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作者为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三研究部副主任、邓小平思想生平研究会副会长蒋永清,长期从事邓小平生平思想研究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史文献编研工作;王达阳,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研究员、国家高端智库核心研究成员,长期从事邓小平理论与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史研究。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精准把握,选择不同视角对伟人的一生进行讲述,让历史有温度,让文字有感情。
兼顾重大历史事件和生活细节,既记录了邓小平安邦治国的雄才伟略,又记录了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友情、亲情、爱情等温情时刻,二者相互交融,形成一部珍贵的历史记录。
书中精选了400余幅不同时期的珍贵照片,与文字互相呼应,增加了作品的资料性、真实感和可读性,勾勒出一位形象丰满的世纪伟人肖像。
从“工业救国”到“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从年轻时的“已打定主意”到晚年的“奋斗是值得的”,邓小平用一生的坚持与奋斗,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贞信仰,生动诠释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真谛。
邓小平初心与使命(代序)
在风雨如晦的二十世纪初期,如同无数仁人志士一样,青年邓小平经历了从朴素的爱国主义者到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的浴火重生的过程。他十六岁远渡重洋勤工俭学,在那里接受马克思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牢固树立起一名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并为此矢志不渝奋斗了七十多年,留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最重要的政治遗产。
“一直就是相当共产主义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社会孕育了青年邓小平救国救民的理想和追求。辛亥革命前夕,读小学的邓小平参加“保路运动”的鼓动活动;辛亥革命后四川各地武装起义时,邓小平曾到父亲的军营里住了两天,好奇、兴奋地体验“军旅”生活;袁世凯称帝后,军阀混战,连年不息。这时,少年邓小平开始萌发一种“简单的爱国思想”。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四川的五四运动中,邓小平积极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洪流中,具有了初步的爱国和民主的思想。1919 年夏,十五岁的少年邓小平遵父命到重庆为赴法勤工俭学做准备。这件事改变了邓小平的人生。从表面看,直接的原因是为了求学和挣钱;但深入分析,这也是一个热血青年为了实现“工业救国”理想而做出的毅然抉择。1964 年 2 月,邓小平同泰国前总理乃比里谈话时曾说:“其实我们当时去法国,也只是抱着一个‘工业救国’的思想。当时我才十六岁,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就想出洋学点本领,回来搞工业,以工业救国。”为了这个抉择还有一场激烈的家庭斗争。母亲非常疼爱邓小平,希望他长大以后管理家事,舍不得他出去。讲不通后,邓小平就跑到一个小房间,把门一关,一两天不出来吃饭,最后母亲痛哭流涕地让步了。然而,这一别竟是永诀。
父母让自幼聪明的长子赴法勤工俭学,本意是希望他将来能做官发财、光耀门庭,没想到他却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一条推翻现存制度的职业革命家的道路。邓小平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不懈的追求精神。还在重庆留法预备学校时,他就参加了学生举行的轰轰烈烈的抵制日货的爱国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工业救国的思想。然而到了法国,严酷的现实粉碎了他的梦想,“工业救国” “学点本事”等变成了泡影,失学、失业、饥饿甚至死亡的威胁,迫使他重新对人生做出新的抉择。施奈德钢铁厂、哈金森橡胶厂超强度的劳动,以及勉强糊口的各种打短工,磨炼了他的意志,也使他对工人阶级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地位有了更切身的感受。性格开朗、乐于交际的性格又使他很快融入赵世炎、李立三、周恩来、李维汉、王若飞等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革命圈子里。和他曾同住一个木棚的郑超麟回忆说:“在三十几个学生当中,邓小平的年龄最小。我们大家都喜欢他,把他当作小孩子,喜欢同他讲话,同他开玩笑,同他玩。”在人生观形成阶段,邓小平的信念是很纯洁的,如他 1926 年 1 月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填写履历表时所说:“我从来就未受过其他思想的浸入,一直就是相当共产主义的。”
“入党宣誓是一件很庄重的事”
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的应运而生,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有了可信赖的政治领导者,一批批怀抱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前仆后继地英勇奋斗。
邓小平是在哈金森橡胶厂做工期间逐渐接受革命思想的。王若飞经常和他一起散步、交谈,向他介绍革命思想。邓小平开始阅读《新青年》《向导》等“关于社会主义的书报”。他在一份自传中说:“最使我受影响的是《新青年》第八、九两卷及社会主义讨论集,我做工的环境使我益信陈独秀们所说的话是对的。因此,每每听到人与人相争辩时,我总是站在社会主义这边的。”
有自己劳动生活的切身体会,有先进同学的影响和帮助,有思想上接受马克思主义书籍的宣传,邓小平有了参加革命组织的要求和愿望。他开始向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靠拢,参加一些活动,受到团组织的关注和重视。
1923 年 6 月,邓小平来到巴黎,加入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一边做杂工,一边在周恩来领导下,参加旅欧共青团机关刊物《少年》杂志编辑工作。这个过程,邓小平在1926 年 1 月写的自传中说:“那时共产主义的团体在西欧已经成立了,不过因为我的生活太浪漫,不敢向我宣传,及到1923 年 5 月我将离开哈金森时”,“舒辉暲才向我宣传加入团体,同时又和汪泽楷同志谈了两次话,到巴黎后又和穆清同志接洽,结果 6 月便加入了。”“我加入团体是汪泽楷、穆清、舒辉暲三同志介绍的”。
这是一个确定人生航向的神圣时刻,需要举行宣誓仪式。年轻的邓小平既紧张又兴奋,直到六十多年后对当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他描述当时只觉得头脑嗡嗡作响,甚至能听到自己心脏怦怦跳动的声音。1980 年 2 月 5 日同胡耀邦、胡乔木、邓力群谈对修改党章的意见时,他提到举行入党宣誓仪式的必要性:“党员一章中增加了入党要举行宣誓仪式的内容很好,我很赞成。我加入共青团时,是和蔡大姐(指蔡畅 —— 编者注)一起宣的誓,誓词是事先背好的。入党宣誓是一件很庄重的事,可以使人终生不忘。”2017 年 10 月 31 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和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在鲜红的党旗前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宣誓声激起亿万人民同频共振。
