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蒙宋政治变局,参悟中国近古的历史变迁;
看蒙宋军事谋略,解读冷兵器时代战争密码;
看蒙宋人物气象,直击传统文化的精神品格。
融战争元素、官场元素、智谋元素、爱情元素、探秘元素于一炉!
一场功亏一篑的军事反转,两朝惊心动魄的政治斗法,全景式揭开宋元百年更替的家国沧桑!
羊也能吃掉狼?这不是奇迹,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南宋淳祐初年,蒙古铁骑大举进攻四川,四川主帅战死,蒙古兵锋直达夔门。余玠、俞兴等将领临危受命,智救成都,火烧渠江,巧保重庆,把蒙古军撵到川北,力挽颓局,并创造性地制定了修筑山城抗蒙的大方略。正当四川抗蒙斗争蓬勃兴起的时候,南宋朝廷发生了激烈诡异的权利争斗,余玠成为牺牲品而被撤换。新帅余晦无能,蒙军卷土重来,再占四川。为救亡图存,帮助余玠重掌四川帅印,四川众义士不畏牺牲,纷出奇谋,各展绝技。部将宁愿担责而丢城弃寨,理学家阳枋不惧毁誉而攀附权贵,山寨头目不怕被剿而打开山门……与此同时,一件绝世珍宝引发的血案,凌云大佛旁千年地道的探秘,一个市井混混成为封疆大吏的发迹之途也由此展开……
通往四川夔州的驿道上
阴风怒号,漫天飞雪,山川大地一片白茫茫。
在山间一条窄窄的险峻的驿道上,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将军带着两位二十来岁的年轻将领骑马艰难地跋涉着。紧跟在他们身后的,是一顶单薄的小轿和十几个扛枪的侍卫。
山路崎岖陡峭,马蹄打滑。三人翻身下马,扯着马缰绳往山上爬。一阵狂风卷地刮来,密集的雪粒腾空而起,这一队人马瞬间便变得模糊不清。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们爬上一个山顶,就像从一片风雪的海里爬出来一样,每个人身上都是湿漉漉的,却又冒着热腾腾的蒸汽。那十几个侍卫早已坚持不住了,不停擦汗,摇摇晃晃的,站也站不直,还用渴求的眼光望着中年将军。
中年将军看了众人一眼,轻轻说道:“大家休息一会儿吧……”话音一落,侍卫们便一屁股跌坐在雪地上。中年将军摇摇头,苦笑一下,走到路边一块石头上坐下来。他的眼前是绵延起伏的莽莽群山,雪线像千万条密箭往群山射落而去。渐渐地,眼前的情景变成了这样一幅画面:数万蒙古大军在成都平原上急速奔跑,扬起一大片尘烟。在蒙古人闪亮的刀锋之下,南宋军队和老百姓一片片倒下,鲜血飞溅,惨嚎声四起;房屋一间间倒塌,化为灰烬;大片大片金黄的稻谷被踩在密集奔跑的铁蹄之下……
中年将军脸上的肌肉抖了抖,牙齿咬得咯咯响,眼中射出吓人的光。他霍地站起来,往后一招手,道:“咱们走!”
夔州府衙大门外
淳祐三年(1243年)正月的一天早上,住在夔州府衙的汉东郡公、荆湖制置大使孟珙刚起床洗漱,一个侍卫进来向他报告道:“孟公,新任四川制置使余玠余大人在门外求见!”
孟珙既惊讶又兴奋地对身边的孟夫人说道:“这么快就到了?我还以为至少要一个月以后呢!”
孟夫人也惊奇地说:“这不是早上吗?难道他们一整晚都在赶路?”
孟珙来不及穿衣,便与夫人一起迎了出去。抬眼一看,站在他们面前的,竟是几个风雪满身的雪人。
为首的那位中年将军跨前一步,俯身行礼道:“下官余玠,拜见孟公!”
孟珙赶紧上前搀起余玠,双手紧紧握住他的手道:“义夫啊,真是辛苦你了!走,咱们进去烤烤火,暖暖身子!”
余玠转身冲小轿喊道:“夫人,快下轿拜见孟公!”
孟珙道:“怎么?把宝眷也带来了?”
