
  从本书引出的一个教训是,询问质性研究或量化研究是否优于对方,这不是一个有益的问法。King,Keohane和Verba(1994,5-6)也声称:“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都不优于对方。” 【002】然而,他们之所以得到此结论,仅仅是因为他们认为当统计分析不可行时,迫不得已才必须使用质性方法。 相比之下,我们认为,量化和质性方法适于不同的研究任务,其设计也是为了达成不同的研究目标。至于选用量化还是质性方法,这与恰好可用的数据无关。当然,对于某些研究目标而言,量化方法比质性方法更适用,而对于其他研究问题来说,质性方法比量化方法更恰当。不过,因任务不同还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形,即分析者必须两种方法都使用才能达其目标。对于许多复杂的研究项目来说,由于完成其目标要求研究者同时使用两种传统的取向和特有优势,因此,将量化和质性技术相结合的混合方法研究是关键所在。
  与研究其他文化的某些人类学家一样,我们也力图理解一些研究实践,并对它们保持某种中立。我们的目标主要是描述性的,基本上不是规范性或规定性的。当然,这两种传统中的方法都不能免遭批判。然而,我们认为,对方法进行批评和重构最好在一个给定传统的内部进行。因此,统计方法论学者是最具有资格提升统计方法的研究者,而质性方法论者占据着提升质性方法的最佳位置。我们发现,现存的“跨行”(cross-cultural)批判(比如质性研究者批判量化研究)并不恰切,因为他们忽视了那个传统中的基本目标和研究目的。从一类传统的角度看可能存在问题,从另外一类传统的视角看却可能完全可以理解。
  ……
展开
目录
序 言
第1章  引  论
第2章  数学导引:向社会科学家选介逻辑学与集合论
第一部分  因果模型与推断
第3章  先因后果与先果后因
第4章  因果模型
第5章  不对称性
第6章  休谟对原因的两种界定
第二部分  个案内分析
第7章  个案内对跨个案的因果分析
第8章  因果机制与过程追踪
第9章  反事实
第三部分  概念与测量
第10章  概念:定义、指标与误差
第11章  意义和测量
第12章  语义学、统计学和数据转换
第13章  概念的对立面与类型学
第14章  个案选择与假设检验
第15章  概括
第16章  范围
第17章  结论
附  录
术语对照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