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话 丁川算卦
五代十国后期,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一条亮银盘龙棍打遍天下八十四座郡州,创下大宋三百余年基业。到宋哲宗时,北宋帝国首都东京汴梁城里,有一户人家,主人叫丁善春,两榜进士,曾在朝为官,因为变法派和保守派势力斗争激烈,丁大人跟王安石一派有牵连,哲宗皇帝继位的时候,废除新法,变法派失势,丁善春托病辞官还乡。他就住在东京汴梁城里,虽不做官了,但丁善春颇有些积蓄,在家做大财主,因他乐善好施,扶危济困,人送外号丁善人。加之善于经营,善于理财,投资买地,家里有千顷良田,万贯家财。
丁善春娶妻生了一个儿子叫丁天。丁天自幼识文断字,颇有才学。但丁天十岁的时候,母亲病故了。丁员外又续弦娶了徐氏夫人,这位徐氏夫人确是贤妻良母,对丁天百般呵护,照顾无微不至。丁天对后妈也是格外的亲,一家子其乐融融。丁天十四岁的时候,徐氏夫人又生下一子,取名丁川。
徐氏夫人恪守妇道,心地善良,有了亲生之子丁川,对大儿子丁天更加疼爱。有时候宁可放着小儿子的奶不喂,也得先给丁天做好饭。丁天对继母很是感激。丁老员很欣慰,也时常教育兄弟俩要兄友弟恭,互相扶持。丁氏兄弟感情亦非常好,丁天比兄弟丁川大许多,非常疼爱弟弟。这丁天丁大爷,性格敦厚,很随老员外丁善春,脾气好,性格谦和,饱读诗书,还继承他爹的生意,在经营方面也很有心得。
丁家的买卖越来越大,各处都有丁记的绸缎庄、钱庄、首饰楼。丁天帮着丁员外料理家族生意,不坑不骗,精打细算,开源节流,而且为人和蔼,与人为善。但是生意上很有想法,该让该争,进退有法,不卑不亢,很有立场。丁天在家里的地位跟威信也就越来越高,众人皆服。
龙生九种,种种不同,小儿子丁川跟他大哥丁天的性格就截然不同。他聪明顽皮,精力旺盛,虽然年幼,但天生的侠义心肠,好打抱不平,从小就是孩子头儿,也是一点儿少爷架子没有。
这小丁川,整治过黑心的杂货铺店家,替屈死的邻家姑娘报过仇,还把浑不吝张二治得哭爹喊娘,类似的所谓行侠仗义之事不胜枚举。但是就一点让丁家从上到下头疼得不行,这小少爷就是不爱读书学习,家里给请的先生被他气走了好几个,让丁老爷束手无策。
这一天,丁老爷正在书房闷作,管家丁福进来通禀:“员外!咱们丁府门口,来了个和尚,敲着个木鱼儿念经。好半天了,也不走!”
丁老爷说:“和尚?大概是化缘的吧!给他点儿钱,让他化了去,他不就走了吗?”
管家丁福说:“是!我们也问他了,也给他钱了。这和尚特别,他说他不是化钱的,他是化人的。”
丁老爷说:“化人的?怎么叫化人的?”
管家丁福说:“要不,员外您出去瞧瞧去!”
