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风物图志丛书》是北京出版社人文社科事业部史志组的一个品牌项目,邀请一些研究北京历史文化的专家编著。2006年出版第一辑10本(分别为《王府井》《王府》《什刹海》《庙会》《祭坛》《天桥》《琉璃厂》《前门·大栅栏》《老字号》《会馆》),作为通俗介绍北京地标性历史风物的图书,成为同类图书市场上的常销书,受到专业人士和关注北京历史文化普通读者的欢迎,2016年第二次印刷。第二辑10本是2015年推出的新书,分别为《东交民巷》《国子监街》《南锣鼓巷》《雍和宫》《牛街》《长安街》《西单》《三山五园》《平安大街》《朝阜路》。
东交民巷是一条街巷,是一条著名的街巷;东交民巷是一个街区,是一个沧桑的街区;东交民巷是一部史书,是一部凝重的史书。自1901年至2001年,整整100年。东交民巷这部凝重的史书记录了中国人民蒙羞忍辱的历史,也记录了中国人民百年奋斗历程。东交民巷开篇是辉煌的,这辉煌延续到清代嘉庆年间。顺治元年(1644年),在此增建皇帝祭神的堂子和佐命殊勋八大“铁帽子王”之一豪格的肃亲府。此处的明代上林苑监改作用于接待蒙古王公的“骚达子馆”。《乾隆京城全图》中的骚达子馆位于东江米巷的骚达子馆被称作“里馆”,专门用于接待外国使臣,也被称为“迎宾馆”。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9年的时间,中华民族蒙受了太多的苦难和屈辱。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列强在东交民巷大建使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京,逼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把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