1924 年 7 月,邓小平当选为旅欧共青团执委会书记局成员。根据中共中央有关规定,凡担任旅欧共青团执委会领导成员,即自动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这样,邓小平就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时他还不满二十岁。此后无论他个人处境怎样艰难、革命道路如何坎坷,他都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坚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光明前景。
“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
举手宣誓只是革命生涯的开步走,真正将自己的人生同中华民族抗争、独立、振兴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还要初心与使命意识的不断淬炼。
在旅欧共青团执委会工作期间,邓小平参加编辑《少年》(后改名《赤光》)刊物。他负责刻蜡版和油印,因刻字工整,印刷清晰,装订简雅,被大家誉为“油印博士”。他全身心地投入党团工作中,成为一名频繁活动的坚定的积极分子。他在勤工俭学的学生中积极发展一批学生加入组织;在《赤光》上撰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观点同“国家主义派”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参加领导声援“五卅运动”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在重大集会上发表鼓动人心的演讲。他因而成为法国警察重点监视和驱逐的对象。法国警方的情报称:“他们中的一个人叫邓希贤 …… 他作为共产党积极分子代表出席会议,在中国共产党人所组织的各种会议上似乎都发了言,特别主张亲近苏联政府。此外,邓希贤还拥有很多共产党的小册子和报纸,并收到过许多寄自中国和苏联的来信。有两个中国同胞与邓希贤住在一起,好像他们也都赞成邓希贤的政治观点。外出时,他们总是陪伴着邓希贤。”
根据党组织的安排,1926 年 1 月,邓小平离开巴黎到达莫斯科,先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随后又转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在法国工作时,邓小平常常感到自己能力不足,早有来俄学习的决心。现在他如愿以偿,从四处碰壁求学的资本主义法国进入十月革命和列宁主义故乡的社会主义苏联,接受马列主义的真正洗礼。在这里,他系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著作,进行严格的党性锻炼。在政治上最强、斗争最剧烈、人才最集中的“理论家班”上,他以犀利的词锋、雄辩的口才同国民党右派学生进行激烈辩论,赢得“小钢炮”之称。他在一份所写的“来俄的志愿”中对自己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写道:“我能留俄一天,便要努力研究一天,务
使自己对于共产主义有一个相当的认识。”“我来俄的志愿,尤其是要来受铁的纪律的训练,共产主义的洗礼,使我的思想行动都成为一贯的共产主义化。”“我来莫的时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坚决地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从此以后,我愿意绝对地受党的训练,听党的指挥,始终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争斗。”
这就是邓小平的初心。在此后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无论遇到怎样的曲折和艰难困苦,他都在共产主义旗帜下工作,历经艰难而始终不渝。
“为社会主义奋斗是值得的”
邓小平的人生历经坎坷,三落三起。他一次次被打倒,又一次次站起来,愈挫愈勇。这是因为他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曾在谈到自己的经历时说:“我是‘三落三起’。”“我今年七十三岁,自然规律不饶人,但是心情舒畅,想做点工作。”
在中央苏区反“江西罗明路线”中,他受到工作和家庭双重的严重打击,陷入人生“第一落”中,但他以超人的沉着、坚毅面对磨难,从主编《红星》报随军长征中“第一起”。“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不久,他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被剥夺一切职务,送到江西监管劳动,陷入人生“第二落”中,但他始终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坚信还能为党再次工作,终于在林彪事件后恢复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实现人生“第二起”。1975 年他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对“文化大革命”以来所造成的严重混乱局面进行全面整顿,招致 1976 年 4 月再次被错误撤职、批判,陷入人生“第三落”中,但他依然坚信还能再次奋起。粉碎“四人帮”后,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他官复原职,实现人生“第三起”。已经是七十三岁的邓小平历经那么多的磨难,仍然初心不改,不忘当年入党时立下的誓言,他说:“作为一名老的共产党员,还能在不多的余年里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我个人来说是高兴的。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应该老老实实地履行党员的责任,听从党的安排。”
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力量!
面对革命战争的枪林弹雨,他浴血奋战、视死如归;面对新中国建设的艰难局面,他励精图治、百折不挠;面对“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他信念执着、从不消沉;面对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他冷静观察、从容应对。
1992 年,八十八岁高龄的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同年,他在同弟弟邓垦谈话时,又极为动情地说:“共产主义理想是伟大的,但要经过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才能达到。社会主义是可爱的,为社会主义奋斗是值得的。这同时也是为共产主义奋斗。”
就这样,从“工业救国”到“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从年轻时的“已打定主意”到晚年的“奋斗是值得的”,邓小平用一生的坚持与奋斗,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贞信仰,生动诠释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真谛。
邓小平初心与使命(代序)....................................................................001
有志少年.........................................................................................................011
