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秦晖系列作品集:传统十论+鼎革之际+田园诗与狂想曲+共同的底线+南非的启示+宋元明陕西史(全6册)
0.00     定价 ¥ 548.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14617268
  • 作      者:
    秦晖,金雁
  • 出 版 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等
  • 出版日期:
    2024-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共同的底线》
在我们这里,共同的底线不是左、右派各自坚持的“公平”与“效率”的折中调和,也不是在“自由太多”与“福利太多”之间,寻找“既非自由放任,也非福利国家”的第三条道路。而是,争取大力度优惠限度的自由利与社会保障。 主义的底线:如果力不产生于社会契约,不来自民主授予也不对公民负责,那就会造成:国家力极大而责任极小,从而限制国家力的自由主义要求与扩大国家责任的社会民主要求,根本就不可能构成对立。为了实现大力度优惠限度的自由利与社会保障,就需要有责对应的民主体制
《鼎革之际 明清交替史文集》
△崇祯十六年以前北方缙绅一致与农民军为敌并不能阻止农民战争走向胜利顶峰,那么崇祯十七年春夏北方缙绅的背顺投清,何以会使大顺军一蹶不振? △“沙定洲之乱”究竟该如何定性? △后期大西军政权经济政策的核心——“营庄制度”为何失败? △“奉天玉和尚”是谁?李自成真的归隐禅林了吗? △“白毛毡”是哪支队伍? △极富传奇色彩的李自成谋士李岩确有其人吗? 明清交替之际的历史,充满扑朔迷离。本书将这些谜团一一破解,可谓做历史考证学问的一个典范。
《田园诗与狂想曲 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
◎本书是中国农民学研究的开山之作,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研究农民学不得不看的力作。 ◎现今“三农”问题的解决,也可以从书中找到某些答案。 ◎此次修订,增加了第三版序言,以及附录“传统乡村社会中的土地关系:关于传统租佃制若干问题的商榷”。

展开
作者简介

秦晖,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我们时代少有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民史与经济史。主持了一系列乡村调查,主编了《农民学丛书》首批六本。主要著作有:     《市场的昨天与今天:商品经济、市场理性、社会公正》     《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     《农村公社、改革与革命》(合著)     《天平集》     《耕耘者言:农民学文集》     《江浙乡镇企业转制案例研究》     《学问中国》(合著)
秦晖,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 《南非的启示》(2013)(第十四届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经济观察报》2013年度十大好书、《钱江晚报》2013年度非虚构白银奖、《出版人》2013中国书业年度评选十大好书、《都市时报》2013年度十大好书) 《共同的底线》(2013)(《南方周末》文化原创榜2013年度非虚构类致敬图书、《新京报》2013年度社科好书、凤凰网2013年度十大好书、新浪网2013年度十大好书、《中国企业家》年度好书TOP10(人文类)、《出版商务周报》第二届(2013年)风云图书) 《市场的昨天与今天:商品经济·市场理性·社会公正》(2012) 《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2010) 《传统十论:本土社会的制度、文化及其变革》(2004) 《十年沧桑:东欧诸国的经济社会转轨与思想变迁》(2004) 《农民中国:历史反思与现实选择》(2003) 《问题与主义》(1999)