挺着七个月大肚子的余玠夫人黄莲香被妹妹黄睿娘及丫鬟春娟搀扶着,蹒跚走下轿来。黄莲香脸色煞白,冷汗直冒,眉头紧蹙,一副痛苦至极的样子。
余玠没有看见,还在一旁抱怨道:“唉,让她后一步来,却偏偏要跟着,耽误了咱们不少行军时间……”
黄睿娘打断余玠的话,责怪道:“姐夫,你说什么呢?你没看见姐姐都肚痛成这样子了吗……”
孟夫人赶紧过来,一起搀住黄莲香往里走。黄莲香显然痛苦至极,脸白得像纸一样,豆大的汗珠不停地往外冒,但她紧咬嘴唇,愣是不出声。
黄睿娘担忧地看着黄莲香道:“姐姐,你没事吧?”又抬头对余玠道,“姐夫啊,姐姐是不是要生了?”
余玠依然满不在乎地说:“怎么会,才七个月呢!”
“七个月!”孟夫人一边搀扶着黄莲香往里走,一边埋怨道,“这么冷的天,又走得那么急,再牢固的瓜儿也是会被颠下来的!余大人,不是老身说你,你也太不细心了!”接着,又大声招呼丫鬟道,“你们快去!快去把大夫请来!”
孟珙用指头点了点余玠,哈哈大笑起来。
余玠挠挠头,也跟着尴尬地嘿嘿笑。
夔州府衙,会客厅
一盆红彤彤的炭火放在会客厅中央。孟珙坐在上首,余玠坐客座。余玠身旁,张武和杨文两个随他前来的青年军官端端地站着。隔壁传来黄莲香分娩阵痛时压抑的呻吟声。
孟珙手拿火钳拨弄着火盆里的炭火,抬头看了神情紧张的余玠一眼,笑道:“义夫啊,别担心,咱这夔州府的大夫医术还是蛮不错的,弟妹没事的!”
“没有,没有,”余玠不好意思地笑笑,转移话题道,“孟公啊,去年蒙古人横行四蜀,直抵夔门。幸亏孟公提兵荡寇,击溃蒙军。否则,四川不保,江南危急啊!”
孟珙叹口气道:“唉,老夫虽然侥幸打了一些胜仗,但一人统领两个战区,顾此失彼,实在忙不过来啊。现在好了,官家派你来接替老夫经略四川,你胆识气魄都异于常人,相信一定能在四川开辟出一番崭新气象的!”
“孟公过誉了!”余玠道,“下官一定全力以赴!下官离开临安的时候,曾向官家保证说,请官家给下官十年时间,下官必定把全四川的土地完整地交还朝廷!”
孟珙点点头道:“义夫,你有这样的志向,令人欣慰啊!不过,要完成这个任务,并不容易。四川四路,其中利州路被蒙古人占去一大半,川北屏障完全丧失。蒙古人以兴元、利州为根据地,突入内地抄掠,如入无人之境。义夫,你的责任重大啊!”
余玠说:“从宝庆三年蒙古人侵入四川开始到现在,十六年来,他们如洪水一样,一次次冲洗巴蜀大地,直把一个鱼米之乡的天府之国,刷成一片宋荒漠废墟,实在可恨!”
孟珙说:“是啊,十六年来,四川先后换了十二任制置使,每任制置使任职平均不到两年时间。义夫啊,你想过这是什么原因吗?”
余玠陷入沉思,正要回答,突然,黄莲香一声尖利的惨叫从里屋传来。余玠脸色大变,神色不安。
却又在这时候,外面有个侍卫气喘吁吁地闯进来,向孟珙跪礼报告道:“报,报告孟公,蒙古人又来了,把,把成都包围了……”
孟珙和余玠都猛地站了起来。孟珙道:“义夫啊,弟妹正临盆,你走不开,让老夫领兵帮你打这一仗吧?”
余玠道:“那怎么行,下官身为四川制置使,岂能因私废公,临阵退缩!下官即刻起身赶往前线!”
孟珙赞叹道:“好!老夫拨给你六千精兵,再送你两员猛将,助你成功!”说着,吩咐侍卫道:“传王坚、俞兴!”
很快,两名青年军官走了进来,向孟珙行礼道:“孟公!”
孟珙指着余玠,热情地对两人说道:“来,给你们介绍介绍,这位是新任四川制置使的余玠余大帅!”
