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即生活!
——安徒生
每当长时间待在同一个地方,我就变得像镜子上的跳蚤一般。
——瓦西里·舒克申
通往自己最短的路就是通往世界的路。
——赫尔曼·格拉夫·冯·凯泽林
旅行激发了想象,只可惜旅行中的一切都逊色于我们的想象。
——尤利乌什·斯沃瓦茨基
这是一部讲述18—19世纪西方文学家、艺术家在欧洲进行“壮游”活动,以及期间的所见所闻的历史、文化随笔。在1780—1880这100年的时间里,来自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俄国、波兰、瑞士诸国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在游览欧洲的旅行中不断创作、广泛交游,足迹踏遍欧洲各大名胜,这些不为我们所熟知的历史细节,经作家克洛德·布埃莱的妙笔,配以126幅精美图片,描绘出欧洲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壮美的人文景观,展现了一幅现代欧洲的绚烂、流动的文化图景。
壮游
“壮游”或者说“意大利之旅”是英国贵族于18世纪发起的一种前无古人的文化现象,具体时间可追溯至七年战争结束后(1763)到法国大革命时期。这种文化现象涵盖了欧洲北部国家的整个上流社会,首先发生于英国,再到德国、瑞典、丹麦,直至波兰、俄罗斯。
阿蒂利奥·贝利恰如其分地称之为“壮游传奇”,参与者大多通过亲身经历,把“壮游”当做一份成人礼和一种哥德式的学习,旅行耗时可达数月乃至几年。“被冠以良好教育之名”的教育型旅行为年轻乡绅提供了文化多样性和语言多样性的经历。 “人生之旅的隐喻”,切斯特顿如是写道,踏上通往罗马的路——领略温克尔曼笔下的罗马之美。
城市无与伦比的艺术财富的吸引力以及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热爱成就了别出心裁的旅居,出身良好的英国青年以及一批油画家、雕塑家、雕刻师、素描画家、建筑师、作家、学者纷纷踏上远行的道路,他们希望通过造访古希腊古罗马的最高殿堂、探索优美或壮丽的风景,为自己的人生和作品赋予意义。得益于这些来自北方的“壮游者”,罗马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成了整个欧洲上流社会人士会面必去的城市,意大利成为新古典主义时期最重要的文学艺术灵感来源地之一。
进行“壮游”需要细致的准备。确实如此,要获得护照、签证,备好汇票或信用证并准备足以应付长途苦旅的行李。另外,旅行者应该了解出行方式(骑马、私家车或租车、马车、舒适或者不那么舒适的邮车),确保旅店及旅途的安全。旅行者担心遇到走私犯和强盗,在翻越阿尔卑斯山脉过程中遇到这些人是“行程中的日常,到达圣地之前必须经受的考验”,其中的危险虽不乏真实情况,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幻想出来的。
这种不掺杂任何宗教、外交或军事目的,只为满足文化教育需求的旅行使得新型的临时旅居者——“壮游者”诞生了,“壮游者”往往令人艳羡,有时却也遭人嘲笑,劳伦斯·斯特恩曾在出版于1768年的名著《感伤旅行》中诙谐地暗讽他们。
对于英国人而言,踏上“壮游”之旅后一般先到加莱港,途径巴黎、里昂前往尚贝里,或变道日内瓦,前往都灵的旅行者穿越阿尔卑斯山脉到达蒙塞尼或者大圣伯纳德,前往米兰的旅行者则穿越阿尔卑斯山到辛普隆:山口太高,男士骑骡子,女士由脚夫驮着或者坐雪车通行。德国人和斯堪的纳维亚人则取道圣哥达或布伦纳,南下至意大利贝拉吉奥、科莫、威尼斯。怕翻山越岭太麻烦的旅行者自有另一条偏爱的线路:驾车途径罗纳河河谷至马赛,再到尼斯,在尼斯坐船前往热那亚、里窝那或者吉维塔维奇——罗马港——接着向那不勒斯驶去,有时也走歌德曾经走过的路线,出海朝巴勒莫方向前行。
惊叹之余,“壮游者”将在造访地的游历、际遇和经历描绘出来,在这方面最有天赋的是女性,尤其是有钱有闲的英国女性,例如蒙塔古夫人、摩根夫人、布莱辛顿夫人、贝蒂小姐。到达“壮游宝地”威尼斯、弗洛伦萨、罗马和那不勒斯,是女士们旅行中最幸福的时刻,旅行中的景点与建筑之美为她们展现出充满激情和新鲜感的世界,这种新鲜感往往是令人心醉神迷的,女士们在魅力四射的意大利男向导的陪同下探索世界,那些男向导就像《令人赞叹的罗马城》或者《壮丽的古城》中的向导一样。
