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可爱的人:和平年代的英雄精神》是为这个时代的无数英雄致敬的作品,自魏巍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报告文学《谁是*可爱的人》以来,解放军广泛地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可爱的人”。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英雄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它是激励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岁月长河,历史足记不容磨灭;时代变迁,英雄精神熠熠发光。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祖国统一、独立、富强,为了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生命财产安全而兢兢业业工作,任劳任怨,敢于牺牲,甘于奉献。他们用自己顽强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在血与泪的交织中,用灵魂与信仰将身影伫立成坚实的堡垒,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壮举,谱写了中国军人的光辉形象。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新时期“*可爱的人”,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英雄。
英雄精神,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宝贵的精神,这种千锤百炼的精神值得每一位中华儿女尊重、了解和学习。本书稿中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英雄形象,在一件件感人至深的故事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种信仰、一种奉献。本书的出版,对弘扬英雄精神,坚守精神信仰,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进而深度影响自己的工作生活状态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一章
军令如山,使命必达
为使命而生,为使命而战
● 军人与使命同在
军人的使命是什么?
提到“使命”这两个字,我们最先想到的一定是保家卫国、血战沙场,因为军人是战场的主角。
可对当代军人来说,他们身上不仅仅肩负着保家卫国的职责,核心使命也并非单纯地在战场上与敌人一争高下。当代军人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核心价值观是“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
在军人的心中,使命远远高于自己的生命。在使命的召唤下,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为了一个炽热的希冀,穿越重重炮火,英勇顽强,前赴后继,用鲜血染红了心中的使命之旗,一个个伟岸的身影定格成历史中辉煌的记忆。
有了庄严的使命感,才会成为一个真正成熟的军人,一个有力量、无所畏惧的军人,一个心中翻滚着巨浪的军人,一个胸怀正义、在关键时刻甘为使命抛洒热血而无怨无悔的军人!
和平时代,没有硝烟,没有战火,但作为军人,却不能因为战争的结束而远离广大的劳动人民群众。当灾难降临时,一声令下,就要拿出不怕流血牺牲的勇气,把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
生命是美好的,没有使命感的生命便是贫血的。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具有使命感的热血青年创造出了历史的辉煌和感人的事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用他们的青春捍卫了民族的尊严,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创建了新中国;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用他的青春扎根贫困山区,为人民的富裕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正值青春的雷锋用他“钉子”般的精神默默为部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方红霄、雷敏这些时代的楷模,同样用青春讴歌了使命的意义。
