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产权有效性、土地流转与农业家庭经营分工
0.00     定价 ¥ 78.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0927414
  • 作      者:
    王诚,陈先强
  • 出 版 社 :
    黄河水利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诚,男,产业经济学博士,湖北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村贫困研究。近年来,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省厅级课题近10项,主持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校级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陈先强,男,1978年4月生,汉族,武汉体育学院专职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发展。
展开
内容介绍
  我国70多年的农业经营制度发展历程,实际上是农地产权变革和试验的发展过程。在“三权分置”的制度背景下,农地产权的配置和变迁给土地流转提供了契机,也使得农业家庭经营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可创新性。该书沿着“理论梳理一背景分析一逻辑分析一路径选择”的思路,基于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背景,讨论产权有效性、土地流转和农业家庭经营之间的关联,以及探索家庭经营分工的基本性质及其分化的多样性;在对已有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革的历史文献梳理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制度演进的思路及其内在的不同表述,阐明农村家庭经营的本质及分化的内在逻辑,进一步讨论农村家庭经营分化及收入分化的必然性与可拓展性,揭示农业家庭经营进一步稳定及完善的方向。
  《产权有效性、土地流转与农业家庭经营分工》分为七章。第一章导论,阐释了从“两权分置”到“三权分置”的农地产权制度演变的决定机制、农业家庭经营拓展的原因、农业规模经营的本质等。第二章文献梳理及评述,从产权有效性、农业家庭经营、土地流转三个视角梳理了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并对一些核心概念做了界定。第三章理论基础,立足乡村振兴、建设农业现代化,从产权与土地、土地流转与家庭规模经营、产权交易与家庭经营、家庭经营与农业分工的联系出发,发掘和分析这一系列政策的理论支持体系,从而奠定该书研究的理论基础。第四章制度背景,从制度变迁的历史、特征、趋势和方向出发,对我国的土地产权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进行了总结、归纳和演绎,构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目标瞄准的土地产权、农业经营政策体系。第五章现状分析,从农地产权、土地流转、农地经营视角出发,探索土地流转、农地经营的现状、问题及制约因素,并根据结果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检视。第六章逻辑分析,主要从匹配的逻辑出发,考察农地确权与土地投入的匹配、土地流转与农业分工的匹配、农业分工和农业经营方式的匹配。第七章结论与讨论。
展开
精彩书摘
  《产权有效性、土地流转与农业家庭经营分工》:
  四、农地家庭承包经营方式转型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农业现代化,并首次提出“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这是顺应农业发展新常态、应对农业发展新挑战、驱动农业发展新动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农业家庭承包经营方式转型升级的重要线索。经过创新发展,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家庭经营方式:
  (1)家庭业主经营型。这是现代农业企业经营制度的初级形态。它是对传统家庭小生产经营、农户承包小生产经营等形态,按照现代公司制的模式及其机制进行部分改造移植而产生的。它通过引入“法人”机制、家庭成员个人明晰的土地持有产权机制、家庭成员中拟制法人——业主代表机制,对传统家庭经济组织功能通过注入现代企业制度规则的新要素进行改造,使传统家庭经营脱壳为具有现代农业企业经营的经济功能,其对外以家庭为企业团队,具有产权明晰、独立的法人资格、经营场所、财产账户,具有独立的经济权利能力、民事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能自主选择决定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农业生产、投资、交换、分配、消费,并独立承担市场风险、经济责任与民事责任。这种企业经营制度,一方面,保留了家庭作为企业经营组织天然的协调成本与学习成本低的优良传统,克服了传统家庭内部产权不明晰的“外部性”问题。另一方面,它为向高一级形态的企业经营制度的过渡和演进提供了制度规则“通道”。同时,更重要的是为其吸纳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成果,同其他市场主体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与交易,接纳农业生产产业化、信息化与现代化预留了制度规则“平台”。
