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购买债券前必须了解的
债券的生钱之道是什么
人们之所以购买债券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知道它能带来收益。个人投资者和投资机构一样,他们购入债券是基于两种考虑:一方面是期待在一定时期内,比如3年、5年或者1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有定期的利息收入;另一方面是期望能安全地保住本金。
如果你有一笔钱,然而在几个月之后就可能动用,你希望这笔钱动用之前的几个月能为你提供利润,在要用的时候又能立即兑成现金。在这种情况下,这笔钱较好的去处是购买短期债券。债券的另一大类是长期债券。在长期债券这一类中,有几种情形可以决定投资期限的选择,包括期待的利息率,以及在这一段时间里可供使用的钱和设想的收益。
下面介绍一下短期债券、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
1.短期债券:偿还期限在1年以下的债券为短期债券。短期债券的发行者主要是工商企业和政府。企业发行短期债券大多是为了筹集临时性周转资金。在我国,这种短期债券的期限分为3个月、6个月和9个月。
2.中期债券:偿还期限在1年以上5年以下的为中期债券。
3.长期债券:偿还期限在5年以上的为长期企业债券。
一般说来,最长期的债券的利率也应该是最高的,因为它们的风险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在大多数时候,实践与理论一致,但也有一定的时期,长短期利率倒挂,这主要是对远期通货膨胀率看跌造成的。
但是投资债券要注意通货膨胀,即使到期时本金全数拿回,但这些钱并不见得能买到在最初购买债券时所能买到的东西。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的购买力损失,不仅仅限于本金,通货膨胀同样也影响购买债券时的利率所得。
哪些债券品种投资者可以参与
购买债券,要处理好长期收益和短期收益以及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把长期收益、短期收益和风险结合起来考虑。既要量力而行,也要有长远眼光和承担风险的准备。一般讲,有资金实力、敢于承担风险而又注重长期收益的人,可购买长期债券;相反,则应购买短期债券。
此外,还要考虑所发行的债券能否上市。如果允许上市,可适当投资于中长期债券;如果不允许上市,最好投资于短期债券。
当然,作为投资者都希望选择期限短、流动性强、安全性高并且收益好的债券。但同时具有这些条件的债券是不存在的,投资者只能根据自己的资金实力、用途和目标侧重于某一方面,作出切合实际的投资选择。
不同债券流通场所决定了个人投资者介入债市的途径。我国债券市场分为交易所市场、银行间市场和银行柜台市场。交易所市场通过交易指令集中竞价进行交易,银行间市场通过一对一询价进行交易,银行柜台市场则通过挂牌价格一对多进行交易。
交易所市场属场内市场,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都可以广泛参与,而银行间市场和柜台市场都属债券的场外市场。银行间市场的交易者都是机构投资者,银行柜台市场的交易者则主要是中小投资者,其中大量的是个人投资者。
目前在交易所债市流通的有记账式国债、企业债和可转债,在这个市场里,个人投资者只要在证券公司的营业部开设债券账户,就可以像买股票一样的来购买债券,并且还可以实现债券的差价交易。而柜台债券市场目前只提供凭证式国债一种债券品种,并且这种品种不具有流动性,仅面向个人投资者发售,要更多地发挥储蓄功能,投资者只能持有到期,获取票面利息收入;不过有的银行会为投资者提供凭证式国债的质押贷款,提供了一定的流动性。
个人投资者要想参与更广泛的债券投资,就只好到银行间市场寻宝了。除了国债和金融债外,2007年债市创新的所有品种都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流通,包括次级债、企业短期融资券、商业银行普通金融债和外币债券等。这些品种普遍具有较高的收益,但个人投资者尚无法直接投资。
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投资者无法参与到银行间市场债券市场。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储蓄存款、购买保险和委托理财等渠道,把资金集中到机构投资者手里,间接进入银行间市场。
近年来,基金管理公司发展迅速,除了非银行金融机构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外,商业银行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也已经起航。基金被认为是个人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一种更为规范的做法,基金和理财业务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区别。目前,商业银行开展的理财业务,通常先是以自有资金先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购入一定数量的债券,然后按其总量,向个人投资者进行分销。理财资金与商业银行资金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的运作并没有明确的区分。基金则不同,其资金与银行资金没有任何关系;并且投资者借基金投资于债市所取得的收益完全取决于该基金管理公司的运作水平。
影响债券投资收益的因素有哪些
债券投资收益可能来自于息票利息、利息收入的再投资收益和债券到期或被提前赎回或卖出时所得到的资本利得三个方面。因此,息票利率、再投资利率和未来到期收益率是债券收益率的构成因素;而基础利率、发行人类型、发行人的信用度、期限结构、流动性、税收负担等可能影响上述三个方面,从而最终影响债券投资收益率。
基础利率是投资者所要求的最低利率,一般使用无风险的国债收益率作为基础利率的代表,并应针对不同期限的债券选择相应的基础利率基准。
债券收益率与基础利率之间的利差反映了投资者投资于非国债的债券时面临的额外风险,因此也称为风险溢价。可能影响风险溢价的因素包括:
第一,发行人种类。不同种类的发行人代表了不同的风险与收益率,他们以不同的能力履行契约所规定的义务。例如,实业公司、金融机构、外国公司等不同的发行人发行的债券与基础利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利差,这种利差有时也称为市场板块内利差。
第二,发行人的信用度,债券发行人自身的违约风险是影响债券收益率的重要因素。如果国债与非国债在除品质外的其他方面均相同,则两者间的收益率差额有时也被称为是品质利差或信用利差,反映了国债发行条款与其他债券发行条款之间的差异。债券发行人的信用度越低,投资者所要求的收益率越高;反之则较低。
第三,提前赎回等其他条款。如果债券发行条款中赋予发行人或投资者针对对方采取某种行动的期权,这一条款将影响投资者的收益率以及债券发行人的筹资成本。一般来说,如果条款对债券发行人有利,比如提前赎回条款,则投资者将要求相对于同类国债来说较高的利差;反之,如果条款对债券投资者有利,比如提前退回期权和可转换期权,则投资者可能要求一个小的利差,甚至在某些特定条款下,企业债券的票面利率可能低于相同期限的国债利率。
第四,税收负担。债券投资者的税收状况也将影响其税后收益率,其中包括所得税以及资本利得税两个方面。不同的债券条款对于不同投资者来说意味着不同的税后收益率。例如,零息债券没有利息支付,其面值与发行价格之间的资本利得需要缴纳资本利得税,而与投资者所处的所得税税收等级无关;国债利息一般不需要支付所得税。
第五,债券的预期流动性。一般来说,债券流动性越大,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越低;反之,则要求的收益率越高。
第六,到期期限。由于债券价格的波动性与其到期期限的长短相关,期限越长,市场利率变动时其价格波动的幅度也越大,债券的利率风险也越大。因此,到期期限对债券收益率也将产生显著的影响,投资者一般会对长期债券要求更高的收益率。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