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陆地面积相差无几的欧洲大陆,有40多个国家。越来越多的人对于欧洲有着浓厚的了解欲望,想了解欧洲这些国家的前世今生,想了解欧洲在1618—1918年这300年间所发生的一切。这本书以故事讲战争,以战争讲历史,将战争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国际关系以及其对欧洲各国版图变化的影响深入挖掘,呈现给我们的读者,让读者漫步书中,犹如置身历史,觅得战争与和平如何抉择,觅得和平的珍贵和不易。
三十年战争
(1618—1648)
波希米亚是一个奇特的地方,它位于今捷克境内,是引爆了两场深刻影响欧洲历史进程战争的地方。其中,波希米亚引爆的第二场战争一打就是三十年,东欧与西欧、南欧与北欧都有国家参战,不仅是第一次全欧大战,也在世界史上留下了多个第一。
“把他们扔到窗外去!”
那是在1618 年。
作为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领地的波希米亚,处于哈布斯堡家族成员斐迪南大公的统治之下。斐迪南大公是受德意志皇帝之封成为捷克国王斐迪南二世的。本来,波希米亚在被纳入哈布斯堡家族领地之时,奥地利皇帝曾有过一个承诺是:不论哈布斯堡家族哪个成员做捷克的国王,都必须承认并遵守捷克王国的法律,保留原有的议会、宗教及政治上的自主权,等等。可是,斐迪南一上台,就把捷克当作奥地利的附庸国,取消了捷克的议会、法律与自主权。
更令波希米亚新教徒愤怒的是,斐迪南二世坚决反对新教。
斐迪南出生于一个极为虔诚的天主教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哈布斯堡家族的斯提里亚大公查理二世,母亲玛丽亚是巴伐利亚人,这桩婚事是德意志两个最显赫天主教家族的联姻。父母为了让斐迪南远离所谓的“路德瘟疫”,把他送到德意志的天主教的心脏—巴伐利亚学习成长,母亲则亲自督导他的日常学习和礼拜。父母还对他的仆人们定期进行严格审查和筛选,确保仆人们也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就连巴伐利亚大公马克西米利安三世也成为他成长的监护人。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的斐迪
南,成长为一名十分虔诚的天主教贵族。他在阅读了圣保罗的殉教事迹后备受感动,选择了圣保罗的名言“护我教者必得王冠”作为座右铭。
作为十分虔诚的天主教徒的斐迪南二世,自然与新教格格不入。他一当上捷克国王就开始打压新教徒,对新教徒进行大规模的迫害,禁止新教徒的宗教活动,还拆毁他们的教堂。这对于心怀怨愤已久的波希米亚新教徒来说实在不能容忍。1618 年5月23 日,波希米亚首都布拉格的新教徒发动起义。他们手拿铁棒和长矛攻入布拉格城堡冲进王宫,吓得斐迪南二世赶紧逃跑。起义者快速搜寻,在市政厅逮住了对国王最忠实的两位大臣:威廉·格拉夫·斯拉法塔和亚罗斯拉夫·波西塔·冯·马丁内斯,书记官菲利普·法布雷加斯也一并被抓。
突然,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把他们扔到窗外去!”立马就有人呼应:“对,他们犯了侵害宗教自由罪,扔出去摔死他们!”于是,愤怒的起义者七手八脚地将三人高高抬起,从20 多米高的三楼窗台狠狠地扔了出去。还好,三人侥幸坠落在王宫外壕沟的干粪堆上。他们虽然大难不死,但是被连吓带摔当场昏厥。他们醒来之后,带着一身臭气仓皇逃至斐迪南国王处报告情况。
这就是世界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掷出窗外事件”。
波希米亚新教徒的起义令欧洲国家的统治者大为震惊。斐迪南二世决定说服哈布斯堡家族发动一场战争,镇压波希米亚新教徒的起义。由此,对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三十年战争拉开了序幕。
001 三十年战争(1618—1648)
015 威土战争(1645—1718)
023 英荷战争(1652—1784)
032 俄波战争(1654—1667)
047 俄瑞战争(1656—1809)
056 俄土战争(1676—1878)
076 奥土战争(1683—1699)
088 大同盟战争(1688—1697)
098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
111 四国同盟战争(1718—1720)
119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1733—1738)
128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
140 七年战争(1756—1763)
151 奥斯特里茨大捷和耶拿战役(1805—1806)
159 英土战争(1807—1809)
166 炮舰战争(1807—1814)
174 法西战争(1808—1814)
184 俄法战争(1812)
196 德意志解放战争(1813)
205 滑铁卢战役(1815)
212 比利时独立战争(1830—1831)
220 意大利独立战争(1848—1870)
232 普丹战争(1864)
240 普奥战争(1866)
248 普法战争(1870—1871)
259 意土战争(1911—1912)
268 巴尔干战争(1912—1913)
275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293 参考文献
295 后记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