老员外跟着丁福来到自己家门口儿,看见地上扔了个破蒲团,蒲团上坐着一个老和尚,年纪花甲开外,将近古稀。这老和尚这岁数可不小了,穿着一件儿破旧的僧袍,上面补丁摞着补丁,黑一块儿蓝一块,肩膀上斜挎着一破褡裢,脚底下僧鞋也都开绽了。相貌苍老,衣衫不整,看这意思是个游方的穷和尚。脑皮儿剃得可挺亮,但没有香疤,影视剧里和尚脑袋上都有香烫的香疤瘌,是受戒的意思。甭管是五戒还是八戒还是十二戒,烫这香巴的意思是表达终生守戒的决心。可这种形式是元代往后,元明清才有的,北宋这会儿还没这形式呢,所以这和尚去青了脑袋皮儿,配这么一身儿破行头。
老员外一看,这个游方和尚可够惨的,看起来是不怎么富裕,可手里面拿这木鱼儿,敲起来还真响,黑糊糊这么一块儿木头,大概是紫檀的,拿着一根小木槌敲这木鱼儿,嘴里边儿叨叨念念。
丁福说:“员外,您看,就是这位!我说大师,高僧,老和尚,您先别念了,堵我这门口儿念了好半天了,我们员外出来了,您二位接洽接洽吧!有什么话儿,您跟我们员外叙谈叙谈。”
老和尚说:“阿弥佛陀。”他一听员外出来了,眼皮一撩,睁开双眼,站起身来。二目放出两道金光!丁员外一看,嚯!这老和尚这么大岁数了,这俩眼真亮啊!
丁员外说:“这位大师,您到我门口又是敲又是念的,有什么事儿吗?”
老和尚说:“哈哈哈,丁员外,老衲闻听,贵府有一位小公子,不过五六岁的年纪,可是聪慧绝顶,十分顽皮。也没有人能够教这孩子。说府上聘请过几位饱学之士作为席宾,皆因为二少爷十分淘气,把老先生们得罪了。有道是‘业精于勤而荒于嬉’,长久下去岂不就把贵府二公子给耽搁了?贫僧我今天到这儿,不为他事,打算毛遂自荐,阿弥佛陀,要到贵府执教。打算给您这二儿子当老师!”
“哦?是呀!”丁员外一看这老和尚,会什么先别说,这两句话说的可是不小。别人都不灵,您这二儿子太厉害,我来!“那大师!进来讲话吧!”就把老和尚就请进府来,书房落座。
丁员外跟老和尚聊了足足一个时辰!这和尚别看穿得破破烂烂的,但却是侃侃而谈,举重若轻,谈吐学识没得说!丁善春喜出望外,马上提出让丁川拜师,老和尚与丁员外相约十年,并且不许问他的来历,丁员外全部答应,于是丁川终于有了老师。
这位老和尚摸准了丁川的脉,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丁川不爱学文,但是也能识文断字,在武学方面,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天赋,老和尚也就把一身的本领悉数传授,丁川找到了方向,也是没日没夜地勤学苦练。
这天丁川扎完了马步,跟着老师又吹了笙管笛箫。
老和尚说:“川儿啊,最近马步扎得不错,打今儿起,该传你点儿进阶的功夫了。”
丁川说:“师父,我能学打人的功夫了?”
老和尚一乐,说:“今儿晚上早点儿睡,半夜为师要叫你起来练功。”
丁川说:“哎!”
没想到这么快就要练武功了,丁川很兴奋,心想:“到时候我练一身的能耐,东京汴梁可就没人打得过我了!”早早地吃罢了晚饭,跟爹娘和大哥请过了安,自己就回屋了。
丁川跟书童丁冒儿说:“今儿个可别打扰我啊,我早睡觉,晚上起来,我师父要带着我后花园练功。”
丁冒儿说:“少爷,您白天不是练功了吗?怎么晚上还练?”
丁川说:“你哪儿懂啊,我们习武之人讲究二五更的苦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寒暑不侵,刀枪不入。我师父要教我武功了!知道吗?等我这武功练成了,到时候这东京汴梁咱爷们儿一个人打百八十个没问题!”
丁冒儿说:“是啊!您真行!那您早歇着吧!等您学会了一个人打百八十个的功夫,到时候您也让我们开开眼。”
丁川说:“得得得,我睡觉了啊!”
