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面向成人读者的心理科普及自助读物,从源于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出发,结合作者的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专业背景,诙谐生动地解说了生活中的心理学知识。
全书囊括自我觉察、情绪奥秘、认知趣谈、行为塑造、亲密关系等十二个主题,以生活现象的描述、生活场景中的对话辅以科普解释小短文的形式,分享了现象背后的认知神经心理学原理,并给出一些简单、可操作的心理调适、人际沟通方法,帮助阅读者活学活用心理学从而提升幸福感。
1月1日
你怕挠自己痒痒吗
如果你的闺蜜或好友想让你做一件事你不肯,他们想“屈打成招”又不能真的打你,就想到要施行“酷刑”挠痒痒,对你身上各处要害进行出其不意的攻击,让你防不胜防。你大脑里的防御机制马力全开,
身上每根汗毛都竖起来,全力以赴防御外来攻击。
可就算用尽浑身解数也招架不住挠痒痒的攻击,在狂笑不止中终于意识到笑也是一种痛苦,遂屈痒就范。
被人挠痒痒如此难以忍受,尤其是浑身痒痒肉的朋友们。
可是,你是否试过挠自己痒痒?你会怕挠自己痒痒吗?
很显然,你不怕,不管你认为自己痒痒肉有多少,你都不怕挠自己痒痒。是不是很奇怪?为何自己施加的痒痒要比别人施加的痒痒更容易耐受呢?
那是因为神经系统在指挥自己的手开始计划和实施挠痒痒这个动作的时候,自己的大脑对此了然于心,而且在挠痒痒的手、手指乃至指尖移动的每一刻,大脑的本体感觉都在精确计算手的位置。与此同时,手指即将落点部位的皮肤也开始进行最精确有效的调整和防御,以至于当手指落在皮肤上的时刻,毫无意外可言,完全可以承受。
如果是别人实施挠痒痒的动作,我们被动承受这个动作时,所有的动作都是意外的且不可预测到精准部位。加之,挠痒痒的感受本身在大脑神经系统的记忆中登记了难受无比的历史记录,那么在无法充分准备且受到出其不意的挠痒痒攻击时,就会放大痛苦感受。
如果是这样,在面临不可避免的痛苦时,主动施加要比被动承受好受的话,你是否有足够的预见性和果敢来施加给自己痛苦以规避更大的痛苦呢?比如,从鸡肋般亲密关系中果断分手。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