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看电影学管理/博瑞森管理丛书
0.00     定价 ¥ 68.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5352923
  • 作      者:
    编者:刘文瑞
  • 出 版 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2-01
收藏
作者简介

刘文瑞,男,陕西子洲人,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管理学原理、行政管理学、中国政治制度和管理思想等方面的研究,其学术研究横跨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各个学科,共发表各类文章500余篇,其中学术论文70余篇,有40余篇文章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部分文章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   
出版个人专著6种,合著专著8种,独著和参与编写普及读物6种,合作编写教材6种。其中获省部级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从90年代起,在西方管理思想研究领域耕耘多年,正本清源,对西方名家大师的管理学说进行了系统梳理,形成《管理思想大系》书稿180万字(已出版50万字),在国内影响较大。近10年来,对中国管理思想进行全面研究,形成书稿60万字,在国内具有开创性质。

出版新作: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皇帝制度与中央政府》(修订本)上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地方体制与官僚制度》(修订本)下
《历史深处的管理智慧1:组织建设与用人之道》

《历史深处的管理智慧2:战略决策与经营运作》

《历史深处的管理智慧3:领导修炼与文化素养》
《世界管理大师丛书:那些改变世界管理的人》(共15册)
《管理学在中国》
《管理的尺度》
《看电影,学管理》


展开
内容介绍

经典的电影能够给人们带来许多启示,但人们往往沉迷于故事情节而忽视了治道,热衷于场景动作而无感于事理。

本书通过对十六部电影的解读,揭示电影内含的管理之道,进而唤醒人们无意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第三只眼来重新审视电影,在热闹中看出门道,在艺术中洞察逻辑,在故事中把握情境,在生活中体味情理,最终通过电影来领略管理。

本书所选,多为回味无穷的老电影,每次重温都能得到新的感受;也有少量编撰改拍不尽人意之作,更可从中看到失误之源。看过电影再读书,可以激发反思;读书后再看电影,可以获得新知。


展开
精彩书摘

《闻香识女人》(Scent of a Woman)这部电影,如果仅仅看片名,似乎属于风花雪月。其实不然,这是一部关于两个男人的故事,一个即将毕业的中学生,一个双目失明的退伍军人。他们两人,都面临着一场道德上的严峻挑战。

中学生名叫查理,他就读的学校叫贝尔德,号称是“未来领袖的摇篮”。这所声誉极高的学校,却有一个人格不怎么样的当家人。校长是一个爱慕虚荣、心胸狭小的货色。学生中有几个纨绔子弟,给这位小心眼儿的校长制造了一场恶作剧,把校长的豪华汽车和昂贵西服给毁了,让他当众出丑。校长不知道是谁干的,但因一个很偶然的因素,他知道查理看见了这些制造恶作剧的学生。于是,校长拿出了诱饵:说出是谁干的,就推荐他上最好的大学;不说出是谁干的,就不让他毕业。

这种道德上的两难选择,在所有组织中都很常见。因而,《闻香识女人》也就具有了管理学上的意义。查理如果坚守不告密的信念,就会失去现实的利益;而接受了那个现实的诱饵,就会产生品行上的堕落。类似的考验在每个公司、每个员工身上都会经常出现。如果经不起考验,那么,所谓“未来领袖的摇篮”会给世界生产出什么样的领袖?而人格有点问题的校长,把这种考验推到了威胁学生的程度。作为学生,服从校长是纪律要求;但作为成人,牺牲自己的操守又于心不甘。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查理于感恩节期间来到退伍军官弗兰克那儿打工。弗兰克因事故而变成盲人,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愤慨,对人性的堕落已经绝望,打算到纽约狂欢后以自杀来告别这个世界。查理阻止了弗兰克的自杀企图,两人也结成了忘年之交。在感恩节结束后,学校要做出对查理的处理决定。在校长召开的大会上,学校的纪律委员会要对查理的表现进行听证,进行裁决。弗兰克闯进会场,以他对道德人生的深刻理解,做了一次震撼心灵的演讲,打动了纪律委员会的成员。查理没有被不公正的处理,而弗兰克自己也重新焕发出生活的热情。

