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杨言(精)
0.00     定价 ¥ 45.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3317375
  • 作      者:
    杨锦麟
  • 出 版 社 :
    新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冷眼热肠,点穴中国

  《南方人物周刊》杨锦麟“来信”专栏首次结集

  见证一个国家的十年

  “读报”难忘依旧“评刊”回味更多

海报:


  

展开
作者简介
  杨锦麟,时事评论员、著名专栏作家。有人说他是“一尊老炮”,有人称他为“最后的侠士”。2002年10月,加盟凤凰卫视,主持《有报天天读》、《周刊点点评》。2011年6月,出任香港卫视副总裁兼执行台长。2013年,成立锦绣麒麟传媒,正式进军新媒体,携手腾讯视频推出“锦麟”节目群,策划《天天看》、《夜夜谈》等多档节目。
展开
内容介绍

  《杨言》是杨锦麟先生为《南方人物周刊》所写“来信”专栏的精选集。每期三百字的来信,精彩点评上期杂志封面文章,言短意长,举重若轻。这些文字,思想透彻不偏激,语言温洽不尖刻,在在勾勒出标志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人物与事件、节点与坐标,为鲜活的中国面孔写下精准的时代判词。十年间,许多人的生命被作者温情而理性地重新打量,并将继续这样打量下去。

展开
精彩书评
  ★老杨是性情中人,豪爽义气,他喜欢什么,便会倾注全情,义无反顾。《南方人物周刊》有幸成为他的“情”刊,“来信”一写十年,且将源源不断地写下去。在一个功利至上的欲望年代,老杨不媚权贵,秉持理想而行,从而造就了这个时代最后的侠士。十年里,命运起起伏伏,“人物”依然前行。我相信人心的力量,相信只要有老杨这样的人,希望就会永存,社会才不至于那么不堪。
  ——徐列(《南方人物周刊》主编)

