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天台学思集/中华天台学系列丛书
0.00     定价 ¥ 88.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8807581
  • 作      者:
    作者:韩焕忠|责编:孟金霞|总主编:释月净//朱封鳌
  • 出 版 社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释月净,中国佛教天台宗第四十六代传人,法眼宗第十一代传人。现任浙江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台州市护法慈善功德会会长,天台山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会会长。
  
  朱封鳌,浙江天台人。中国名山名寺名观文化研究委员会学术顾问、华夏天台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江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所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佛学天台宗发展史》《妙法莲华经文句校释》《朱封鳌天台集》等30多种。主编《中华佛缘人物志》《中国名山文化丛书·天台山系列》《中华天台学系列丛书》《天台山幽溪讲堂系列丛书》《江东佛教文化》等,多种著作获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文化奖。
  
  韩焕忠,山东曹县人,1970年生,哲学博士,现为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苏州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戒幢佛学研究部主任,主要研究中国佛教天台宗、华严宗及儒道佛三教关系,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佛教四书学”“佛教庄子学”等课题,已发表《华严判教论》《儒佛交涉论》《佛教四书学》《自觉觉他——佛教教育观》等著作及相关学术论文百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将以之为最主要的释读文本,同时还将参照《摩诃止观》《法华文句》《四教义》以及灌顶、湛然等天台高僧的著作,对天台宗判教所涉及的各种问题加以疏释,并以这些问题作为安排章节的依据。根据智者在《法华玄义》中对佛法所作的分类,将天台宗判教涉及的问题概括为境界论、智慧说、修行论、次位观、三法论、生佛关系说以及本迹之辨等几个专题。智者对这些问题的教理层次加以区分,在各层次之间进行比较,品评高下,论说浅深,并以此为据衡量一部经典的义理构成,判定其在五味教网中的地位。在比较中鉴别、选择、弘扬佛教中的圆教义理,在圆教义理的视域里对各种经典进行阐释和解说,并以“观心”的方式指导止观并运、定慧双修。此外,本书还将附带讨论一下天台宗对印度各种“外道”与中国儒道思想的基本看法。
展开
精彩书摘
  《天台学思集/中华天台学系列丛书》:
  1.下智观
  将世间事物生灭变化的原因及过程都执为实有,此即“下智观”。利用这种智慧来考察现实痛苦的根源,可以由受、触、人、名色、识、行等一直追溯至无明。所谓无明,就是指人们缺乏了解世间痛苦真实根源的智慧,对佛教真理无知。众生以无明为根因,产生各种错误的认识和追求,造作各种恶业,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中。因此说这种无明是一切痛苦的总根源。以佛教的“下智观”来看,一切的颠倒妄想都是刹那生灭,念念不停,由其产生的各种善恶以及人们的物质之身,都在迅速的变化、衰败、朽腐之中,可分为三世两重因果的十二因缘,就像车轮一样,循环不息。如能了解世间事物无常、苦、空、无我的实质,也就消除了无明、行乃至老死的生死流转,从六道轮回中解脱出来。
  这种“下智观”所观的境界,就是藏教“思议生灭十二因缘境”。如果人们能知道、了解这种道理,明白各种事为造作都是无常、苦、空、无我的话,就不再受业报轮回之苦,断除了一切系缚,从而获得解脱。在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智者所说“思议生灭十二因缘境”只是对世间生灭无常现象的客观描述,而与此相对应的“下智观”则意味着主体对世间生灭无常的如实了知。这种“下智观”是藏教观察世间生灭流转的一种智慧。
  2.中智观
  将世间生灭变迁、生死流转的原因和过程视为虚幻不实、毫无自性的智慧,就是“中智观”。当人们寻找苦难感受的原因时,可以上溯到十二因缘的开端,即无明。而无明不过是人们的一念痴迷之心而已。这一念痴迷之心既无具体的形象,也无一定的质体,只是一个因人们的情执妄想而产生的犹如幻化、虚诳眼目的名字。如不了解无明如幻如化的实质,生起善或者不善的心理思惟,于是就有了善或者不善的行为,从而生起善或者不善的名色、触、受。也就是说,以佛教的“中智观”来看,作为世间生死流转总根源的无明并非实有。对这样一个如幻如化、虚假不实的过程,有智慧的人是不应产生贪爱或恚恨的。如能理解无明如幻如化,体会到世界上一切事物及其过程代谢变化的虚幻不实,那么诸行自然也如幻如化,由此而产生的识、名色等,也都如幻如化,爱、取、有、生,三世轮转,幻化迁改,都无真实的自性。
  这种“中智观”所观的境界,就是通教“思议不生不灭十二因缘境”。由于人们不明世间的真相,所以就有了生死沉沦,烦恼流转,而一旦明了此理,自然也就能解脱一切束缚,出离一切烦恼。所以说,“中智观”是通教观察世间生死流转的一种智慧。
  3.上智观
  根源于一念痴心的无明,具有无量无边的烦恼、业因和苦难等表现形式,对此无量无边的烦恼、业因、苦难能够知晓、破除,获得解脱,并可以运用各种方式方法教化他人,使他人也获得解脱,这种观察十二因缘的智慧就是“上智观”。用智者自己的话说,就是“于一切种知一切法,起道种智,导利群生,是名上智观十二因缘也。”
  这种“上智观”所观的境界乃是别教“不思议生灭十二因缘境”所揭示的佛教世界观。按照天台宗的理解,“上智观”是大菩萨独有的智慧。由于二乘只求自我的解脱,没有化他的功德,一世证真,灰身灭智,即使具有智慧,也不能运用。大菩萨们深知自己的解脱以大众的同时解脱为依据,为条件,不仅深切的感知十二因缘在自己身上的特殊表现,从而获得解脱,还知道在众生身上的表现,引导他人共同努力,逐渐成佛。这是有见于追求出离三界证罗汉、支佛而获解脱的不可靠,要将所有的众生界建成佛国以求根本的解决,必欲人人成佛而后可,而人人成佛的可能性就在于人人都有佛性上。所以说,智者所说的“上智观”,也就是相信和了解生死流转中的众生都有佛性的一种智慧,可以说是典型的大乘佛教智慧观。
  ……
展开
目录
总序一
总序二
缘起
前言
天台判教论
导论
第一章 南北朝判教与天台判教的形成
第二章 智者对佛教境界论的判释
第三章 智者对佛教智慧说的判释
第四章 智者对佛教修行论的判释
第五章 智者对修行次位论的判释
第六章 智者对佛教三法论的判释
第七章 智者对生佛关系论的判释
第八章 智者对佛教本迹论的判释
第九章 智者对教内外区别的判释
第十章 天台宗判教的发展和影响
结语
参考书目
其他
慧思大师的法华观
天台宗祖师谱系的确立及其意义
孤山智圆的儒学观
天台家法与周易注疏——蒲益智旭对《周易》的佛学解读
蕅益智旭的《四书禅解》
谛闲大师的判教思想
生活禅与天台宗的圆融观
方立天先生的天台宗研究
天台获中兴,湛然果明哲——读俞学明教授《湛然研究》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