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侦查方法论(第3版)
0.00     定价 ¥ 64.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0228094
  • 作      者:
    杨宗辉,刘为军
  • 出 版 社 :
    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杨宗辉,1962年1月生,陕西宝鸡人。白俄罗斯国立格罗德诺大学博士(Ph·D)、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高级研究学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犯罪治理研究院院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安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警察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法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会长。主要从事刑事科学及公安科学研究。现已出版专著《犯罪伪装的刑事侦查特性(俄文版)》《侦查学前沿问题研究》《侦查方法论》《刑事司法改革要论》《警察取证行为实证研究》5部:主编及编著《侦查学》《新编侦查学》《中外社区警务比较研究》《侦查学总论》《刑事案件侦查实务》《侦查学人研思录》教材、刊物等8种;主持研究课题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
  
  刘为军,1978年1月生,江西于都人,法学博士,先后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现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独立或作为作者出版《刑事侦查专题研究》《人脸识别技术应用风险及法律政策规制研究》《打击防范文物犯罪实务研究》《共享住宿业互动安全管理研究》《刑事证据调查行为研究——以行为科学为视角》《博弈论视野下的区域警务合作研究》《侦查中的博弈》等多部著作,独立或作为译者翻译出版《刑事司法与犯罪学研究方法》《侦查:重建过去的方法》《神秘血手印》《瑞典诉讼法典》。
展开
内容介绍
  《侦查方法论》是一部系统研究侦查方法理论的专著,作者在这一领域内所做的具有开拓性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侦查方法论(第3版)》的内容体系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探讨了侦查方法学的本体内容;第二部分是侦查方法原理,重点论述了侦查方法的概念与特征,侦查方法的结构与类型,侦查方法在侦查学体系中的地位,以及侦查方法的决策、实施、评价与修正等内容;第三部分是专门侦查方法,介绍了若干种专门侦查方法,并阐述了其运用的机理、程序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其一,科学技术的侦查应用是侦查方法发展的关键方法,技术方法成为侦查方法体系的核心内容。当下,科技的发展及其侦查应用是侦查方法发展的主旋律。侦查方法融入了科技优势,给侦查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技术为导向的侦查方法成为侦查活动的重要支柱。技术融汇于各类侦查方法之中,创制了诸多全新的侦查方法,也与传统侦查方法相交融。在侦查方法学的学科视野下,技术方法已然成为侦查方法研究关注的重点内容,侦查方法学的研究理应关注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以侦查活动的实际需求为着眼点,为何种技术可以引入以及如何引入侦查活动提供理论指引。同时,侦查方法学也应当关注已有侦查技术的理论阐述工作,分析技术方法应用的应然样态,解决侦查应用中的实际问题,以理论阐述引领技术方法的规范应用。
  其二,技术方法优位于策略方法。对于具有明显博弈特征的侦查来说,“策略”代表着侦查博弈参与方的思维结果。策略是侦查人员的智力表现,难以技术化和成文化。侦查方法的运用虽说脱离不了技术方法的加持,但侦查人员何时、何地以及如何运用技术方法则是侦查策略的体现。因此侦查方法的运用是技术方法与策略方法在法制体系下综合运用的结果。因此不能因为技术方法的革新而忽略策略方法的发展,这也暴露出侦查方法学研究重心失衡的问题。事实上,技术方法与一般策略方法结合,可使侦查方法兼具先进的技术性与灵活的策略性,更具实践价值。例如,我们深知侦查讯问工作需要一定的讯问策略,其实技术也可以在审讯工作中发挥作用,关键技术有涉案眼动检测、生理检测技术、面部表情识别分析技术、肢体行为分析技术、语音情感分析技术、脑电认知检测技术等。①在技术的支持下,通过结合恰当的策略方法,侦查人员能够更敏锐地察觉犯罪嫌疑人在讯问时的各种反应,从而保障侦查主体得到有价值的言词证据。
