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议汉宋今古,通儒著作至高峰。
风行百十馀年,经学教育里程碑。
校雠集乎大成,标点精妙堪细玩。
《经学通论》一书,既是皮锡瑞个人一生经学研究的晚年定论,也是他全面总结古代经学、开启近代经学通识教育的精品力作。因此,这本深入浅出的经学教材,自刊行以后长盛不衰,迄今仍是引导人们进入中国经学殿堂的入门读物,乃至被列入高校文科院系研究生的必读书目。此次新校,以思贤书局刻本为底本,以《皮锡瑞全集》本为工作本,参考多方成果,逐条核对引文,后出转精,宜于阅读。
论变易、不易皆《易》之大义
治经者当先知此经之大义。以《易》而论,变易、不易皆大义所在,二者当并行不相悖。《周易正义•第一论易之三名》曰:“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自天地开辟,阴阳运行,寒暑迭来,日月更出,孚萌庶类,亭毒群品,新新不停,生生相续,莫非资变化之力、换代之功。然变化运行,在阴阳二气。故圣人初画八卦,设刚柔两画,象二气也;布以三位,象三才也。谓之为《易》,取变化之义。既义总变化,而独以《易》为名者,《易纬乾凿度》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又云:‘易者,其德也。光明四通,简易立节,天以烂明;日月星辰,布设张列;通精无门,藏神无穴;不烦不扰,澹泊不失。此其易也。变易者,其气也。天地不变,不能通气;五行迭终,四时更废;君臣取象,变节相移;能消者息,必专者败。此其变易也。不易者,其位也。天在上,地在下;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此其不易也。’郑玄依此义,作《易赞》及《易论》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故《系辞》云:“乾坤,其《易》之蕴邪?”又云:“《易》之门户邪?”又云:“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此言其易简之法则也。又云:“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此言顺时变易、出入移动者也。又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此言其张设布列不易者也。’”锡瑞案:孔颖达引证详明。《乾凿度》为说《易》最古之书。郑君兼通今、古文之学,其解“易”之名义,皆兼变易、不易之说。郑引《易》尤切实。是“易”虽有穷变通久之义,亦有不易者在。斯义也,非独《易》言之,群经亦多言之,而莫著于《礼记》,《大传》曰:“改制度,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其不可得变革者则有矣:尊尊也,亲亲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变革即变易也,不可变革即不易也。董仲舒,汉初大儒,深得斯旨,其对策曰:“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又曰:“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后人读之,议其前后矛盾。不知董子对策之意全在变法,以为舜继尧后,大治有道,故可无为而治;汉继秦后,大乱无道,而汉多袭秦旧,故谓当变更化。不变者,道也;当变者,法也。亦即《易》以变易为义,而有不变者在也。今之学者,不知穷变通久之义,一闻变法,群起而争。反其说者,又不知变易之中有不易者在,举天地、君臣、父子不可变者亦欲变之,又岂可为训乎!
点校说明
自 序
易 经
书 经
诗 经
三 礼
春 秋
附 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初为《经学历史》以授诸生,犹恐语焉不详,学者未能窥治经门径,更纂《经学通论》。
——吴承仕
锡瑞著述,故当以此书为zui云。
——江 瀚
如《经学历史》、《五经通论》(即《经学通论》)等书,对于初学者,真可称为“循循善诱”。
——周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