睡得着吗?丁川躺在床上,翻过来掉过去烙饼啊,老盼着怎么还不到二更啊?师父赶紧来啊!想着想着,毕竟是小孩儿,一会儿累了,也就睡着了。正在睡梦之中,丁川就听见窗户外边儿有人敲这窗棂子。这小丁川跟书童丁冒儿一屋,一听敲窗户“腾”一下就醒了,本来下意识地就等这个呢。他也没睡太踏实,坐起来侧耳一听,果然在窗户外边儿有人以指弹窗。
“啪啪啪”声音很轻,丁川爬起来穿好了衣裳,从床上下来了。一看丁冒儿那儿睡得正香,打着呼噜,他忙蹬上鞋,轻手轻脚把房门打开,轻轻拖着门下边儿,怕一开门门轴有声把丁冒儿吵醒了。这孩子还真有经验,把门打开一个缝儿,侧身就出来了。一看屋外边儿,老和尚一身的僧袍,正冲他招手呢。丁川高兴啊!这就能学能耐啦!轻轻回身把房门带上。
丁川说:“师父,咱哪儿练哪?”
老和尚点手把丁川叫到身前,压低了声音,“川儿啊,夜里咱们这个功夫不能在这儿练,咱得上外头练。”
丁川说:“上外头?上哪儿啊?”
老和尚说:“随我来!”
说着话,老和尚一拉丁川,往丁府后门就走了。丁川后面儿跟着,也不敢多问,两人不多时就来到后院墙这儿了。
老和尚回身看了看丁川一眼,说:“孩儿啊,抓住了我。”说着话轻轻一纵身,“噌”地丁川就觉得自己这身子一下离地了,仿佛脚底下有人托着自己一样,一眨眼就到墙外边儿了。跳过来了!哎哟!丁川差点儿没叫出声儿来,我老师好厉害的身法!丁川心想:我净听说有轻功提纵术,一跺脚能上房,我老师这个可比那个厉害,拉着我这儿一跺脚,连房都没挨着,直接跃过来了。
丁川正想问和尚这叫什么功夫,老和尚突然把丁川往怀里一抱,说了一声:“孩子啊,别出声儿。”接着一伏身子,一溜烟地可就往前跑开了。小丁川在老和尚怀里头,就觉着两耳生风,“嗖嗖嗖”,两边儿的树直往后飞。这和尚跑得太快了!丁川心里说:我师父这是要上哪儿去呀?大晚上的,这城门早就关了,他带着我在这城里这么一跑,要是碰上巡夜的兵丁,可别再闹出什么误会来。
这和尚脚下生风,眼看着要跑到汴梁城的北门了。
丁川说:“师父……”
和尚说:“嘘,别出声儿。”
和尚说了句“别出声儿”,就跑到城门底下了。城门口有守城的兵丁!眼看着离守城的兵丁越来越近,丁川愈发奇怪:师父到城门这儿干什么呀?城门早就关了,也出不去了。忽然就觉着和尚往起一纵,这身子跃上了城墙!这可把丁川吓了一跳,他可没想到和尚要出城,“哎——”刚一出声儿,和尚一捂他嘴:“别喊。”脚底下加劲儿踩着城墙拐弯儿就上到了城头。
丁川又惊又怕,不知道和尚要把自己带到哪儿去。到了城墙上边儿,和尚稍稍一隐身子,看了看左右无人,拉着丁川就往这城墙边儿上跑。丁川一看真吓坏了!这是要干什么?要跳城墙!我师父带着我到这儿跳楼来了!还没等他明白过来,这和尚到了城墙边儿上了,一蹬城墙垛口“嗖”地这身子跟一只大鸟儿一样,抱着丁川就坠下城墙。这一下直把小丁川吓得魂飞天外。哎呀!不好,今儿晚上和尚不是要教我,他是要弄死我!
