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中国的传统节庆,人们大都会想起这些熟悉的场景:当远方的游子风尘仆仆地赶回故乡,家门上已经贴好崭新的春联,屋子里响起剁饺子馅的声音,我们知道春节来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们知道祭拜祖先的清明节到了:吃粽子、赛龙舟、插艾条、挂桃木剑、缠五彩线,我们明白热闹非凡的端午节来了:当一家人围坐桌边,享受着美味佳肴,有新鲜可口的葡萄、石榴等时令水果,有各式各样的月饼,望着天上一轮圆月,我们知道阖家团圆的中秋节来了……
但是,也有许多传统节庆离我们越来越远,即使是在习俗保存较完整的农村也已销声匿迹了。例如,在正月二十五这一天,人们用簸箕或粪箕盛上草木灰,在自家门口撒出一个个圆圈,象征粮囤。在圆圈内,人们还会放入少许粮食。你可知道这是添仓节的习俗?大家已不熟悉的节日,还有春龙节、上巳节、女儿节等。即使是那些我们熟悉的传统节庆,在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也已变得肤浅无味了。春节时,人们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似乎只剩下大吃大喝和走亲访友;清明节,似乎仅留下扫墓这一习俗;而端午节,很多人想到的也仅仅是吃粽子;中秋节,人们又会感叹月饼不好吃了。殊不知,在每个节庆背后,都有很多值得讲述的故事,也有不少值得体验的习俗,更有值得思索的儒家文化。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