绿色,向来给人以希望,让人有勇往直前的动力。选择了军营,就意味着与绿色相伴;选择了军营,就意味着与使命同在。
军队与使命同生,军人与使命同在。履行使命是军队核心价值所在,军人只有在履行使命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每一个身着军装的军人,都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神圣职责和使命,时刻准备为党、为国家和人民的和平事业奉献出无悔的青春。
● 使命是一份厚重的责任
使命,是一个神圣的词语,更是一份厚重的责任。
使命与职责向来不可分割,当一名军人肩负使命,并愿意为之而战的时候,他一定会敬重自己的身份和事业,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充满了责任感。
在这里,我们不妨谈谈苏格拉底,他身体力行地诠释了“职责高于生命”的真谛。
苏格拉底诞生于公元前469年的雅典,早年学习雕刻艺术,获得了不错的成就。后来,他加入军队服兵役,履行所有雅典公民应尽的责任。在入伍的那一刻,他就立下了一则誓言:“我绝不会让我的祖国委托给我的神圣武器蒙受耻辱,也绝不会丢失祖国委托我守卫的每一寸领土。”
苏格拉底参与过不少战斗,每一次都表现出了英勇顽强、坚毅果敢的魄力。有一次,他的战友亚西比德在敌人的阵地上负伤了,苏格拉底冒着生命危险冲进敌方的阵营,把亚西比德救了回来。由于这次勇敢的行动,苏格拉底被授予了当时公民能够得到的最高奖励,一枚胜利勋章。在此后的战斗中,他又救过不少战友的生命。
退役之后,苏格拉底开始投身于教育事业,把传播真理和培养人才当成自己的使命,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雅典在恢复了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指犯有蔑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一系列罪名,被判处死刑。
事实上,他并不是非死不可,他完全有机会做另外的一种选择。
在苏格拉底被判处有罪后,他的学生们为了解救他,已经打通了所有关节,试图让他从狱中逃走。他们反复地劝他,判他有罪是不正义的。可惜,死亡对于苏格拉底来说,似乎并未造成什么恐惧和威胁,他谢绝了学生们的好意,慷慨地走向了刑场,视死如归。
为什么要慷慨赴死?苏格拉底是这样说的:“我是被国家判决有罪的,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得不到遵守,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效力和权威。当法律失去权威,争议也就不复存在。我应该为我的信仰尽最后的职责。”
这不是什么悲剧的声音,而是一个智者在用生命诠释使命与职责的含义。苏格拉底热爱雅典,不容许最神圣的信仰被亵渎,所以他宁愿选择死亡。对他来说,职责远高于生命。
职责,从它最纯粹的形式上来说,是具有强制性的,以至于一个人在尽职尽责的过程中,会忘记自身的存在。这就是职责的核心,它要求我们在履行职责时不能患得患失、瞻前顾后,而是要不折不扣地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牢记使命、履行职责,并不是为了做给谁看,世间很多最重要的责任都是在鲜为人知的情况下完成的,那是生命的信仰,是灵魂的方向。
● 人物故事|阳鹏:面对使命召唤,就要奋不顾身
“你是浪花上的海燕,你是烈火中的凤凰,三湘儿女传颂你的故事,滔滔东海把你的美名远扬……”这首美丽的歌曲歌唱的英雄叫阳鹏,是海军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岸勤部管理科管理员。这位26岁的年轻军官,在熊熊烈火中救人的壮举,感动了无数人的心。
·彰显本色,勇敢地挽救生命
时光回溯,重返2010年7月21日。
那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阳光明媚,岁月静好。午后,一辆载着46名乘客的大巴车,缓缓地驶离长沙黄花机场,而后在通往市区的高速路上疾驰。阳鹏就是这些乘客之一,他想着即将见到惦念已久的父母,心里忍不住的喜悦和激动。他不知道,一场可怕的灾难正在朝着他们慢慢逼近。