老和尚这么一招儿上城墙,脸儿朝里后背朝外,蹬着城墙拐弯儿上来可是太难了。这不是爬山也不是攀岩。攀岩带好了护具挂好了绳子,弄好了保护措施,戴着头盔手套,脸儿朝着这岩壁,后背朝外往上攀登,那是因为这人工岩壁上给你做好了各种位置的支撑点了,你只要掌握好距离跟力度平衡,连踩带爬就能上去。但是这样爬城墙可就不行了,这爬城墙有这么一种方式叫“蝎子倒爬城”。
想当初北宋初年,宋太宗为杨家一门敕建的“金水天波府,清风无佞楼”,就在东京汴梁城西门。杨家将七郎八虎,有位六郎杨景杨延昭,曾经用过这手“蝎子倒爬城”,只因北国天庆梁王打来连环战表,要夺大宋国的锦绣江山,老令公杨继业乔装改扮,代替宋天子北出雁门关,去赴这金沙滩双龙会。金沙滩一场血战,杨大郎替了宋太宗身死,杨二郎替了八贤王,杨三郎马踏尸如泥块,四郎、五郎、八郎尸落番营,杨七郎闯营搬救兵被潘仁美公报私仇抓一招之错,绑在芭蕉树上百尺竿头乱箭穿身,射了一百零三箭,其中七十二箭透了前胸。金刀令公杨继业被困成家谷,突围不成,最后折弓断箭,弃甲摘盔,在素庙前李陵碑上是三头碰死。
老杨家出征的时候,七郎八虎何等的威风,到最后就剩下六郎杨延昭一个人,历尽千辛万苦逃出重围,蝎子倒爬墙城,夜爬雁门关回东京汴梁出传这御状。杨六郎爬城墙不是头朝下脚朝上,从底下往上爬。要是这姿势他上不去,一会儿脑袋充血就得掉下来,用的就是“蝎子倒爬城”,后脑勺贴着城墙脸儿朝外,从底下往上爬。你要想上这墙得掌握好它的结构,城墙都是下边儿宽。也就是说,埋砖道的时候,要五块儿砖,最上头也就两块儿,上面是二四的,底下是五六的。所以城墙这砖道都是底下宽上面窄,尤其汴梁城是首都皇城。里边儿是灌浆砖,叫“磨砖对缝”。灌浆就是里边儿夯好了土之后还不算完,怕它待不住不瓷实,得拿那米汤往里灌。磨砖对缝就是这砖烧好了得拿水磨打,要不它不能那么漂亮。这块砖跟这块砖得让出一分来,可是要拿肉眼看,轻易是看不出来的。实际上每块儿砖跟每块儿砖互相咬着,都让那么一分,有那个小棱儿。一般人上不去,但是有轻身术的夜行人能上去,就是用这招儿“蝎子倒爬城”。脸儿朝外后脑勺贴着城墙,两只手扒住这城砖的棱儿,拿后脚跟儿蹬这砖缝儿。后脑勺紧紧贴着城墙,身子从下往上走,还得手脚并用,抬左胳膊抬左脚,抬右胳膊抬右脚,一顺边地爬。等爬到离城墙最上面的几块瓦差不多的时候,就不往上爬了。猛然之间腰腹这么一叠,猛吸一口丹田气,俩手往上一抬,用脚一蹬这城墙面儿,人就飞起来了。自己右脚踩自己左脚的脚面腾一下,这招儿有个名字叫“梯云纵”,在半空中自个儿能给自个儿拔一高,胳膊肘跨墙头搭上之后一叠腰,这就算上了城墙了。这就是整套儿的“蝎子倒爬城”。
要说能用这招儿徒手爬城墙,那就已经是万里挑一的好功夫了。可今儿这老和尚连这招儿都没用,面朝着城墙后脑勺朝外,俩脚蹬着墙面,一手还夹着孩子,一手搭着城墙砖这点儿小缝儿,像吊威亚一样,就上来了。丁川在老和尚怀里都傻了,这是什么功夫啊?简直会飞啊!
丁川从这时候起才算正式跟这位老和尚学习武艺。白天站桩念书学文化,晚上拳脚兵刃暗器轻功。丁川天分好,愿意学,老和尚也愿意教,时间就过得飞快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