  ★十年间,“来信”专栏都是在工作余暇,忽来灵感,一挥而就的。很多稿子是在往返的航班里,在颠簸的山路上,在昏暗的灯光下,用手机短信发出的。历经十年风雨,《南方人物周刊》始终以90度姿势坚毅前行。它能坚韧不拔地活到今天,我深知其中甘苦。于是,我硬着头皮,写到了今天,且还将继续写下去。
  ——杨锦麟
展开
精彩书摘
  最后的侠士/徐列
  2004年,《南方人物周刊》创办时,“有报天天读”已经闻名遐迩,一个显著的例证是,广州大排档的服务生们都能认出这个读报的“糟老头”——杨锦麟。自然地,他也就被纳入到我们的拟访名单中。没多久,记者任田小姐妙笔生花地使之跃然纸上——第三期的报道中出现了老杨的形象。同去采访的何三畏先生,此时正在主持“来信”栏目,我请他向老杨约稿,点评一下每期的封面文章。也许是初次相见的两位时评家互生了好感,老杨爽快地答应了。谁也没料到,这一写就是十年。
  一个专栏写了十年,这在当下的纸媒已不多见。是有什么不可替代的价值而非此人不可吗(已有读者提出疑义)?似乎也说不上。三百字的“来信”,换个人也能写。我想,双方最终无法割舍的还是一个“情”字。
  老杨是性情中人,豪爽义气。他喜欢什么,便会倾注全情义无反顾,这时的他,是一个不会说“不”的人,一个不会拒绝别人的人。《南方人物周刊》有幸成为他的“情”刊,于是,“来信”一写十年,且将源源不断地写下去。
  事实上,我给老杨的第一印象并不好。十年前的某一天,老杨到广州,那时《南方人物周刊》创刊不久,他的来信也才刚刚起笔,但他在“有报天天读”上的大力推介,让一本新刊广为人知,我为此心存感激。那天,我开车带杨子、静波去老杨下榻的酒店接他出来吃饭,因为一时找不到停车位,只能请他们二位去大堂接,我在车里等。待见到老杨,他第一句话就是:一位“党工”啊!我一时没反应过来,他解释,党的工作者!显然话里带着怨气——架子大啊,让手下来接。等上车后,他发现我竟是司机,而且开的是私家车,那股怨气顿时烟消云散。
  是夜,他喝得很high,我们也聊得投机,友情便在那晚播下了种子,历经十年风雨,愈发根深叶茂、相生相依。
  情生情动向来都是感性的,唯有相同的价值观才能使友情历久弥新、生生不息。过往的二十多年,南方报业作为中国传媒界的良心,令众多知识分子心生敬意、呵护有加,老杨自然是其中一分子。通过与《南方人物周刊》的结缘,他认识了左方(《南方周末》创始人)、范以锦、江艺平等众多南方报人,共同的理想信念,让他与“南方”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之后,凡“南方”有约,他都欣然前往——主持论坛、参与公益、为书写序,不一而足。他甚至带着摄制组,在289大院拍下了关于《南方周末》的专题。该片因故未能播出,他一直耿耿于怀。这倒不是因为辛苦的劳作没能得到回报,而是片中寄托了他对中国新闻界的认知与情感,以及对289大院最后几缕清流的敬意。
  《南方人物周刊》创刊半年时,我因某期封面文章出事被降职,老杨第一时间在自己主持的栏目里含蓄地播报了这一消息。之后的“有报天天读”里,《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时常被他重点推荐,有朋友还告知,该栏目多次提到我。我知道,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南方”的致意和对管制的蔑视。这之后的“来信”已经不仅仅是三百字的约稿,而是他和《南方人物周刊》的一个约定:再难也要坚持,只要你们继续出,我就一直写。
  作为从内地出去的香港传媒人,老杨最能体会新闻自由的可贵和大陆传媒人的困境。一次饭局上,聊到我正面临的某种出局可能,老杨潸然泪下,并嘱咐我的同事,你们一定要好好保护他。这个坚强的汉子情到深处还原了纯真的本性。
  在一个功利至上的欲望年代,老杨重情重义,不媚权贵,秉持理想而行,从而造就了这个时代最后的侠士。这份精神的馈赠与情感的力量让我受用终生。
  十年,命运起起伏伏,“人物”依然前行。我相信人心的力量,相信只要有老杨这样的人,希望就会永存,社会才不至于那么不堪。
  多年后,当老杨把一篇纪念其父的万字长文托付给本刊时,亲自操刀的我不敢怠慢,将大作略做删节,发在了本刊的著名栏目“逝者”上。过后,有同事开玩笑:徐老师这是以权谋私啊,“逝者”都是1个P,这篇文章却用了4个。我说对,我是以权谋私,但比起老杨对《南方人物周刊》付出的心血,这4个P的篇幅又算得了什么!
  人世间总有一种情是无以回报的。
  因为它不需要回报。
  期待下一个十年/杨锦麟
  与《南方人物周刊》结缘于2004年。读报生涯的第二年,我第一次接受该周刊记者任田的访问,地点在深圳靠近罗湖口岸的某家酒楼二层,记得陪同访问的还有何三畏。