至于“壮游”新团体的成员,艺术家、骑士以及其他带着随从和仆人的贵族有机会碰面,站在古代遗址上让人为自己画肖像,或者买几幅画是最合时宜的,画上呈现的是古罗马广场、维斯塔神庙、蒂沃利埃斯特别墅的花园、阿尔班山或者那不勒斯的海湾。这些大大小小的风景画成了到意大利旅行必买的纪念品,总是被当做“壮游”的记忆定格在伦敦或者哥本哈根豪宅的前厅、门廊里。这种买画挂画的潮流让在罗马或那不勒斯旅居的外国画家发了迹,例如安吉莉卡·考夫曼、约翰·海因里希·威廉·缇石本、菲利普·哈克特德,自然也是像庞培奥·巴托尼、帕尼尼这样享有盛誉的意大利艺术家的好机会,为取悦来自北方的旅行者,也为充盈旅行者的藏画,画家们执笔描绘意大利的建筑和风景。
终于,“壮游”的潮流之风也刮到了欧洲各国宫廷。为了探索“世界之都”,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俄国沙皇之子保罗、萨克森魏玛公国公爵夫人安娜·阿玛利亚、巴伐利亚公国继承人路易都隐姓埋名前往罗马学习古代文化,并在那里结识一些画家和雕塑家,以充盈自己的私人收藏……
前言
壮游
德语文学家、艺术家之旅
魏玛“是一座小城市,也是一座大城堡”
一位大学者的旅行,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一位欧洲瑞士女子的旅行,安吉莉卡·考夫曼
德国、瑞士艺术家的罗马之旅,拿撒勒人——团体艺术家
音乐家、素描画家、水彩画家之旅,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
巴登,“欧洲大陆的夏都”
云游音乐家的欧洲之旅,弗朗茨·李斯特
一位“飞行”音乐家的欧洲行,理查德·瓦格纳
拜罗伊特的诞生
两位女知识分子的欧洲之旅,玛尔维达·冯·梅森堡、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
一位哲学家的漂泊之旅,弗里德里希·尼采
英语文学家、艺术家之旅
三位英国诗人的欧洲漂泊之旅,济慈、雪莱、拜伦
欧洲大陆的三位英国女性,沃特利·蒙塔古夫人、克雷文夫人、布莱辛顿夫人
威尼斯的英国画家,约瑟夫·玛罗德·威廉·特纳
一对诗人夫妇的意大利之旅,罗伯特·勃朗宁、伊丽莎白·巴雷特
周游世界的美国文学家,马克·吐温
游历四方的美国人,亨利·詹姆斯
法语文学家、艺术家之旅
法国艺术家、文学家的罗马之旅
不知疲倦的流亡者,维杰-勒布伦夫人的旅行
自我之旅,弗朗索瓦·勒内·德·夏多布里昂
寻找自由,斯塔尔夫人的旅行
不羁作家的流浪,亨利·贝尔
旅行中的法国文学家,阿尔封斯·德·拉马丁、维克多·雨果、钱拉·德·奈瓦尔
矛盾的旅人,阿斯托尔夫·德·屈斯蒂纳
匆匆的旅人,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旅行与写作的苦行僧,大仲马
柏辽兹的音乐之旅
爱之旅,乔治·桑
旅行大师,泰奥菲尔·戈蒂耶
法兰西院士的斯堪的纳维亚之旅,萨维耶·马尔米耶
热爱斯拉夫文化的瑞士美学家之旅,威廉·李特尔
波兰作家之旅
波兰启蒙运动时期的贵族之旅,扬·波托茨基
波兰人在巴黎,兰伯特府邸与流亡者
自由的旅人,亚当·密茨凯维奇
两位浪漫主义作家的流亡之旅,尤利乌什·斯沃瓦茨基、齐格蒙特·克拉辛斯基
旅行的一生,亨利克·显克维支
俄罗斯作家、艺术家之旅
来自北方的旅人,克鲁登夫人、沃尔康斯基夫人和迪诺公爵夫人
俄国作家的瑞士、意大利之旅
忘我的旅行者,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欧洲的”俄国作家的旅途,伊万·屠格涅夫
流浪音乐家之旅,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斯堪的纳维亚作家、艺术家之旅
丹麦讲述者的欧洲之路,安徒生
一位世界公民的旅行,亨利克·易卜生
旅途最后
主要参考文献
其他参考文献
温馨提示:请使用威海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