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第三方
0.00     定价 ¥ 48.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309117554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第三方》包括股权激励、公司治理、集团战略、集团管控、人力资源管理等篇内容,第三只眼看企业,研究小企业如何成长为大集团,致力于股权激励和集团管控,信奉激励和管控的双向平衡,领悟企业迈向细分行业寡头之路的奥秘。
展开
作者简介
郑波,历任咨询顾问、项目经理和管理咨询总监,现任经邦咨询合伙人。十余年企业管理实战和咨询经验,为数百家企业集团提供过股权激励、集团管控等领域的闭环咨询服务,受到客户一致好评。著有《第三方》,曾发表多篇与股权激励相关的文章,均被业内人士采纳。
展开
精彩书摘
股权的力量——走向寡头的战略选择
回顾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从改革开放春风中破茧而出的个体户,到合伙企业、集体企业,再到公司制企业,一路走来,风雨兼程。据调查,我国每年新增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又有10万家民营企业消失,数据显示,85%的民营企业在十年内死亡。尤其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更多的民营企业经营越来越困难。这表面上似乎是金融危机的后遗症,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引起的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造成的。但本质上,这是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发展历程中所带来的必然现象。
一、寡头之路
1.西方企业的六次并购浪潮
西方经济和企业发展史深刻地揭示了行业集中度不断上升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19世纪60年代的工业化过程开始至今,西方企业已在世界范围内先后产生了六次大的并购浪潮。这使得大部分行业形成了几家寡头企业垄断的局面,它们处于行业的绝对垄断地位,这是企业在市场经济充分竞争条件下形成的必然结果。
第一次并购浪潮发生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集中资源、做大企业是这次并购的鲜明特征。以扩大经营规模、降低竞争激烈程度为主要目的的横向并购成为这次并购浪潮的主导形式。大量的横向并购增大了企业规模和部分企业的市场份额:美国100家最大的公司规模增长了400%,控制了全国工业资本的40%。此次并购主要涉及铁路、电力、煤炭、钢铁、石油等行业,约有40%的美国公司加入此次并购,同时,也有3000家公司消失了。而随之产生的则是几十个控制各个行业的企业巨头,一些著名的大型公司,如杜邦公司、美国烟草公司、美孚公司等就是这次并购浪潮的产物。
第二次并购浪潮始于1922年商业活动的上升时期,终结于1929年严重的经济衰退初期。这次并购浪潮以加工制造业与它的上游企业或下游企业的纵向并购为主要特征,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的协同效应。此次并购浪潮的主要动因是寡头垄断、追求经济的规模效益、借助并购垄断与行业相关的各种资源(包括原材料供应以及运输与销售服务)。
第三次并购浪潮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整个20世纪50-60年代,并于60年代后期达到高潮。这次并购浪潮以混合并购为主要形式,涉及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企业的组织结构。并购的动因主要在于以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提高企业经营的稳定性,熨平企业收益的波动。在1968年经济衰退之前,美国200家大公司事实上控制了60%的国民经济,旨在发挥资本规模经济的多元并购成为第三次浪潮的主要特征。
第四次并购浪潮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延续到90年代初期,在1985年达到高潮。这次并购浪潮相对稳定,主要以实施多元化的经营战略为具体形式,并购规模较大。大型并购频繁,跨国并购明显增加。以“垃圾债券”为代表的新型融资工具推动了这次战略驱动型资产重组,一批活跃在华尔街的金融专家是这次并购的主要推动者。此次并购的最终目的不在于管理公司,而是在企业的买卖中获利。以买卖企业获利的融资并购成为第四次浪潮的表征。
第五次并购浪潮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截止于本世纪初。并购的规模空前巨大,并购成功率与融资能力高度相关。与第一次并购浪潮相似,这次并购浪潮以加强核心业务能力的横向并购为主要形式。
P3-5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股权激励篇
股权的力量——走向寡头的战略选择
股权激励核心目的培养老板而非股东
设立控股公司的利与弊
设立持股公司的形式及风险防范
统一持股VS分层持股
干股也需出资
如何平衡员工与投资者的入股价
股权激励——连锁门店激励新模式
房地产企业股权激励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在股权激励财务核算中做到利润公信
如何应对上市后员工热情的减退
咨询师与律师设计股权激励方案的区别
案例分享:股权的春天——A集团股权激励咨询纪实
第二部分 公司治理篇
四大要诀提升央企治理水平
合资公司如何治理
参股股东如何争取权益
集团高管兼任子公司负责人利弊谈
如何解决新老高管的薪酬不公平感
如何解决子公司高管层的绩效管理问题
“接班人计划”实现企业永续发展
案例分享:浙江某投资集团的治理管控
第三部分 集团战略篇
战略咨询的真谛
民营企业的战略定位:名配角
如何表达集团层面战略
如何表达人力资源战略
小企业打败大企业的五种策略
做大规模VS培育市值
区域品牌VS企业品牌
房地产发展模式:合资合作
案例分享:与麦肯锡相伴的日子——C公司战略咨询纪

第四部分 集团管控篇
企业集团化的意义、条件及相关注意事项
七大核心观点把握集团管控
如何发挥企业集团内部的协同效应
集团公司管控上市公司如何做到合规又到位
如何管理集团外派人员
区别化管控下属公司
如何设计出集团公司薪酬的平衡感
集团总部对子公司管控的合法性
案例分享:我们该如何服务行业领袖——S公司咨询纪

第五部分 人力资源管理篇
解惑纠错——集团人力资源管控常见的困惑与错误
企业留住员工的基本策略
项目型企业如何进行人力资源储备
检测领导能力的四种方法
人员定编——“迫真法”
销售员胜任力模型
四层级动态激励满足员工多样化需求
调整内部薪酬结构以提升薪酬满意感
销量无法预计情形下的销售员薪酬设计方法
科学操作与应用岗位价值评估体系
联合基数法:一种高效的考核定额方式
研发项目考核的七个关键点
分钱的艺术——巧用奖金池
“内外交困”之下,企业该如何裁员
问题交流:民营企业中不同人员的管理问题
案例分享:浙江某集团的人力资源管控设计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