15点56分,大巴车上的一位中年男子反常地从座位上站起来,点燃了手里提着的尼龙包,狠狠地扔到车厢靠后的过道上。那一瞬间,火苗腾空而起。乘客们从睡梦中惊醒,看着从天而降的大火,很多人都慌了,车内顿时大乱。渴望求生的乘客们,一边喊着“着火了”,一边涌向车门。
受过专业训练的阳鹏,此时大吼一声:“大家不要挤,有秩序地走!”说着,就开始指挥乘客迅速有序地从车门撤离,同时他冲上着火点,拼命地踩踏着火的地板。疯狂的火焰烧穿了他的衣裤,烧灼着他的身体,可他依旧咬紧牙关,拼命狂踩,试图把火踩灭。
正当阳鹏奋不顾身地扑火时,更大的灾难降临了。那个尼龙包突然发生了爆炸,熊熊的烈焰和浓烟吞噬了整个车厢。站在生与死的边缘,阳鹏没有退缩,他拼命地推着乘客往外逃生。多数乘客陆续地逃离了车厢,而阳鹏自己却被烈火裹住了。此时的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不远处就是车门,只要往前跨几步,就地一滚,完全可以逃生。可是,车厢的后面还有乘客,那撕心裂肺地呼救声,声声撕扯着阳鹏的心,拽着他向火海深处扑去。
阳鹏翻过座椅,跳进火中。在浓烟的烈火中,他发现一名女乘客正在破碎的玻璃窗前挣扎,他忍住烈焰烧灼的剧痛,奋力把女乘客从窗口推了出去。烈火更加疯狂了,火焰吞噬了车顶,大巴车完全被浓烟笼罩。阳鹏的周身犹如刀割一般疼痛,他拼尽了全身的力气,继续在车厢里摸索着、寻找着,生怕漏掉一条生命。
被救下的乘客们,死死地盯着着火的大巴车,他们以为不会再有生还者了。就在这时,一个头发冒着烟、全身炭黑、几块碎布还粘在身上燃烧着的人,从车里出来了,他正是阳鹏!他用燃烧着的血肉之躯和一颗勇敢的心,保住了44条生命的安全。
在这起恶意纵火事件中,只有两名女性窒息死亡。倘若阳鹏不救他人,依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他完全可以独自逃生,可若没有他的见义勇为,死伤的人数将不可想象。在个人与集体的利益之间,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因为,这是一名军人的使命。
·无惧无畏,顽强地走出磨难
乘客们安然无恙,生命垂危的阳鹏却被送进了解放军163医院的重症监护室。
经过诊断,阳鹏全身烧伤面积达90%,深二度40%、三度40%,重度吸入性损伤,脉搏达到180次/分钟。医生们把所有的抢救措施都用上了,抗休克、抗感染、清理创面、维持酸碱平衡,24小时内输液14000余毫升,输血4000余毫升……所有的人都希望,这个年轻的小伙子能够闯过这一关。
入院的第二天下午,阳鹏所在管理科科长封恒华急匆匆地赶来。见到科长,阳鹏让护士摁住自己的喉部气管套管口,艰难地从嗓子里说出一句话:“科长,我没给部队丢脸吧?”说这话时,他的眼神中透着一股自豪。那一瞬间,封恒华流泪了,哽咽地说不出话,对阳鹏竖起了大拇指。
由于伤势太重,阳鹏的生命体征一直不稳定,危险期从三天延长到七天,后又延长至十五天。熬了整整半个月,他才逃离了死亡线。在营救乘客的过程中,阳鹏的右手受伤严重,必须及时做皮瓣修复手术,否则就会丧失功能。可是,手术有很大的风险,不仅要担心感染,还要忍受巨大的痛苦。当医生也感到犹豫的时候,阳鹏毅然决然地说:“做!我不怕风险,我不能没有手,我还要回部队工作。”
医生为阳鹏做了皮瓣手术。这个手术,就是将烧伤的手指埋入他的腹部皮肤,用石膏将手和腹部固定,等到腹部皮肤长在手上之后,再进行分离。阳鹏的右手臂皮肤全部被烧焦,根本无法打石膏,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用针把手缝在腹部,难度和痛苦都超出正常手术的数倍。
由于皮肤的生长周期最短也要21天左右,这对于阳鹏来说,可谓是一段漫长的煎熬之旅。因为烧伤太严重,他的背部不停地出血、化脓,躺在病床上,犹如无数根钢针在扎自己。晚上他不敢睡觉,很怕睡着了碰到手臂,拉扯了手术的部位,这样就前功尽弃了。整整21天,阳鹏没有说过一声疼,也没有喊过一声苦,更没有掉过一滴泪。
值得庆幸的是,阳鹏的右手最终保住了!可是,忍住剧痛、保住右手,不过是煎熬之旅的前半部分,接下来等待阳鹏的是更加艰难的一道鬼门关——奇痒。植皮后的三个月,身体开始长疤,那段时间,阳鹏被奇痒折磨得寝食难安,浑身就像有无数只蚂蚁在咬。实在痒得难以忍受时,他索性就唱军歌,自己给自己鼓劲儿。
历经了烈火的灼烧,忍住了剧痛的侵袭,挺过了奇痒的煎熬,阳鹏总算重获了新生。2010年12月18日,他重新站了起来,迈出了负伤后的第一步。那一刻,阳鹏兴奋极了,就好像历经了九死一生,打了胜仗。
是的,他战胜了疼痛,也战胜了自己。
·热血军官,忠诚地献身使命
阳鹏的事迹,很快就在三湘地区传遍了。大家都对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充满了钦佩,都想更多地了解他,也想让更多人知道他的英雄壮举。