展开
内容介绍

《共同的底线》
本书的宗旨是从“主 义”、“文化”与“部门”的分析中,结合我们特定的“问题”来论证持守底线的意义。    “共同的底线”并不是调和折中。虽然我并不反对调和折中,正如我既不反对自 由主 义也不反对社会民主主 义一样。也许将来在自 由主 义与社会民 主主义之争成为真问题时,我会持某种有原则合逻辑的折中态度,但是现在,我们需要持守底线。
《传统十论 本土社会的制度、文化及其变革 增订珍藏版》
本书收入的系列文章,其中有对于“反封建”“平等”这类“关键词”在历史文化进程中演变过程的分析,但更主要的是对传统社会与文化本身的结构性研究。笔者不满于过去流行的“租佃神话”和“宗族神话”,主张在社会—经济分析与思想—文化分析的综合与融会中把握传统时代真正具有规定性的那些规则,跳出“反儒”与“尊儒”对峙的传统观之争,在社会结构上摆脱大共同体本位的传统桎梏而走向公民社会,在文化—象征符号体系中主张“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以“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的人格资源与民主宪政—人权保障的现代制度安排来消除那种专制制度下强权—犬儒互补的人格弊病。 
《传统十论》此次再版,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了增订版序言及两篇附录(《关于“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的讨论》《瑞士之路》),订正了原有版本的一些错讹。
《 南非的启示》
本书由三部分构成:曼德拉传、从南非看中国、新南非十九年。
曼德拉传自成一体,讲述从曼德拉出生,到领导南非人民废除种族隔离、建立民主南非、实现种族和解以来的一段历史。
新南非十九年,评述南非自转型以来的历史,深度反思南非2008年骚乱事件、南非的民主、南非的工会与社会福利制度,以及转型后的南非共产党在社会中的作用。
通过对南非的观察,秦晖注意到发生南非“部族冲突”的黑人多是祖籍不同的“黑人家园”而在城打工的、南非当局所谓的“流动工人”,他们的“部族矛盾”表象下有着社会地位的微妙差异:科萨族劳工多是都市贫民区的安家户,而祖鲁族劳工则多是住集体宿舍、家属留守“黑人家园”的单身劳工。由此他联想到我们国家的类似现象,如暂住证、农民工工棚、非法强拆、新农村等,并反思这些现象的制度背景,以及与两国经济发展及高速增长时期之间的联系。从而期望他山之石,能够攻玉。
《宋元明陕西史》
本书为郭琦、史念海、张岂之三位学术大家主编之14卷《陕西通史》(1997年出版)中秦晖所撰写的部分内容,也即《宋元卷》全卷(秦晖为唯一作者)、《明清卷》明代半卷、明清文化一章、清初抗清运动一节(秦晖为该卷第一作者),现将此两卷中秦晖所撰写的内容合为一本,并由秦晖重新撰写序言而成。
宋元明的陕西,处于辽宋夏金元百年战争的最前线,犹如装满的火药桶,兵戈不断,也因此,这一时期的陕西史,实则辽宋夏金元各政权间的关系史和战争史,当然,更是一部各王朝的政治史。正如秦晖自己所说,“我写宋元明的陕西,其实也是把陕西作为中国的一个缩影来写的,其内容表达了我的不少自有观点,和我同时期发表的其他一些著作(如《田园诗与狂想曲》等)也有着逻辑上的联系”。
《鼎革之际 明清交替史文集》
本书辑录著名历史学者秦晖关于明清交替之际的一组研究文章,以纵向的时间轴论,集中于明末清初;以横向的领域而言,主要从“农民战争与土地制度史”的角度出发,考察几支政治力量的战时策略以及它们之间的角逐。全书分为四辑。 第一辑“从‘联明抗清’到‘南明史’”,从细致入微的考证与逻辑严谨的思辨入手,分析了南明、农民军、清廷三家政权之间的鼎立态势、纠缠关系,及此消彼长的形势变化,也分析了包括缙绅阶层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互动。 第二辑“西南‘国主’政权”,主要着眼于顺治四年占领云南的大西农民军的活动与制度,分析其经济与政治实践的特点与局限。 第三辑“李自成及其余部”,驳斥了李自成禅隐石门夹山的传说,辨析了李自成余部所谓“后明韩主”及“定武政权”的子虚乌有。同时以精彩的考证分析,指出被误认为李自成的“奉天玉和尚”很有可能是明清之际川东的一个军阀——李占春。 第四辑探讨了李自成的归宿,追溯了一个被虚构的李自成谋士如何从小说进入史料的过程,评价了崇祯帝的作为,分析了明代中叶的“倭寇”问题。
《田园诗与狂想曲 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
本书为我国著名思考型学者秦晖的成名之作,初版于1996年。 作者以八十年前毛泽东与梁漱溟之间一次有关中国社会是否存在阶级对立问题的争论为契机,从分析旧中国“关中模式”入手,在掌握大量社会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西方社会学科学的分析方法,重新审视封建社会三要素(即自然经济、宗法共同体与依附人格)在中国的社会表征,指出权贵与平民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进而对社会构成主体——农民(农民人格、农民心态、农民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纵观中国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的成功与失败,深刻分析农民的“双重性”,揭示中国社会长期固守“农业文明”之根源;横向结合苏联集体农庄和美国式农业发展道路,对农民及农民社会进行共时态的逻辑分析,从源头上探寻农业社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此次再版,尽管经历了二十几年的社会变革,但作者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分析与认识依旧令人信服:中国是一个农民的国度。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归根结底还是农民社会的改造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要变农业人口为城市人口,更重要的是改造农民文化、农民心态与农民人格。让农民“从田园诗式的农业文明中走出来,以发达的自由个性谱写出中国现代化的狂想曲”。

展开
目录

《共同的底线》
《传统十论 本土社会的制度、文化及其变革 增订珍藏版》
《 南非的启示》
《宋元明陕西史》
《鼎革之际 明清交替史文集》
《田园诗与狂想曲 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