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
南京是长江和淮河碰撞的结果,不仅融台了江南文化,也融合了江淮文化,因此雄浑而大气。
南京吉时的昌盛,可以在诗词中信手拈来。南朝诗人谢且兆路过南京,奉命写了《随王鼓吹曲》,脍炙人口的“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由此得来,后人要形容南京的尊贵与繁华,这句千古名句仍挂在嘴边。唐代杜牧心中的南京则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兴建的寺院经千年后至今仍在南京待人凭吊。诸葛亮眼中的南京,是“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龙盘虎踞”也成为赞美南京山川形胜的专有名词。而在纳兰性德看来,南京是“江南好,建业旧长安。紫盖忽临双鹋渡,翠华争拥六龙看。雄丽却高寒。”
人们说南京好,大都是说江南的好。事实上,总面积6622.45平方公里的南京市,地跨长江两岸。长江两翼,有三分之二在江南,有三分之一在江北。人们误解南京是一座江南城市,大约因为南京古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来在江南,而区区一江之隔的江北,被人淡忘了。
今天被称作江北的大片区域,历史上主要作为军事防御用地存在,导致江北的存在感似乎一直弱于江南,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也一直滞后于江南。
殊不知,自古以来,南京的江南、江北就一直共呼吸、同命运。
让我们跨过长江,从江北进入南京。公元前5000多年,在百姓富庶、文化昌盛的江南崛起之前,江北地区就已经有人类居住。
遥望江北先民
南京江北新区(以下简称“江北新区”),就在南京市长江北岸,由六合区、浦口区和栖霞区八卦洲街道共同组成。滁河入江的;中击平原上,江北新区的北界是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这也是南京和安徽天长的界山。往西行去,是滁河及其支流,安徽皖江城市带坐落在这里。东边则是被称为六台火山群的山脉。
自古以来,这片区域的地理位置就十分重要。“冀鲁之通道,江北之巨镇,军事之要地,京畿之屏障”,说的就是它。在历史上,江北新区历经14次行政建制的变迁,形成今六合主城的棠邑、浦口中心、大厂中心等文化中心,是数千年历史发展的文明产物。江北新区的大地上,散落着无数古城址、遗址、吉桥、古井、渡口、码头、寺庙等文化遗存,向人诉说着不为人知的历史。
这些文化遗存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2000年,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在江浦的考察中,发现沿岸旧石器地点5处,采集了数十件石制品。今天江北人避暑休闲的老山,早已发现人类居住的痕迹。先民聚落沿着滁河河谷分布,浦口的营盘山古遗址、牛头岗古遗址和六台的羊角山古遗址等,充分证明了地处江淮之间的今江北新区境内有着悠久的文明。
事实上,整个南京地区最早的古城邑棠邑城,就在六合地区,距今已经2500多年。那是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坐禅的时代,佛教正被孕育。与此同时,古希腊的哲学家正在学院激烈辩论,奠定后世西方哲学的基石。而此时的中国,正处于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春秋时代。这个时期,棠邑先属楚,后属吴,再属越,又复归楚国。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棠邑正式设县,汉武帝时,又改作堂邑。
都城守护者
江北在古时是兵家必争之地。秦末群雄逐鹿之际,项梁、项羽从苏州起兵北上,棠邑便成为项羽的领地。西汉王朝建立后,棠邑曾先后是楚柱国陈婴、吴王刘濞的封地。
兵家必争,除了地理优势外,大约还因为这里贮藏着大量金属矿产。这里;台炼铸造业自古就很发达,吴王刘濞就曾设铸钱作坊,铸造钱币。1949年后在楠木塘遗址中曾发现过刘濞铸造的半两钱。除了造钱,也造武器。这里出产的铜器和铁器,加上钱币,一起构建了刘濞的财富王国。
三国时吴王孙权在建业(今南京)建都,为保卫南方政权和领地,江北的整片区域成为守卫都城的重要阵地。要北伐,要西进,都绕不过江北。后来孙权在这里的滁河筑堰形成高水位,水淹北道,阻止魏军进入。‘谴兵数千家佃于江北”,在此驻军兴农,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人丁才逐渐兴盛。
时值六朝,南北形成对立格局,地处江淮之间的江北,重要性更被凸显。常年战争导致几十万人口迁徙至江南,带去大量的北方文明,造就了名垂千古的建康城。它是中国传统礼教制度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典范,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明与西方古罗马被称为人类古典文明的两大中心。此时的江北地区,就在一江之隔的北方守护着都城的繁华。
南朝佛教兴盛,梁武帝为各地高僧来南京修行建设了一批寺庙。至今在江北还留存着达摩岩、宴坐石等佛教遗迹,以及灵岩寺、永定禅寺、长芦寺等经典寺院。
隋唐时,堂邑改称六台。隋炀帝开始挖掘京杭大运河,扬州繁华起来。今江北新区境内,因与扬州毗邻,有着良好的交通和资源条件,也得到一定的发展。藉由便利的交通,南京来了不少外地文人,成了文化艺术的中心。以至今日,南京人要挑几句古诗词来介绍故乡,都极其方便容易。
此时的江北地区,除了仍保持战略要塞的功能外,还向江南输送文人墨客。这一带的滁河入江口瓜步渡就是南渡金陵、北通维扬的交通要道,不少诗篇中提到的金陵渡就是这里。初唐大诗人骆宾王渡瓜步江的感受是:“捧檄辞幽径,鸣榔下贵洲。惊涛疑跃马,积气似连牛。”南朝宋诗人鲍照也在《瓜步山碣》中写道:“瓜步山者,亦江中渺小山也”。
待朱元璋定都南京,江北地区又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归属应天府直接管辖。朱元璋认为此地‘扼抗南北,钳制江淮”,在今浦口地区建了浦子口城。南北往来的商贾货船云集于此,被称为“浦口抵一名胜”。洪武九年,设立江浦县。六合县城在明中叶已经有了15条街道和32条巷,客栈林立,市场非常繁荣。
这样的繁华持续到清代,此地因被太平天国作为北面屏障,历经清军的攻陷,遭受严重的破坏。缓慢的恢复后,商贸逐渐复苏。到1908年,宁沪铁路通车,又过4年,津浦铁路也全线通车,浦口江边重新成为南北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
历史上,江北这片土地,捍卫着古老的金陵都城。这里有百姓的安居乐业,也有金陵的美与文明,更有为中国南北交通交流做出的千年贡献。
南京,作为长江下游的重量级城市,江北与江南齐头并进,是历史的必然。只有发展江北,才能让长江两岸合力构筑一个完整、均衡的南京。
从江南一叶的繁荣,到江南江北比翼齐飞,是中国新世纪的展望和宏图。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