  之后到了广州,和《南方人物周刊》的徐列、杨子、万静波等一众人,在白云山麓湖附近的酒家喝大酒吃羊肉。其时虽人到中年,却依旧气盛逞强,加上空腹饮酒,且喝的二锅头似有假酒之嫌,结果烂醉,在徐列的座驾上吐得一塌糊涂,竟忘了是怎么回到酒店的。
  估计是在半醉半醒时分,贸贸然接受了徐列邀我写“来信”的邀请。没记错的话,发出第一篇“来信”后不久,我将两瓶在香港免税店买的二锅头托人捎到广州,好让徐列们知道真酒的醇香与在下为人处事的真诚。
  就这样开始了“来信”的写作,而“来信”也写了整整十年。
  内地作者的稿费,与香港比,并不算多,《南方人物周刊》的稿费十年如一,从不调整。碍于情面,也顾及义气,我也不做“维权”的尝试和努力。同道中人,友情为重,这三百字的“来信”,志不在稿费,而在与南方报人的惺惺相惜、臭味相投,以及媒体人之间一诺千金的道义和友情。
  十年间,除有几篇因在海外出差无法如期交稿而让编辑代笔外,绝大部分的“来信”,都是在繁忙工作余暇,忽来灵感,一挥而就的。拍摄“走读大中华”的那几年,很多稿子,都是在往返的航班里,在颠簸的山路上,在昏暗的灯光下,用手机短信发出的。曾几度欲罢而不能,因徐列总是好言相劝:不可半途而废,人在阵地在,要与周刊共存亡。如此“上纲上线”、义正辞严,实在不敢掷笔而去。
  记得是2010年,北大教授孔君对《南方人物周刊》破口大骂,一时引起众怒,公道自在人心。我即刻在微博上旗帜鲜明地表态:“我给这本周刊写了六年的来信,说实在的,我还愿意继续写下去。”
  在众所周知的各种“夹击”下,《南方周末》如今已显得老气横秋、步履蹒跚,旗下堪称创意产业且有一点亮色的,唯《南方人物周刊》。它能坚韧不拔地活到今天,我深知其中甘苦,尽管徐列从不和我谈及,但他和他的团队的酸甜苦辣,我依然点滴心头。
  2005年,徐列因某期封面文章而遭降职处分,但《南方人物周刊》依然一本初衷,始终以90度姿势坚毅前行。我的“来信”如果戛然而止,中途退出,实在不够仗义。于是,硬着头皮,写到了今天。于是,从五十岁写到了六十岁,且还将继续写下去。
  徐列告诉我,“来信”终于写出了一点影响力。数年前,我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参加中国经济发展论坛,曾有位部级官员亲口告诉我,他订阅《南方人物周刊》多年,每期必看我的“来信”,对文字及立意肯定有加。当时嘴上循例表示谦逊,内心却不免有些小小得意。区区三百字,只要用心,也是能写出一点味道的。
  新星出版社资深编辑陈卓,在《南方人物周刊》创刊十周年之际,将十年间的四百多篇“来信”精选编辑出版,此乃好事一桩。很多文字,我写完之后,多半忘了内容,此番结集成册,也算是对十年来文字思绪的一次重新整理,更是对《南方人物周刊》十年历程的见证与记录。
  当然,读者诸君若在网上搜索,总能即刻找到这样的话:“为什么《南方人物周刊》来信的作者总是杨锦麟,好像千年不变,好奇怪。这个老头很一般啊,这个杂志是约不到什么人来写稿吗?”
  借此机会,将我和《南方人物周刊》之间的渊源和“来信”的来龙去脉,做一如实交代,读者诸君便可知道究竟了。这当然不是“占着茅坑不拉屎”,而是媒体同仁间的一种承诺。其实,想要拥有这“一席之地”,也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如果读者不喜欢,我不会赖着不走。
  本书最初的名字是《一尊老炮》,后编辑觉得“老炮”之称不妥,认为本人既不算老,也不爱“放炮”,即使偶尔放上几炮,也很温柔,且弹无虚发,故改为现在的《杨言》。我亦觉“杨言”更加内敛有嚼头。其实,所扬之言,无非几句接地气见性情的大实话罢了。就冲这一点,这本小书或许还有值得一读的价值吧。
  ……
展开
目录
多几个王岐山 大时代·极客·王子云 反智·周星驰·反思 时势造英雄 漫画死了,冰兄永存 潘岳如何知难而行? 库恩不是斯诺 老愤青,读书人 值得肃然起敬的民族 中国需要更多的李敖 不间歇的疲惫感 另一类民族英雄 虔诚的布道者 典雅的“革命” 我们都是病人 现代晋商启示录 斗争,妥协,对峙,和解 有滋有昧的四川人 毁誉参半何柞庥 请永远记住他们 一位有“听德”的老人 没有人会忘记1976 艰难玉成郭德纲 与共和国一起沉浮 从犬儒与浮躁中挣脱而出 “湘军”的江湖地位 偶像30年:从单一到多元 这样的民族才有希望 咱们真的崛起了吗? 我为“唐山孤儿”热泪盈眶 石头也疯狂…… 向随心所欲告别 跃然纸上的赤子之心 过度压抑的社会是病态的 多重性格组合的官员 有产,无产,负资产 留学改变了中国什么? 但见那一抹落日余晖 酷!1976年生人 走,我们“恶搞”去! 政治超女与“她领袖” 有气不能老憋着 久违的。