其实,阳鹏就是一个普通家庭走出来的青年。他出生在湖南汨罗江附近的一户农家,2007年7月从海军工程大学毕业,分配到驻守东海前哨的某驱逐舰支队,任副雷声长。这支舰队是东海舰队的英雄部队,曾经两次被中央军委记二等功,走出过110名共和国将军,而阳鹏操作的编队指挥控制系统,更是指挥舰艇海上作战的核心,在每次重大演习中都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曾经,在一次实弹射击演练前,阳鹏所在舰艇的主炮系统突然发生故障,大家都认为是雷达出了问题,可阳鹏经过认真分析后,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他判定是指挥仪出了故障。经过一系列的排查,结果证明,情况恰如阳鹏所言。
2009年11月,阳鹏调任支队岸勤部管理科管理员。从海上到岸上,从舰艇到机关,岗位变化了,但阳鹏忠于职守的使命追求、热血方刚的工作态度却从来没有变过。他把机关食堂伙食、支队车辆调度、家属来队住房分配等工作都管理得井井有条,让领导放心,让官兵满意。
被烈火烧伤后,阳鹏没有想过借此得到什么补偿,从昏迷中醒来后,他对家人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不要给部队和组织添麻烦、提要求。”那一刻,他心里想的依然是: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是作为一名军人的使命和职责。
阳鹏入院后,收到了2万元见义勇为的奖金,那些受助的乘客也自发捐款6000元。阳鹏的家境并不富裕,可他还是把这些钱全部捐给了湖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他的解释一如从前:“我是一名军人,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我捐的钱有限,但希望能唤起更多的人加入到见义勇为的行列中。”
某知名军事家说过:“军人一生的全部价值在于如何履行国家使命,如何赢得军队荣誉。”责任托举使命,使命升华责任,军人有了强烈的使命感,就会把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变成一种融入血液、渗入骨髓的责任感,时刻准备为捍卫国家和人民利益挺身而出!
英雄壮举的迸发虽然只在瞬间,但它往往需要长期的能量积聚。熟悉阳鹏的领导和战友都知道,他平日就有一副热心肠,习惯帮助人,也懂得感恩。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多值得标榜,在他心里,从穿上了军装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把军人的使命和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生死抉择,彰显英雄本色;紧急关头,考验赤胆忠心。
这就是阳鹏,就是我们身边最可爱、最可敬的人,我们没有理由忘记这个用行动、用生命、用热爱去履行使命的英雄。
死的威胁给自己,生的机会给群众
● 甘愿牺牲是军人的品质
选择做一名军人,就意味着选择了离牺牲最近的职业。
2016年7月10日,南苏丹中国维和步兵营遭遇袭击,2死5伤,此次突袭距离马里维和士兵申亮亮的灵柩回国不过一个月而已。看到自己的同胞客死异国他乡,多少人为之愤怒和悲痛。
生在和平之中的人,多数都无法理解“战争”意味着什么。它不是象棋上的楚河汉界,也不是诗词歌赋里的大江东去,更不是游戏里的打打杀杀,或是史书资料里的冰冷数据。战争没那么轻盈,具体到每一个个体的牺牲,都是血淋淋的。所有的太平盛世,都是靠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并依赖着它的守护。
曾有人问:“为什么要维和?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军人牺牲在国外值不值得?”在军人的字典里,没有为什么,只有“服从”。他们的心里就一个想法:出去就是代表着中国,至于自己姓甚名谁已不重要,自己的言行举止传递着和平友谊,也意味着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军人,当祖国需要我的时候,我就是一颗子弹,指哪儿打哪儿;当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就是一堵墙,坚不可摧。很多事情不是非要知道答案,有没有人理解,都不妨碍军人前赴后继地出现在英雄曾经倒下的地方。
人生固有一死,有的轻于鸿毛,有的重于泰山。值与不值,只求无愧于身上的军装,头上的军徽。有些硝烟战火看似遥远,倘若袖手旁观、置之不理,终有一天会烧到自己的土地上来。世界和平的最终受益者,并不是军人自己,他们多希望从此岁月静好,再不需要任何人付出生命和鲜血。可是,每一名军人都知道,国家是从苦难中走出来的,过程中的艰辛历历在目,他们不能再跪尝屈辱的历史苦果,唯有强大的国防,不怕苦、不怕死的人民军队,才能实现这一切。
