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始于一场气候变化。
大约2万年前,地球的最后一个冰河期进入尾声,人类开始重返中欧越来越多的地区。最初,他们主要以狩猎和野生植物为生,大约7000年前农业生产开始出现。过了大约1000年,除石器和陶瓷工具之外还出现了金属物品,其中一个证据就是1991年从阿尔卑斯山的冰川中发现的“奥兹冰人”身上的铜斧——他死于大约5250年前。又过了大约1000年后,由更坚硬的铜锡合金制成的青铜武器和工具大行其道。大约公元前800年(即距今2800年)前,中欧地区出现铁制武器和工具。
这些史前史和古代史的重大事件对于这片地区南部及东南部的勃发意义重大,历经沧海桑田,这里便成为如今的德国。农业、畜牧业、陶瓷和金属制造,最早都出现于地中海和黑海地区,之后时快时慢地向北、向西传播,并适应了当地条件。这些条件包括,由于气候和技术原因造成的农产品剩余量较少。为确保个人生存必须有相对较大面积的土地,因为首次焚烧开垦后产量会迅速下降。人口较少的小村庄尚可养活自己,对较大的城市而言却缺乏经济基础——这一点与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北非、希腊以及意大利不同。
这些条件造成欧洲北部与地中海世界之间的文化鸿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文字记载。因为文字记载的前提是具有复杂的行政管理和长期义务的城市文明,这种文明必须以另一种方式被记录,而不是仅存在于人的记忆里。由于没有文字记载,有关罗马帝国扩张之前的中欧历史的信息都是基于对考古发现的解读,这些发现记录了他们向“金属时代”的过渡。矿藏都集中在特定区域,例如东南欧和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贵金属,近东和蒂罗尔的铜以及不列颠群岛西南的锡。虽然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接触到金属物品,但要使用它们作为武器、工具、珠宝、钱币或金条,前提是这些相隔遥远的区域间维持稳定的关系。因此不仅对原材料的控制意义重大,对沿河或跨越山间关隘的关键贸易路线的控制同样重要,在那里可以雁过拔毛般征税或掠夺商旅。哪里有金属开采、加工或交易,哪里就可能出现更大的定居点,因为人们用金属不仅可以交换其他价值连城的商品,比如琥珀,还可以交换食物。铁器时代的定居点可能规模相当可观,尽管其城堡的确切功能和人口数量只有部分被证实,且尚存争议。社会等级分化加强,可以从墓葬的差异体现出来,一些豪华墓葬的主人拥有大量随葬品。
考古学的进展证实,阿尔卑斯山以北,以(后来的)法国东部直至(后来的)波希米亚为核心的一带区域,在铁器时代的物质文化方面具有大面积的相似性。以罗马为中心的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强权大国对该时期的历史记载相对完整,相反,关于这些“凯尔特”或“德意志”文化的历史事件和政治秩序事实上却一无所获。公元前58年,尤利乌斯·恺撒(公元前100__前44年)发动“高卢战争”,罗马帝国开始向该地区扩张,并在公元前55年抵达莱茵河,此时在这些阿尔卑斯山以南的人们看来,这片区域只有一些相对静止的“部落”占据着各自的领地。但由于他们各自主张的范围不确定,且部落有时会迁往新的定居地点,因此冲突频发,善战的特征尤为明显。
罗马帝国则恰恰相反,他们谋求建立以城市为中心的稳定统治。这种统治包括军事防卫、市场、行政和司法驻地,并由此凭借其大规模石砌城墙和城门(例如特里尔的“黑门”)、集会大厅、庙宇、剧院、广场、温泉、供水系统和集中供暖的房屋,还用石头铺设的街道网络将以上设施相互连接,令当地的“野蛮人”大开眼界。P3-5
展开
历史上早蜚声誉,有一种崛
强的特质。一朝决裂,新剑
发硎,几乎使全地球的人类
都挡他不住。……德国的民
族,为世界上最富于“高”的
精神的民族。惟“高”的民族
,最能排倒一切困苦,而惟
求实现其所谓“高”。
——毛泽东
每当想到德意志民族,
我常感到痛苦,这个民族的
个体都如此值得称颂,但作
为整体却如此令人神伤。
——歌德
德意志人的灵魂首先是
多重性的、多源头的、混合
重叠的,而不是实实在在建
立起来的,这是由于它的起
源。……因此,德意志人比
起其他民族来,更为不可捉
摸、更复杂、更矛盾、更不
可知、更难预测、更令人吃
惊,甚至更为可怕。
——尼采
我在学生时代就到过德
国,并一直被这个国家吸引
。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
林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