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配置是教育经济学的核心内容。经济学中实证分析就是依据现象自身运动的实际情况,来解释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或者说,用实证分析描述现象“是什么”,以及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效率视角下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研究:基于贵州省毕节市的个案调查》用实证与规范研究发现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和问题,实证部分主要采用一些计量经济学模型——数据包络模型、统计分析方法和调查研究法。规范分析部分将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提出以效率视角配置义务教育资源,以及如何配置教育资源的建议。
具体而言,《效率视角下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研究:基于贵州省毕节市的个案调查》主要采用文献法、个案研究法、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借助文献,理论上论证效率视角下配置教育资源,可以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必需的教育资源投入、合理分配并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教育资源投入、合理分配并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也是教育质量实现的基础;教育质量又是效率的内涵之一,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必须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前提。因此,基于效率视角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对实现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具有独特价值。接下来就是“基于效率视角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并进行效率评估。选择贵州省毕节市作为个案,将毕节市义务教育学校视为多投入、多产出的生产单元(DMU),运用产出导向的(DEA)数据包络模型评估毕节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在对样本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估,对生产函数建模(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时,有必要定义投入、产出指标,衡量投入产出指标的水平以及(最后一项要点)投入产出的过程;必须根据总体资源水平考察效率水平的差异,同时运用DEA的资源配置效率评估方法,以定量分析为基础,其分析结果,尤其是改进效率的投入和产出目标值时,往往只能被视为达到“满意”效率的可能方案,是否可行一定要结合教育资源配置的实践和现实情境来判断。评估教育资源配置效率,首先需要分析教育资源投入、产出,描述投入产出的过程,为分析影响效率的因素、寻找提高效率的对策建议奠定事实基础。因此在评估效率之前,首先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了毕节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教育产出包括数量和质量,而教育质量又是效率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果也是教学过程实施的质量,或者是以学业成绩为核心的义务教育质量。
《效率视角下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研究:基于贵州省毕节市的个案调查》利用SPSS20.0分析了毕节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果,对毕节市教育资源配置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做皮尔逊相关分析,发现教师是教育生产活动中重要的投入变量,教育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利用取决于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和教学行为是否有效,因此,运用调查法发现的问题可以解释数据统计分析背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行为。
研究发现,贵州省毕节市义务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和全国平均水平存在差距;毕节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校际不均衡;毕节市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学业成绩普遍不高,校际学生学业成绩存在差距;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与学生学业成绩呈负相关。毕节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一般,低效率学校教育资源投入的11个指标都有冗余,意味着教师的专业水平低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导致毕节市教育资源配置低效率;毕节市规模低效率学校大多处在规模递增状态,说明这些学校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增加这些学校教育资源投入,可以提高学生教育质量;教育资源要素组合不科学,比如教师高级职称比例过低等;义务教育资源校际分配不均衡;教师职称和学生学业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但是教师职称评定不是县级层面的政策问题,因此对贵州省义务教育教师职称政策以及教师职称现状展开研究,发现贵州省义务教育学校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过低,未定职称的教师比例很高,和毕节市教师职称层次结构水平持平。
《效率视角下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研究:基于贵州省毕节市的个案调查》的研究目的不是单单寻找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途径,而是要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因此,《效率视角下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研究:基于贵州省毕节市的个案调查》注重于理论阐释效率视角下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对促进义务教育公平的价值,再通过个案研究进行实证检验,寻找影响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因素,结合毕节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和资源配置效果,提出效率视角下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的对策建议。
《效率视角下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研究:基于贵州省毕节市的个案调查》力图创新,在选题上,以实现教育公平这一价值目标为出发点,论述了基于效率视角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的观点,通过个案研究实证了基于效率视角配置义务教育资源,能够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必需的投入、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并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可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采用实证调查的事实和统计数据分析,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结构合理,数据翔实,分析透彻,针对主要问题的讨论具有创新性。深层次分析了贵州省毕节市教育资源配置现状、效果和效率以及影响因素,且建设性地提出了优化资源配置的对策建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