在开创革命根据地的峥嵘岁月里,红军指战员的脖子上都系着红带子,取名“牺牲带”,表明了为共产主义献身的决心。在当年的井冈山斗争中,仅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15000人,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映入眼帘,铭记人心。
卢德铭是孙中山亲自面试并认定合格的黄埔军校的优秀学员,是北伐战争中军功显赫的虎将,担任湘赣边秋收起义的总指挥。秋收起义失利后,他在文家市前委会议的关键时刻,坚决支持毛泽东的主张,不攻长沙、向萍乡退却,确保了起义部队在前委领导下的统一行动。
1927年9月29日清晨,当起义军从萍乡附近的芦溪出发,行至15华里的山后岩时,突然遭到了江西军阀朱培德部江保定特务营和江西第4保安团的伏击。由于事发突然,部队没有任何防备,损失非常惨重。在紧要关头,卢德铭挺身而出,率领部队占领了白泥坳地,掩护部队转移。
当后续的部队全部安全转移进山后,卢德铭才从白泥坳地撤下来,就在他骑马通过一片开阔的地域时,不幸被埋伏的敌人开枪打中,当场牺牲,年仅23岁。敌人撤退后,当地群众把卢德铭和同时牺牲的40多名起义军的尸体就地埋葬。
卢德铭从此安静地在江西的红土地上睡去了。
像卢德铭一样,为了革命事业牺牲的军人还有很多,很多人都没有留下名字乃至任何的印记。他们为了什么呢?明明知道上战场是要牺牲的,有些战役敌众我寡,实力悬殊,在开战之前就预料到了结果,甚至知道可能有去无回,为何还要冲锋陷阵呢?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陕北的黄土高原采访了毛泽东和红军的其他领导人。通过斯诺的报道,世界第一次真正认识了中国红军和两万五千里长征。红军战士在长征中挨冻受饿,穿越了地球上最险峻的峰峦,迈过了荒无人烟的草地,横渡了24条江河,打了无数次的胜仗。它像一部史诗,也是一个奇迹,更是人类精神的丰碑。当人们深入去挖掘这一奇迹的时候,才发现长征的胜利不是偶然的,它源自军人内心坚定的信仰。
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当一个人对某种思想、某项事业产生了信仰时,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维护这个信仰。选择一种信仰,就等于选择了自己的命运;有信仰才会有理想,而理想恰恰是让人超越平庸走向卓越的桥梁。
军队与使命同在,军人也与使命同在。当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军人挺身而出就是天经地义的,无须任何理由,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人民的幸福,纵使血雨腥风、枪林弹雨,依然义无反顾。献身使命、甘愿牺牲的英雄主义,是军人身上最光彩夺目的品质。
● 出生入死,无怨无悔
世界上最勇敢的人,不是对什么事情都无惧,甚至无畏死亡,而是怀着恐惧却依然勇往直前。军人,就是这样一个群体。在生死线上,他们愿意把死的威胁给自己,把活的机会给群众。谁的生命都无法重来,可他们无怨,因为他们是军人;他们无悔,因为他们选择了这身军装。
2008年“感动中国”的人物中,李隆的名字被很多人记在了心里。他是河南省郑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自1995年加入公安消防队伍后,一直在重大灭火抢险救援事故现场出生入死,他总是站在最危险的位置,从未退缩过。他先后参加灭火救援战斗3170多次,抢救遇险群众760余人,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被称为“灭火救援尖兵”、“全国抗震救灾模范”。
李隆的办公室里有一块牌匾,上面写着:“铸就英雄是在瞬间,考验英雄则是一生一世。”他说,自己从来都是怀着感恩的心出现在灾难现场的,那些受难的群众需要消防战士,每一次灾难都震撼着他,让他从受难者的身上感受到了人们对生命的渴望,由此也让他更加珍惜自己的岗位。
每次执行任务的时候,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平时的训练中,他不断地教育和鼓励新入伍的战士,只有苦练抢险救援的技能,才能救出更多的人,倘若自身的安全都无法保证,如何救人?作为大队长,他始终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确保战士们的安全。
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李隆被问道:“在抢险救援、面对死亡的时候,您畏惧过吗?”