真” 王小波死了十年,我们还在假正经 狂得有道理 他们是正在书写历史的人 那一刻,我们摆脱了厄运 他的上海滩,水很深 “学术政治”能否避免 “读书”之外的波澜 什么必须珍惜,什么应该舍去 琼瑶为什么这样红? 求政府不如求自己 我们和姜文一样饥渴 我们都疯了!谁逼的? 小心驶得万年船 轻盈的一代人 环境是凶手 “相对贫瘠者”的魅力 新厦门人 飞入寻常百姓家 来之不易的坦然 寂寞先行者 还有多少庄学义? 他是新阶层代表 永动机的狂想 没有争论,就没有进步 他们脸上都有皱纹 我从灾区归来 忘不了的眼眸 向后看是为了向前看 男人的博弈都很残酷 政治,关我屁事 艺术与金钱的张力 他的故事还有续篇 他们掌握中国的未来 殊途未必同归 后无来者梅兰芳 从盲肠抠出银子来 威权世俗化的图腾 高处不胜寒 流动的中国,一切都有可能 贪婪会遭遇敌手吗? 珍惜文物,我们做了多少? 老男人与春天同在 历史总有相似性 被遗忘的近代企业家 难以一青掩大德 孤臣无力可回天 央视难忘十年 慢火炖出来的坏小子 互联网英雄尽朝晖 请别停下你们的脚步 孤独的怪人 上海滩出不了柳敬事 瞢变是大时代的宿命 总有那么一丝苍凉无法掩饰 真羡慕他们 “脆弱”的生活想象 荣氏一生唯谨慎 集体记忆之外的美 票房之外,还缺什么? 退下来才能说真话 还原历史真相需要勇气 期待更多的郝劲松 接班布局并不存在 权力就是影响力 世家和世家的传承 学会敬畏泡沫 我们从不感到沮丧 科技和人性的胜利 谁才是疯子? 英氏的五世样本 中国足坛的冉·阿让 被灰色了的 后 为什么怀念铁腕? 男孩四十,真好! 大哥不是真英雄 “喜闻乐见”的“范儿” 牛津大学真“牛” 他只是个懦夫 圆一个明星梦 不再寂寞的先行者 百折不回李东生 逃离大城市? 那些需要仰视的人 此刻先知不寂寞 无法向人说 狸一样的阎老西 “老艺术家”吴宗宪 当耻感不复存在 我本俗人,六根不净 体制造就了他 把根留住的迷惑 不以成败论枭雄 人生从配角做起 曾经的旗手 这一道人生的抛物线 司法公正仍是期待 了解他,你才能有的放矢 无法复制的声音 近代史从南方起步 随机应变方能图存 日本之鉴 魅力榜的暖 雾里看花两不同 万税,万万税 理想永远不会幻灭 众说纷纭程维高 中国读书人的楷模 追求自由的范冰冰 共和不和,以史为镜 澳门是个大赌场 民间资本的未解之谜 忧患意识还是太少 建制内的苦行僧 回到原点再出发 忧世伤生钱锺书 持戒行善,玩出精彩 寂寞先行者 “环球”同此凉热 滇系何失落之有? 读书人的精神坐标 敢有歌吟动地哀 柔弱胜刚强 体制内的霸业 刑辩之困如何破局 她演绎了魅力人生 中国出不了乔布斯 锐利“刀锋”何以绝望? 享受当下胜过名垂青史 能人政治将成绝响? 智库不是“奉命做文章” 视大人而藐之。 愧对孩子 真正的传奇 遥远的回家路 他提前走下了神坛。 温婉而坚定的反对者 林来疯,是人不是神 移民潮的背后 一个世纪的轮回 仅有买卖人的思维还不够 本真王志文 还有啥球比这更黑? 选择性遗忘的荒谬 一个拼命挣钱养家的男人 他是悲剧,不是英雄 遵从内心的呼召 “苦”作人 辞官不归故里 我视他为同龄人 真正的奥运精神 重新审视的不只是一段历史 丹是这样炼成的 真实的古惑仔 直面劳教制度存废 成也成,受也成 一位折腾至死的英雄 我们仍缺少“雨果” 一个时代的符号 行走于毁誉之间 读懂苦难才能读懂莫言 母亲龙应台 唯一士之谔谔 血脉传承精神家园 被唤醒的悲悯心 大哥不易 离经叛道也是修行 追求自由归属的人 接地气的笑声 这是最后的斗争 政府必须讲真话 中国足球太不一样了 啼笑皆非的中国制造 期待另一种废墟的重建 王者之石 没有人能导演青春 赤子童心易中天 一百年的轮回 自贡不止出盐巴 另类的大江大海 一将功成 富人的选择 通人王蒙 天降大任于斯辈 行走在未知的线上 远不止于动漫大师 逝去的,失去的 救救我们的孩子 低下了高贵的头 只长得帅是不够的 读懂她的人还不多 他更像是属虎 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这是个永恒的哲学命题 太多的“逆菩萨”成就了他 心头的雾霾 死也是一种艺术 我不是合格的父亲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请给她们必须的尊重 悲剧还会重演? 因为赤诚,所以他早走了 不惑而惑周公子 “弥缝”者史景迁 江湖与庙堂之间 我们的百年孤独 佛法无须与时俱进 不折腾,毋宁死 传奇皆因接地气 了不起的“赌徒” “创二代”,加油 十年:不容易,不简单 他只是一名棋手 英雄竖子皆成名 门客高晓松? 依然乌托邦? 2024,不见不散 后记:期待下一个十年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