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茶道入门 从零开始学(汉竹)
0.00     定价 ¥ 45.00
长沙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3797793
  • 作      者:
    戴玄
  • 出 版 社 :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戴玄
  从事茶文化研究、传播工作多年,资深茶书策划,爱茶人士。茶文化简单阅读的先行者与传播者,希望为每一个喜欢茶的读者提供内容全面、阅读简单的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从神农尝百草发现茶到现在,已有数千年光阴,茶作为一种大众健康饮料,已经走进普通百姓家。中国茶,不仅仅作为一种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饮料,更作为一种生活文化,从遥远的神话传说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本书紧紧抓住中国茶这个特色,围绕选、冲、泡这个主题,兼顾赏、鉴、品,并延展介绍名茶名水,茶事茶话,茶艺茶所,把浓郁的中国茶文化蕴含在简洁实用的内容中,力求一册集采百茶之香,一杯品尽中国味道。

展开
精彩书摘
  千古茶风
  中国人与茶的千年情谊,无出其右。原来,茶也可以如酒,封存在岁月深处,和时光争输赢。
  两汉:开启信史时代
  茶的饮用与医药功能,在神农氏亲口咀嚼的尝试中为人们所发现。所以在最初很长的时期,茶一直被作为药品服用。直到秦、汉时期,由于人工栽培的茶树多起来,人们发现了茶生津醒神的功能,制茶和饮茶才渐成风气。
  但是秦代以前的史籍,没有留下多少关于茶的资料,直到两汉时,茶才开始被广泛记载。在汉代文献中,不只《说文解字》等一类字书中,在一些医药着作和笔记小说中,也都出现了茶的专门介绍和记述。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关于茶最早的可靠和直接的记载。自此以后,我国茶叶便进入了有文字可据的信史时代。
  比如在汉宣帝时代,王褒写过一篇《僮约》,其中谈到他给叫“便了”的仆役规定应该服务的几件事:除了炒菜、煮饭之外,其中就有“武阳买荼”。武阳是今成都附近的彭山县双江镇,茶叶能够成为商品在市场上自由买卖,说明西汉时饮茶之风至少已开始在中产阶层流行。
  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士。在我国文学史上,提起汉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且都是早期著名茶人。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杨雄作《方言》,一个从药用,一个从文学角度都谈到茶。
  西湖龙井
  外形挺秀、扁平、光滑匀齐,色泽翠绿
  滋味茶汤清香明显,香馥若兰,持久清高
  汤色碧绿明亮
  叶底均匀,一枪一旗,交错相映,栩栩如生
  西湖龙井的大名,即使不爱茶、不识茶者,也都早已如雷贯耳。虽然“中国十大名茶”自诞生之日起已有了无数个版本,但龙井茶,始终是当仁不让的状元。
  明前雨后
  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滑,享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之盛誉。优质龙井茶,通常以清明前采制的为最好,称为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稍逊,称为雨前茶,而谷雨之后的就非上品了。
  采茶选时
  茶谚说:“前三日早,正三日宝,后三日草。”西湖龙井茶,分春茶、夏茶和秋茶。采茶讲究季节,一般春茶在抽出一芽四叶或一芽五叶时采制,夏茶待抽出一芽三叶或一芽四叶时采制,秋茶在抽出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时采收。采得早,芽头小,影响收成,采得过迟,叶质老,又会影响质量。
  龙井茶只采一个嫩芽的称“莲心”;采一芽一叶,叶似旗,芽似枪,称“旗枪”;采一芽二叶初展,叶形卷如雀舌,称“雀舌”。鲜叶的嫩匀度,便是龙井茶品质的基础。
  ……
展开
目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长沙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