这部电影的演技出色,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在故事里碰撞,一场别举一格的盲人探戈,一次近乎疯狂的双人合作飙车,一出自杀与阻止自杀的激烈冲突,一段大气磅礴的精彩演讲,使它在艺术上获得了成功。然而,我们更关心它对现实管理的启迪。真正关心组织文化建设的人,会从这部电影中看到组织文化中道德升华和道德毁灭的交锋。对于学校而言,是遵守规矩与破坏规矩的冲突;对于学生而言,是自己的人格和现实利益的冲突;对于校长而言,是权威和制衡的冲突;对于外来人弗兰克而言,是破坏和建设的冲突。当然,电影的结局是圆满的,但现实中的组织文化是否能达到圆满,恐怕还是个问题。

² 组织:谁在破坏规矩?

“谁在破坏规矩?”是电影中弗兰克的一句经典台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组织都有规矩。对于贝尔德学校而言,如何才能培养出未来的领袖,规矩事关重要。在校长眼里,规矩就是让学生遵守纪律,就是服从指挥。而在查理心目中,规矩是一种内在的道德良知,是不做告密者的人格约定,是不出卖同学的义气。在弗兰克的讲演中,规矩是灵魂的净化和升华,是做一个健全的人。

贝尔德学校的上上下下,都为这个学校自豪。所有人都有一个共识,就是要配得上贝尔德人的称号。长期的积淀,使贝尔德人变成一笔无形资产,连心地不算高尚的校长,也为贝尔德的声誉而骄傲。所以,校长对查理的要求,是从“遵守学校的规矩”出发的。然而,在校长身上,遵守学校的规矩,变成了对校长本人的服从。查理从他自己的道德信念出发,同校长产生对抗。于是,查理以及帮查理说话的弗兰克,在校长眼里都是破坏规矩的人。

对此,查理只能以沉默来反抗,而在校长眼里,这种沉默是固执,是不识时务。弗兰克作为外来人,则直接把矛头指向校长,指向学校。他的演讲如同雷霆,震耳欲聋。在弗兰克心中,规矩是用来培养善良心灵的,如果以规矩为工具来摧毁人心中的善良,那么这种规矩就狗屁都不是。所以,他的演讲才有了“恨不得拿火焰喷射器把这个学校烧了”的呼喊,才会痛骂校长以及出卖查理的同学是混蛋。在这篇演讲中有一个观点——人可以肢体有残缺,但心灵不能装假肢。灵魂被摧毁是不能修补的。规矩是对灵魂的维护,而不是对灵魂的摧残。

实际上,“心灵不能装假肢”,是组织文化建设中最值得重视,但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组织文化中肯定有许多成文的规范和不成文的习惯,这些统统属于规矩。问题是,这些规矩在制定和形成过程中,是否有利于组织核心价值观的实现,会不会同员工的全面发展造成冲突,并由此决定了组织文化的成效。许多领导人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为了操作上的方便,往往会以“维护规矩”为名而扭曲规矩的价值取向。比如,用执行纪律的名义挟私报复,在冠冕堂皇的理由下“修理”员工。甚至还有可能是真诚地为了维护组织而这样做,但其后果是造成员工心灵的残缺,无形中扭曲了员工的行为准则。正因为如此,管理学的奠基人法约尔在论证组织中的纪律原则和公平原则时,特别强调“善意”和“公道”。他指出,应当在“纪律是军队的主要力量”这句箴言的后面再加上一句“纪律是领导人造就的”。因为前面的话能够使人尊重纪律但却会遗忘领导人的责任。“无论那种社会组织,其纪律状况都主要取决于其领导人的道德状况。”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