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学中国:来华留学生就读经验的质性研究》本书以来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2所城市20位留学生(生源国籍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进行深度访谈,细致探讨了他们留学中国动机、留学中国感知、留学人际互动网络、留学学习投入以及留学所产生的变化等问题。通过留学生的描述,我们了解到来华留学生眼中的中国,同时也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有了新的审视。
《留学中国:来华留学生就读经验的质性研究》
国际化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人类的足迹跨越国家和地区的边界延伸至更广阔的空间。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乘着中国与其他国家人文交流扩大和中国快速发展的东风,一起来到中国探索和构建自己的梦想。
本书以来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2所城市20位留学生(生源国籍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进行深度访谈,细致探讨了他们留学中国动机、留学中国感知、留学人际互动网络、留学学习投入以及留学所产生的变化等问题。
当前,中国的高速发展、中国代表了世界的未来、华人华侨寻根以及奖学金,成为留学生到中国留学至关重要的驱动因素。留学生对中国的感知不同,而且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留学中国,留学生不仅找寻到个人身份“失落的一角”,也确定了人生的意义和未来的志向;不仅丰富了自我的内涵和经验图式,而且加深了对多元文化的理解。通过留学生的描述,我们了解到来华留学生眼中的中国,同时也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有了新的审视。
序
导言
  留学中国:规模扩张与质量诉求
  留学生教育质量:共识凝练与策略选择
田野告白·章节地图
  田野告白
  章节地图
第一章 意识与效益:全球化情境中的留学生教育
  留学生教育与国家软实力
  留学生教育的智力积聚
  留学生教育的经济贡献
  留学生教育的文化意蕴
第二章 从旅居者到学习者:国际研究视域的演变
  旅居者与跨文化适应
  对学习者身份的强调
第三章 为什么留学中国?
  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吸引力
  重要他人的影响
  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乐观判断
  追寻“祖辈的家”
  一个“理性选择”过程
  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与“资本”的推动作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跨越国界与认知感受
  三个世界的比较
  感知不是一成不变的
  消极感知的“蔓延效应”和“连锁效应”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互动网络及其再生产
  “共同身份”:成为彼此的“情绪安全阀”
  “他们都很忙,没有时间”:与中国学生的互动
  “亦师亦友亦父母”:对教师的角色感知
  “我们与他们”:互动网络的再生产
  时空的结构性条件:对人际互动网络的强化
  管理者的逻辑和留学生个体的逻辑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教室里的跨文化学习者
  课堂投入动机
  不投入行为的自我归因
  影响投入的中介条件
  课堂投入类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课堂外的学习投入图景
  不投入的自我归因
  互动网络中同辈压力的影响
  母国惯习的形塑
  家庭资本的传递
  自我能动力:对积极留学体验的创造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跨越国界的自我发现之旅
  身份“失落的一角”
  意义世界
  经验图示
  留学的“复制性选择”
  本章小结
结语
  来华留学生就读经验
  就读经验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循环理论
  行动导向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英文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本研究所发现的本土概念
  附录2 对研究过程的反思
  附录3 参与研究邀请信
  附录4 研究参与者个人基本信息
  附录5 访谈提纲
后记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