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政哲思暨哲学人生践悟》:
我们从“寻梦”的艰辛历程和“追梦”的路径前景可以清楚地看到,实现“中国梦”的实质内涵,概括起来就是:一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二要让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因此,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我们要把实现民族复兴的“宏大述事”与关注民生的大众生活世界紧密结合起来,既喜闻乐见地表达民族复兴的“国家大梦”,又体贴人微地表达每个中国人追求幸福生活的“百姓小梦”,把“中国梦”植根于国民个人生活实践之中,抓住普通老百姓的心,得到认同,成为回荡在全体中国人心中的共同旋律。这样,才能使“中国梦”获得民意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并为其转化为现实提供取之不尽的正能量和精神驱动力。从而,使每一个中国人都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共同圆好“中国梦”。这样,一切美好的东西便都能够创造出来。
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人实现民族复兴这一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中来。一个国家的人民能否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全看能否在不同社会阶层大众群体的交流互动中,构建最大限度的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和价值认同。今天的中国,虽然每个人的梦想各异,如“住房梦”“健康梦”“成才就业梦”“养老梦”等等,有各不相同的利益祈求和期盼,但把个人的美梦和期盼汇聚起来,也就是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凝聚共识、积聚力量,既需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和着力社会建设,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也需要积极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意义,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追求融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中来。
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有了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前进就有了强大的动力。圆好“中国梦”,顺应历史发展大势,顺应时代进步潮流,顺应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人生信念,更是广大中国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7月2日在同新一届团中央领导集体谈话时,强调要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上,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和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要努力帮助广大青年树立远大理想,用“中国梦”的光明未来激励青年。当代青年应该“富有理想、富有理想主义”,树立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追寻和圆好“中国梦”的人生信念。
当代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出现了某些“远离崇高”和“信仰缺失”的精神现象,值得引起我们警觉。社会现代化进程给某些人带来了“迷心逐物”“拜金拜物”的现代病。当前,一些官员不问苍生问鬼神,居然迷信起“风水”鬼魂,算命、看相、求神拜佛,严重丧失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信仰,心为物役、名利至上、信念动摇、精神空虚,这是一种“精神缺钙”的“软骨病”。人一旦失去了基本的理想信念和信仰,也就失去了对自身存在意义的终极关怀,就必然会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那么,无论社会怎么发展,无论经济怎么繁荣,如果放弃了对崇高理想信念的追求,大家都变得心浮气躁、不思进取,心烦意乱、不知所从,心高气盛、欲壑难填,社会就不能和谐稳定,发展又如何协调持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组织的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针对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现的信仰迷茫、精神迷失问题,严肃指出:“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同时强调理想信念不是单纯的“宏大叙事”、唱高调,把信念宏大化、抽象化本身就是缺乏理想信念的一种表征。他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讲话中,还一再反复阐明:“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