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量子物理创始人之一埃尔温·薛定谔,不再满足于纯粹的物理学研究,在叔本华和东方玄学的影响下,思考兴趣转向了生命和心灵领域,至此开启了分子生物学的新时代。1943年,薛定谔在都柏林三一学院做了一个系列演讲,将他对生命问题的思考和理解公之于众。《生命是什么》用物理学的观念探讨了生物体遗传现象的本质,对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产生了很大影响。
我的演讲并非只是为了激励大家对过去没有做成功的事情重燃希望,因为那将是非常平庸的评论。我希望可以深刻地讨论为什么当前的物理学和化学无法解释生命活动,这或许会更有积极的意义。
基于生物学家,尤其是遗传学家,在过去三四十年中的创造性工作,我们现在对生物的真实的物质结构及其功能有了足够的了解。于是,我们可以准确地做出如下判断:当前的物理学和化学仍然没有能力解释生物体在时间和空间中所发生的各项活动。
对生物体内最具活力的关键部分来说,这些结构中原子排列方式和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本质上不同于物理学家和化学家迄今为止在实验和理论研究中曾经接触过的那些对象。一般读者或许会认为这种根本区别并没有那么重要,不过,对物理学家来说,尤其是那些坚信“物理学和化学所遵循的法则都是统计规律”的人而言,这种区别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这是因为,从统计学的观点来看,生物体内关键活性部分的结构,与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在实验室中研究过的,或者在书桌边用脑力想象过的任何物质都完全不同。物理学和化学的定律和规则是基于传统的物质结构总结得到的,直接用这些定律和规则来解释这些结构完全不同的系统的行为是难以想象的。
……
沥青滴漏实验
著名的“沥青滴漏实验”可以解释薛定谔所描述的这种现象。沥青滴漏实验是全球持续时间最长的实验,这个实验曾经在 2005年获得搞笑诺贝尔奖(IgNobel Prize)。实验的目的是测量极高黏度沥青在室温环境下的流动速度,这个实验由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Queensland)从 1927 年开始进行。当时,物理学教授帕奈尔(Thomas Parnell,1881—1948)把一些沥青放进一个封了口的漏斗内。尽管沥青看起来就像坚硬的固体,但它实际上仍然是一种可以流动的液体。1930年,当漏斗封口被剪开时,沥青开始缓慢流动。每一滴高黏度沥青需要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滴进漏斗下方的烧杯之中。截至目前(2021),已滴出9滴沥青,滴落的年份分别是 1938年、1947 年、1954 年、1962 年、1970 年、1979 年、1988年、2000年和2014年。之所以近年来沥青滴落的时间间隔有所延长是因为实验室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安装了空调。
第一章 经典物理学家怎样理解生命问题
第二章 遗传机制
第三章 突变
第四章 量子力学的证据
第五章 对德尔布吕克模型的讨论和检验
第六章 秩序、混乱和熵
第七章 生命活动基于物理规律吗?
后记:决定论和自由意志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