王坚、俞兴行礼道:“大帅!”
孟珙拍着一个四方脸、虬髯、目光坚毅的年轻军官肩膀,说道:“义夫,这位是统制王坚!”
余玠眼睛一亮,高兴地说道:“原来是王坚将军啊!嗬嗬,王将军的威名早已如雷贯耳!嘉熙三年,王将军仅带二十几个人,便烧毁蒙军囤积在顺阳丹江沿岸的千艘战船和大批木料,粉碎其造船渡江阴谋,实在了不起!”
王坚豪爽一笑道:“这不算什么,如果蒙古人还敢造船,末将照样一把火给他烧个干干净净!”
孟珙又拍了拍另一位面容俊朗、表情沉静的年轻军官,说道:“义夫,这位是团练使俞兴……”
余玠惊讶地问道:“莫不是曾率十二人夜登城墙,斩杀信阳主将,提其头颅,兵不血刃回营的‘赛存孝’俞兴将军?”
“正是!”孟珙呵呵一笑,“当年后唐李存孝十八骑拔长安,而俞兴十二人就搞定信阳,不是‘赛存孝’是什么!”
俞兴拱拱手,谦虚地说道:“惭愧,末将岂敢与后唐第一猛将相提并论!末将未曾收复一寸失地,未曾建立一份功劳,这样的称号,如何敢当!”
王坚看见余玠身后也站着两位青年将军,便问道:“大帅,这两位兄弟是?”
余玠道:“张武,杨文……”
王坚也是大为惊讶,问道:“莫不是人称‘文武双煞’的张武、杨文两位兄弟?”
张武、杨文一抱拳,颔首微笑道:“王将军,正是我等!”
王坚走过去,猛地拍着张武、杨文的肩膀,哈哈大笑道:“两位兄弟随大帅纵横淮东,英名远扬,王某仰慕已久,一直无缘得见。今日终于能见到两位兄弟,是王某之幸啊!”
众人都喜出望外,哈哈大笑起来。
孟珙严肃地说道:“王坚、俞兴,刚接到探报,蒙古人又南下包围成都,老夫给你们六千精兵,你们随余大帅急速前往成都解围,不得有误!”
王坚、俞兴齐道:“末将听令!”
“多谢孟公!”余玠转身发令道:“王坚将军,你带两百人为先锋,换马不换人,务必两天之内赶到成都,摸清敌骑情况。杨文,你带一千人殿后,押运粮草。俞兴、张武和本帅率余下人马为中军,随后赶到。”
众将各个听令,自去准备。
第一章 大帅入川
别娩妻孤军闯敌阵 设伏计只身救成都
第二章 嘉定是关键
救书生赛存孝逞勇 斗恶霸余大帅忍屈
第三章 诗里的秘密
招贤才礼遇烂滚龙 建钓鱼参悟抗蒙计
第四章 灭门案
谜中谜谁造惊天案 计中计哪是盗宝贼
第五章 空城计也能用第二次
余大帅火烧渠江城 黄睿娘妙设空城计
第六章 剿匪还是其他
止内战插手挽狂澜 求平安射脚退强敌
第七章 除逆还是其他
不听号令二将被诛 鱼肉百姓一官遭屠
第八章 舍己保帅
救主帅义俞兴担责 打情郎痴小青生嗔
第九章 老吾老
交好义军知府施惠 巴结上司通判排阵
第十章 锦衣行
理学家携宝拜权贵 制置使衣锦还故乡
第十一章 统一战线
假和谈姚因谋设局 真试探史嵩之做套
第十二章 谁破坏统一战线
劫囚车奸施两面计 筑边城信守一贯策
第十三章 粮草问题
声东击西杨文劫粮 虚情假意因谋哭吊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给历史以尊严,给宋末以风骨,给四川以气象。《宋末大变局 • 四川风云》梳理出了一个清晰的脉络,这种清晰有助于我们逼近历史的真相,寻找今天的意义。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
宋末是中国中古的转折点,民族矛盾大冲突,人类文明大碰撞,把握的难度很大。《宋末大变局 • 四川风云》对这种难度进行了挑战,让冷的铁有了温度,让乱的世有了秩序;拨开历史的迷雾,显露出了那条通往当下的路。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