李隆回答得很实在:“有一丝害怕,但并没有畏惧。在四川,我趴在废墟里直接面对六级余震的时候,有一丝遗憾,可能来不及给家人留个言,但还是要一如既往地去救援。因为,在我眼前有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要快点把他们救出来。”
在汶川地震中,李隆和他的战友在废墟中连续作战,救出了大量被掩埋的群众,其中就有被埋压124个小时的卞刚芬。在回忆这段救援经历时,李隆说:“我们消防官兵只是做自己该做的,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灾区老百姓的坚强,他们的坚强让我们更有信心,我们不抛弃、不放弃,克服一切困难,哪怕牺牲我们自己,也要把被困者救出来。救卞刚芬的时候,她看到了希望,但是她触摸不到,为了能够让她知道我们在努力,我钻进去握住她的手,那个时候我很有可能会被余震震塌的建筑物拦腰截断,但我确实让她触摸到了生的希望,值!”
有朋友问李隆,消防官兵和普通的公安警察有什么区别和共同点?李隆的回答,说出了所有身着军装和警服人的心声:“警察也好,消防员也好,没什么区别,共同点就是头顶着国徽,要履行好国家、人民赋予他们的责任,尽好他们的义务,为我们有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做自己应该做的。”
的确,在警察的队伍中,也一样有着很多出生入死、无怨无悔的身影。
2005年5月6日凌晨,一位法国女孩在海地贝莱尔地区遭到歹徒的绑架,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下达了突击解救人质的命令。中国的装甲车被委派作为开路先锋,从军人到特警、从佛山到海地一路走来屡立战功的孙建国,被任命为机枪手。
很快,歹徒就发现了突击队,枪声响了起来,子弹打在装甲车上。孙建国的脑子里,根本就没有躲避的念头,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他直白地说:“死都得顶着!”因为,他是一名维和队员。
刚到海地的时候,他看到满目疮痍、一片狼藉的街头很是震撼,几乎每天都能听到枪声,闻到硝烟的味道。中国的维和部队在海地扮演着诸多的角色,巡逻、驻守、警戒保护、物资押运、人质解救等,在装甲车上做机枪手,随时都可能被当成“靶子”,说不紧张肯定是假话,在孙建国去海地的第一周,就见到了一位菲律宾士兵惨死在“冷枪”之下。
和孙建国一起同去海地维和的队长回忆说,在海地期间,队员们每天执勤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加之与亲人分别,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孙建国的情况也不太好,到海地的三四个月后,左腿患上了膝伤,有时膝盖肿得无法走路,可他从来没有抱怨过,出任务时背起超过50斤的装备就走,实在疼得受不了了,就吃一片止痛药。
在海地执行维和任务的八个月里,孙建国先后参加了贝莱尔地区的大规模联合清剿、抓捕任务,执行多类勤务,尽管他的左腿膝关节因严重受损,无法恢复了,可他回忆起这段经历,依旧是满满的自豪。
一个人的脊梁,不是骨头而是精神;一支军队的脊梁,不是武器而是精神。身穿军装警服的英雄,经历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对党和人民忠诚的赤子之心,也有忘我的奉献精神。为了“大家”,他们乐于吃苦,不惜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乃至生命。他们,真的是我们生活中最可爱、最可敬的人。
第一章
军令如山,使命必达/001
为使命而生,为使命而战/003
● 军人与使命同在/003
● 使命是一份厚重的责任/004
● 人物故事|阳鹏:面对使命召唤,就要奋不顾身/006
死的威胁给自己,生的机会给群众/010
● 甘愿牺牲是军人的品质/010
● 出生入死,无怨无悔/013
● 人物故事|李剑英:飞机无法转弯,就让生命改变航向/016
无条件执行,保证完成任务/019
● 服从!无条件服从/019
● 完成任务没有借口/021
● 全力以赴去执行/023
● 人物故事|王百姓:每一次任务,都是与死神较量/026
第二章
铮铮铁骨,铸就忠诚/031
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033
●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033
● 驻守边疆,国防连着你我他/035
● 人物故事|王 伟:妻儿需要我的肩膀,人民更需要我的脊梁/038
当兵莫怕苦,苦练出精兵/042