  (2)联合协作经营型。这是现代农业企业制度由初级形态向中级形态的一种过渡形态。其基本形态可概括为,以明晰的产权为前提,包括农民土地持有产权、法人财产权、知识产权、金融资本产权、其他要素产权,并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的合约联合。比如:①“公司+农民(农户)土地持有产权型”。它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公司或企业以契约关系为纽带,向农民或农户业主提供一定的生产资料或生产技术的扶持或服务,农民(农户)按照价格差别待遇或价格同盟提供给公司或企业特定的农产品,使双方结成契约约束的利益同盟,各自获得相应的比较收益,同时共同一致地分散或转移经营与交易风险,节省经营成本与交易成本。②“中介组织+农户(民)业主资本产权型”。它是以中介组织运用信息、资金、技术、销售网络等产权及其他资源比较优势,依契约为农户(民)业主企业及其他企业提供产、供、销定向服务,按照特别约定价格双方从中获得分成收益,分散风险。③“科技产权+信息产权+农民土地持有产权带动型”,即科技服务组织凭借名优特产品的专有技术产权与农户(民)业主土地持有产权,通过市场合约定向约定联结,双方在合约范围内主张权利、承担义务与风险,从中获得分成收益。这三种类型的联合经营或协作经营,使不同性质或同性质不同类型的产权主体按照合约规则建立联合、联营、协作关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激励约束机制。因而,这是现代农业企业制度由传统经营模式向现代企业经营模式演变的一个实际步骤与环节,是一种联系股份联合经营中级形态的过渡点。
  (3)股份合作经营型。这是现代农业经营制度的中级形态,其在农村的创设与运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其功能作用在于:①强化了农民身份置换一股东地位,弱化了社区成员终生身份权的地位,并且可以实现两者的适度分离。②“激励约束”机制使其人股农民的素质得到提高。③催生出一批农民企业家,并为高智力资本人才的引入提供了制度规则通道、内部机制平台以及外部经济环境。④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社区集体、传统社区合作组织所特有的资本功能弱化即封闭性,社区之外的个人和法人资本、境外资本难以进入,社区之外的股权不能流出等障碍。⑤克服了社区土地资本作为福利功能的凝固性,资本化“激励约束”功能缺乏等缺陷,从而为农村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合理流动提供了制度保障。
  (4)现代股份公司经营型。现代股份公司经营组织作为现代企业组织,它是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由家庭经营制、庄园业主经营制、合伙经营制、农场经营制、合作经营制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高级形态。其特点:①具有独立经济人地位,在统一权威指导下形成层级组织,使企业法人化,并实现了决策行为的短期化。②利润最大化目标使其追求长期稳定发展,包括确定最优经营规模、优良品种、耕作、新技术与新工具,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加盈利,对市场信号迅速反应,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经营规模,提高规模报酬。③注重培育新品种,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使企业具有自我创新发展的能力。④以一定年限的农民土地持有产权、财产产权、资本产权、知识产权以及其他产权为纽带,按照股份公司三权分置制衡,即出资者财产权益、法人财产权、法人内部治理权的互动制衡,实现公司的不断创新发展;⑤按照激励相容约束原则,对职业经理的薪金、津贴、股份份额的满意程度,也是其给被代理股东所满足的公司高额利润及其股权权益更多分红。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农地产权制度演变:决定机制
第二节 农业家庭经营拓展:分工经济
第三节 农业规模经营本质:发展趋势

第二章 文献梳理及评述
第一节 产权有效性:不同的研究与比较
第二节 农业家庭经营:历史作用及转型
第三节 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经济性

第三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三权分置”:家庭经营的源动力
第二节 土地流转: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体现
第三节 产权交易:家庭经营分工的决定机制
第四节 农业分工:未来的路径可期

第四章 制度背景:农地产权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变迁启示
第一节 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特征、趋势和展望
第二节 农业经营制度的历史、基础和方向

第五章 现状分析:农地产权、土地流转与农地经营
第一节 “三权分置”与土地流转
第二节 土地流转与农地经营

第六章 逻辑分析:产权-土地-分工-经营的匹配
第一节 农地确权与土地投入:考察有效性
第二节 土地流转与农业分工:探索生计转型
第三节 农业经营方式转换:家庭经营可扩展的空间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进一步的讨论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