法兰西岁月................................................................................................... 020
把身子交给党和本阶级............................................................................031
百色起义、龙州起义.................................................................................041
中央苏区的县委书记................................................................................ 050
编辑《红星》报......................................................................................... 058
“跟着走”....................................................................................................... 069
“刘邓”之间放不进顿号........................................................................ 078
指挥淮海战役.............................................................................................. 087
在开国大典前后......................................................................................... 096
主政西南.........................................................................................................108
江西岁月.........................................................................................................117
“敢”字当头搞整顿..................................................................................128
与周恩来的战友情.....................................................................................145
决策恢复高考...............................................................................................160
伟大转折.........................................................................................................168
访问美国.........................................................................................................176
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183
谋划世界高科技领域一席之地 194
决策建立博士后制度................................................................................ 204
对西藏的特殊感情.....................................................................................215
“钢铁公司”与“铁娘子”的世纪交锋 226
和老同学蒋经国......................................................................................... 236
要勤俭办一切事情.................................................................................... 246
小平您好........................................................................................................ 254
重视调查研究.............................................................................................. 267
“摸着石头过河”的来龙去脉.............................................................. 278
南方谈话........................................................................................................ 293
倡导义务植树活动.................................................................................... 306
他“像是我武侠小说中描写的英雄人物” 318
独特的语言风格......................................................................................... 327
读书趣闻........................................................................................................ 337
体育情缘........................................................................................................ 344
酷爱打桥牌................................................................................................... 355
家乡情............................................................................................................. 363
“家庭是个好东西”.................................................................................... 374
“家书”............................................................................................................ 384
“世界上最好爷爷奖”............................................................................... 395
大海情怀........................................................................................................ 406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