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阿城与韩少功、汪曾祺、路遥、贾平凹、陈忠实、莫言等同被称为“寻根派”。阿城的《棋王》被誉为寻根文学的扛鼎之作。
★阿城以小说名世,而他的随笔也堪称,评论家认为他的作品“运用中国文字已臻化境,可说是天生的文体家”。就连在文坛以犀利、敢说著称的王朔、陈丹青,也对阿城的语言艺术叫好称道。
★《阿城精选集》收入阿城著名的“三王”——《棋王》《孩子王》《树王》及多篇短篇和散文代表作。《棋王》是阿城的处女作,一发表便震惊文坛,先后获1984年福建《中篇小说选刊》评选优秀作品奖、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20世纪华文小说100强等。后被香港导演徐克改编为电影。本书收入的《孩子王》曾被陈凯歌拍成电影,获法国第41届戛纳电影节教育贡献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影视委员会特别奖,比利时1988年电影探索评奖活动的探索影片奖,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世纪文学经典”精装书系,华文20世纪名家荟萃,读者和专家共同评选,名作汇聚,学者作序,宜读宜品宜藏。
《阿城精选集》是阿城小说和散文精选集,收入了阿城著名的小说“三王”——《棋王》《孩子王》《树王》及其他短篇和散文代表作。
《棋王》是阿城的处女作,故事讲述了在“文革”时期知青“棋呆子”王一生四处寻找对手下棋、拼棋的故事。《孩子王》则用下乡知青当乡村教师的故事见证教育的沦落,百废待此一举的艰难。《树王》讲述的是“文革”时期一群知青下乡砍树引发的一系列故事,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阿城的散文,文字干净,笔锋冷隽,时而颠覆自己,时而挖苦别人,以短小的篇幅讲述悲喜的小故事。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读了阿城的小说,我觉得,这样的小说我写不出来。我相信,不但是我,很多人都写不出来。
——汪曾祺
★阿城,我的天,这可不是一般人,史铁生拿我和他并列,真是高抬我了。我以为北京这地方每几十年就要有一个人成精,这几十年养成精的就是阿城。这个人,我是极其仰慕其人,若是下令,全国每人都必须追星,我就追阿城。
——王朔
★阿城是一个有清谈风格的人。现在作家里面其实很少有清谈风格的,生活很功利,但是他是有清谈风格的,他就觉得人生的享受就是在一起吃吃东西,海阔天空地聊天。
——王安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