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说以客家文化为背景,描写了一段以客家围龙屋展开的曲折、悲伤的故事。作者为展现宏大的故事架构,在小说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与情节相呼应,并用朴实的叙述打动人心。特别是对主角情感的刻画,亲情、爱情到内心的回归——对围龙屋和父母的思念,无论走得多远,终将落叶归根,回到自己最初的归宿。此外痛心的结局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
(2)作者把客家文化,比如客家南迁历史、客家围龙屋、客家美食、客家“等郎妹”、客家风情、客家民俗等,没有生搬硬套,而是自然地融入情节中,让读者跟随主角由奋斗到寻根的人生历程,感受客家文化丰富的内涵。其中,对历经岁月沧桑的客家围凝聚了客家人落叶归根和魂牵梦绕的游子内心这一点,有着深刻的情感刻画。
家围是典型的客家围,客家围是客家人的精神图腾。
除夕之夜,离家二十多年、事业有成的企业家温尚文梦见了祖屋温家围和病逝多年的母亲,以及在新婚第二天便“过番”、一去不归的父亲。年初五,在外人看来妻贤子孝、儿孙绕膝的他,独自一人踏上回乡之路。偌大的温家围已空无一人,破败荒芜。为给父亲留下归家的路,年近花甲的温尚文决定尽余生之力保护温家围,却遭到家人的反对。
在古民居杂志编辑严梅红等人的帮助下,温家围申报guo家级古村落成功。与此同时,温尚文和妻子徐冬娘渐行渐远,直至妻子病入膏肓,临终前将阻止其回温家围的真正原因告知,令温尚文对妻子愧疚不已。随后,温尚文放下心中郁结,为完成母亲和妻子的心愿,决定赴海外寻父,一段陈年往事逐渐打开……
第一章
温尚文望着紧闭的大门,冰冷的铁锁,愣在那里,像被迎面泼了盆冷水。他木木地拍了拍满是沧桑的门板,厚实的门板嘭嘭嘭地回应他三声,又复归阒静。脑袋像突然缺氧似的,他整个人跌坐在门槛上,背靠着门框,油麻石的门槛、门框在冷冬里给他无情的冷硬。他本能地摸摸衣袋,袋子里没有大门的钥匙。怎么会呢?以前老围热闹时,大门几乎是不锁的。即便晚上也不锁,除了发现围屋进小偷了才上锁。过段时间如果风平浪静,又不锁了。大门的大锁,更多的作用只是象征意义,围内的家家户户虽然配了钥匙。
他早已把钥匙给忘了,不知放在哪里,或者弄丢了。再说,眼前这把锁也早已不是当年那把锁,中间不知换了多少把。谁会想到给他新配一把钥匙呢。他很久没有回老围了。
他失魂落魄地呆坐着,心底泛起伤感和凄凉:五十多岁了,竟然像被抛弃的懵懂小孩,有家进不了门。一大早独自开车,从省城回来,紧赶慢赶跑了五个多小时的路程,连中途都顾不上休息,等着自己的竟是这种情景……
眼前紧闭的老围,是他曾经生活了三十年,已有二十多年没有回来的乡下老家温家围。
建于明朝的温家围有八横四围,四百多间房屋,人气最旺时住了两千多人,但如今彻底空了。温尚文心有不甘,慢慢地站起来,步履沉重地沿着弧形的照墙(围墙)外的那条路,走到另一扇大门。温家围有两扇大门。然而情形依然一样,大门紧闭着。他抚门长叹,眼泪涌了上来:怪自己,都怪自己,能怪谁啊!太久没有回家了。
村里没有谁知道他回来。他没有告诉任何人他要回来,离开那么久了,告诉谁呢。再说也没必要搞得那么像回事,把自己弄得像个大人物似的。温尚文虽然是位大老板,但他没有土豪的俗气,像他的名一样,温文尔雅。
已是午后,这时候的温家围村的白天最冷清。温家围村是因温家围这座地标性建筑而得名。围内的人家都搬迁了,而且都迁移得有些远。几年前,新开了一条县道,穿过村子。村里人像群饿坏的鱼,突然发现有人撒下美食似的,蜂拥而上,一户一户地纷纷沿着县道两旁建新房。温家围里的人家更是争相建新房。村子里的那段县道,顺着道路两边就这么建了一栋栋水泥浇筑的楼房。占不了紧挨路边的,也不甘心,退而求其次,在楼房后面建了条街路,再建楼房。远远望去,像圩市。而温家围则落寞、衰败在那里,像老态龙钟的老人。圩市热闹、崭新在这里,像生机勃勃的小孩。温家围数百年的历史好像终结了。
已至隆冬,再过几天就要过年了。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寒风冷冽中,温尚文徘徊在照墙外的那条路上。午后的阳光虽然有些暖意,但在阵阵冷风中微乎其微,他走了几个来回,心里满是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其实,他应该是有预感的。大约在一个星期前,温顺生打电话告诉他:老围里的春婶前几天“过老”(逝世)了,老围这下就彻底没有人住了。温家围人习惯把围屋叫作老围。因为确实老。据说不只是在全村,还是腊梅镇最古老的围龙屋。腊梅镇有十条村,几乎村村有围龙屋。他听后,当即就愕了,忘了讲电话。温顺生以为手机信号有问题,问,喂,喂,听到了吗?温尚文刚从电梯出来,正要掏钥匙开门进家里。在听,在听,生哥你不是说老围彻底没人住了吗?温尚文有气没力地回应。温顺生这个电话,让他午饭没了胃口,午休也没有睡好;端起一碗汤想喝,汤里全是老围的影子;躺在床上,脑子里尽是老围的影子。
温尚文叫温顺生不叫村主任而叫生哥,是因为温顺生比他大两岁。温顺生是他离开温家围后当村主任的,他叫习惯了温顺生为生哥。温顺生不是经常打电话给他。有事要办了,有话要说了,才给他打电话。温顺生也许觉得,他在
省城办私立学校不容易。温顺生是他小时候的玩伴,一块在老围长大、成家。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温顺生比他晚五年搬离老围。他是一九九○年搬到县城的。温顺生把新家安在村里那段热闹的县道边。温尚文在县城住了十年后又举家迁到了省城。自从搬迁到县城后,他就再也没有回过老围了。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