  其三,技术方法应用超前于侦查制度完善。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侦查应用,创制了诸多有开拓性、前沿性的侦查方法,但因技术应用的行政驱动模式,有关立法相对滞后于技术的实际应用。技术方法的创新则可能导致侦查行为超越法律授权的范畴。在旧的立法模式下,因为侦查方法的变化或创新相对缓慢,所采用的侦查措施相对固定,所以法律文本通常以列举的形式将部分侦查行为纳入控制范畴。但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弥散性,其作为“提高生产力的工具”迅速融入人类社会生活诸方面,在“信息技术+侦查方法”基础模式下,迅速衍生出诸多全新的侦查技术,改造了侦查方法。但是,更为具体的问题是,诸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引入,在强化侦查能力的同时,也赋予侦查主体部分超越法律规则的权力,譬如数据监控权。监控行为与个人隐私非常容易冲突,从某种程度而言,二者此消彼长。监控范围越大,公民个人的隐私暴露也就越明显,与此相反,监控的范围越小,公民的隐私权被侵犯的风险固然减小,但同时犯罪行为隐蔽的空间也会扩大,犯罪形势就会不容乐观。不过监控权与隐私权也并非对立存在,在保证数据监控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侦查机关对非法行为进行监控又能够保障公民个人的隐私权,制止侵权行为。但如果监控行为本身建立在侵权行为基础之上,缺乏应有的合法性,自然会适得其反。侦查方法创新所带来的制度困境,呼吁我们在加快立法进程的同时,增强侦查人员的法律理解和应用能力,避免出现侦查方法违背法律精神的局面。侦查方法的研究需要重视方法的实际效果,也需要探索方法法治化路径。为了推动发展、规避风险,应不断完善侦查制度,为技术方法的应用创造法律环境。
  其四,侦查方法的主体未变。虽然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应用代替侦查主体承担了部分侦查工作,但侦查方法的运用主体仍然未变。简言之,侦查方法的发展需求源于侦查主体,以技术方法为代表的方法创新是人类智能的集中体现,而侦查方法的使用者始终是作为侦查主体的人。具体而言,首先,侦查方法是根据侦查主体的现实问题和侦查任务而创制的,侦查方法的发展方向与侦查主体的方法需求保持协同。其次,侦查方法的合法性基于侦查主体所获授权,任何侦查方法都只可以由法律授权的侦查主体主持实施。譬如,人工智能可以应用于视频侦查、智能笔录等侦查工作中,但其定位是线索获取、佐证印证的辅助功能,不能代替侦查人员作出决策或实施侦查措施。①包括技术方法在内的任何侦查方法都应当关注侦查人员的工作需求,避免主体稳定性被否定后所带来的诸如追责制度紊乱、机器和算法难以质疑的理论偏误。
  其五,注重证据的提取、检验和使用。科技为侦查方法注入新力量,但证据的标准并不会因为取证技术的升级而降低,证据的重要性也不会因技术的革新而有所减弱。在技术方法的影响下,各类技术已然应用到侦查工作中,技术方法能够应用于优化证据的提取方式,提高证据的鉴定效率,衡量证据的可用价值等方面。在实物方面,技术方法致力于提高微量物证以及生物检材的提取、检验质量,提高证据的可用性;在虚拟空间方面,以电子证据为代表的证据类型在技术方法的支持下,其适用范围和所发挥作用不断扩展。从学科层面考虑,侦查方法学与刑事证据学关系密切,甚至可以说,刑事证据学的学科基础之一是侦查方法学,并且根据侦查主体办案的实际需要,刑事证据也应该是侦查方法的主要作用对象之一。侦查工作在获取证据的进程中不断尝试新方法、新思路,促进了侦查方法学与刑事证据学的互动融合。技术方法的发展进步给侦查方法学、刑事证据学、痕迹学、现场勘查学、法医学等一系列重视痕迹物证、线索检材的学科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大大加速了侦查方法学迈向成熟的研究进程。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侦查方法学概述
第一节 方法与方法学
一、方法界说
二、方法论
第二节 侦查方法学概述
一、侦查方法学的研究对象及本书体系
二、侦查方法学的性质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三、侦查方法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我国侦查方法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侦查方法学研究现状
二、侦查方法学发展趋势

第二章 侦查方法概论
第一节 侦查方法概述
一、侦查方法的概念及特征
二、与侦查方法相关的几个概念
第二节 侦查方法的结构
一、侦查方法结构的构成要素
二、侦查方法结构的运行过程
第三节 侦查方法的类型
一、几位苏联侦查学者关于侦查方法类型的研究
二、侦查方法的几种典型分类方法
第四节 侦查学体系中的侦查方法
一、侦查学对犯罪的研究与犯罪学、刑法学对犯罪的研究不同
二、关于侦查技术的归属问题
三、侦查方法的研究涵盖了侦查行为、侦查行为规律
及其原理

第三章 侦查方法史论
第一节 古代和近代侦查方法概览
一、神明裁判方法
二、讯问方法
三、勘验鉴定方法
四、调查访问方法
五、人身识别方法
第二节 现代侦查方法的新发展
一、人身识别方法方面
二、讯问和讯问方法方面
……
第四章 侦查方法运用的基础——侦查情势
第五章 侦查方法决策与实施
第六章 侦查方法的评价与修正
第七章 侦查方法的生成——侦查启发法及其应用
第八章 僵局情势下的侦查方法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