● 磨砺意志,强健体魄/042
● 危难面前决不做逃兵/044
● 人物故事|梁万俊:人在最关键的时刻,要保住最重要的东西/046
忠诚奉献,唱响动人的高歌/051
● 忠诚胜于能力/051
● 奉献的礼赞/053
● 人物故事|李文波:二十年的坚守,站成了任凭风浪的礁石/056
第三章
英勇献身,一生无悔/063
舍生忘死,彰显军人本色/065
● 平时忘我,战时忘死/065
● 平凡的生命,不凡的付出/067
● 人物故事|孟祥斌:别问值不值,生命的价值不是用交换体现/069
灾难面前,大爱无疆/073
● 责任面前,化压力为动力/073
● 奉献,只因心存感恩/075
● 人物故事|武文斌: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的青春是最亮的光/077
危险来了,顶上去是责任/080
● 危难之时,冲在最前面/080
● 失去了勇敢,就失去了一切/083
● 人物故事|衡阳武警消防兵:穿上军装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087
第四章
誓言如钢,责任无疆/091
坚守岗位,忠于职守/093
● 忠于职守,尽职尽责/093
● 敢于扛起自己的责任/095
● 人物故事|陈俊贵:守住誓言,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097
做好每一件事,哪怕是小事/101
● 细节决定成败/101
● 做好小事才能做大事/103
● 人物故事|华益慰:做一个值得托付生命的人/106
有信念的支撑,才有精神的力量/111
● 信念是人生的导航/111
● 信念付诸行动/114
● 人物故事|黎秀芳:有爱的世界是灿烂的世界/116
第五章
胸怀大局,荣誉至上/123
为荣誉而生,为荣誉而死/125
● 若身为军人,我当欣欣以向荣/125
● 为荣誉而战/127
● 人物故事|张勇:不用记住我是谁,只要记得我来自中国/129
军人,时刻准备着战斗/136
● 严格的自律精神/136
● 强化危机意识/138
● 人物故事|何祥美:只有居安思危的理由,没有安享太平的借口/140
随时随地,坚守道德信念/145
● 高贵的品格胜于能力/145
● 诚信的价值与意义/148
● 人物故事|杨业功: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149
第六章
敢打硬拼,铁血军魂/157
打不烂摧不垮的钢铁意志/159
● 锻造强大的意志/159
● 在困境中保持振作/160
● 人物故事|丁晓兵:人可以有残缺之躯,不可有残缺之志/162
把生命献给热爱的事业/167
● 点燃生命的火种/167
● 热爱自己的职业/170
● 人物故事|孙炎明:用微笑诠释工作,用坚强提示生活/172
要敢于牺牲,更要敢于胜利/176
● 挑战自我,追求卓越/176
● 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180
● 人物故事|李中华:在蓝天上谱写一个时代的狂飙歌/182
第七章
与时俱进,攻坚克难/189
荣誉面前保持一颗平常心/191
● 荣誉越高,头越要低/191
● 虚怀若谷能学到更多/192
● 人物故事|杨利伟:实现飞天梦,依旧低调如初/194
生命1分钟,奋斗60秒/198
● 时刻保持警觉/198
● 为理想而奋斗/200
● 人物故事|方永刚:在信仰的战场上,保持冲锋的姿态/203
勇于探索,不断攀登高峰/206
● 永不满足,力争更好/206
● 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207
● 人物故事|宋文骢:青骥奋蹄向云端,老马信步小众山/209
致敬!给最可爱的人/213
参考文献/214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人民日报
英雄是鲜活的价值观,是无比珍贵的精神富矿。礼赞英雄、学习英雄,高举英雄烈士们传递过来的火把,新时代的英雄史诗将由我们这一代人书写。
新华网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无数英雄先烈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我们不断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所在。
解放军报
每一名军人都要时刻铭记:战场不是爹妈,不会总惯着你。决战未来战场,惟有把自己练成虎狼之师,方能避免成为虎狼之食,也才能最终捧起祝捷之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