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孙子兵法(精编本)
0.00     定价 ¥ 39.8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3779560
  • 作      者:
    作者:(春秋)孙武|编者:陈书凯|责编:祝萍
  • 出 版 社 :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孙武简介
    孙武,亦称孙子,字长卿,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他是中国历
    史上伟大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此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孙武生于公元前 535 年左右的一个齐国贵族军事世家。这使他有条件阅读古代
    军事典籍,了解古人的用兵之法。再加上当时战乱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孙武与军事结下了不解之缘。
    由于齐国发生的内乱愈演愈烈,孙武便背井离乡,来到了南方的吴国。在这里,
    他结识了从楚国来的伍子胥,二人十分投机。伍子胥原是楚国大臣,因父兄受到楚平王杀害而逃到了吴国,他立志要为父兄报仇。公元前 515   年,在伍子胥的帮助下,吴国公子光发动政变,自立为王,史称吴王阖闾。
    阖闾胸怀大志,上台执政后,任用贤才,发展生产,因而深得民心。这时,伍
    子胥向阖闾推荐了正在隐居的孙武,并称赞孙武是一代奇才。阖闾不信,在伍子胥的极力推荐下,阖闾才答应接见孙武。
    周敬王四年(公元前 516 年),阖闾亲自召见孙武。孙武向阖闾推荐了自己所
      写的《孙子兵法》十三篇。阖闾每看一篇,都拍案叫绝。可是那毕竟是书面上的东西,因此阖闾决定让孙武拿实例验证一下他的兵法理论。吴王遂召集宫中宫女一百八十人,交与孙武演练。孙武将宫女编成两队,任命阖闾的两个宠姬分别担任两队队长,然后命令她们开始准备训练,并事先耐心为她们讲解了训练规则。可是他三令五申,宫女们不但不认真听从号令,反而大笑不止,尤其是阖闾的那两个宠姬,身为队长却不能以身作则,孙武于是下令斩杀阖闾的那两个宠姬。阖闾在看台上,看到要斩杀他的两个爱姬,连忙传令说,他已经明白了孙武的用兵之法,希望孙武不要斩杀她们。可是孙武却说“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孙武毅然斩杀了阖闾的两个宠姬,当他再号令时,全体宫女皆整齐划一。孙武将训练好的“队伍”交与阖闾,并且说即使让这支队伍赴汤蹈火,她们也会在所不辞。此时阖闾才知道,孙武真正善于用兵。  
    孙武与伍子胥共同辅佐阖闾治理国家,又为他制定进攻楚国的作战计划。二人
      共同提出疲楚的战略,用这种办法来使楚军疲惫,消耗楚国的实力,同时还想办法拉拢楚国的敌国唐、蔡等小国,从而为其从侧面攻击楚国准备了条件。这些策略的实施,使吴国在后来与楚国争雄的过程中把握了主动权。  
    公元前 506   年,吴国攻楚的时机已经成熟,孙武与伍子胥协助吴王阖闾大举攻楚,制定了一条出乎楚国意料的进军路线,顺利地抵到汉水,进抵楚国腹地。经过几次交战,吴军最终占领了楚国国都郢城,楚国从此衰亡。  
    阖闾攻破楚国之后,阖闾又北伐齐晋,孙武在其中同样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后来,孙武隐居,不知去向。
   
    作品简介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简称《孙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兵书,
    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它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原书十三篇。
    今存《孙子兵法》约五千九百字,一共十三篇。全书以谋略为经线,以战争的一
    般进程为纬线编织而成。十三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内容博大精深,它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部署作战的理论,其中既有对战争规律的总结,又有对具体军事谋略的阐释。  
    每一篇各有特色,相对独立,而其整体又相互依托,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篇》,主要论述战争中谋划和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五
      事”“七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重要军事原则;第二篇《作战篇》,主要讨论军需物资与战争的关系,提出了“因粮于敌”的思想原则;第三篇《谋攻篇》,主要论述“伐谋”的战略思想,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著名作战规律;第四篇《形篇》,主要论述军事实力的重要性;第五篇《势篇》,主要论述军事态势和作战的指挥问题;第六篇《虚实篇》,主要提出“示形”的思想,要求作战中要“避实击虚”;第七篇《军争篇》,主要论述把握战争主动权的问题,提出了“兵以诈立”的军事思想;第八篇《九变篇》,主要论述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军事原则的问题;第九篇《行军篇》,论述行军作战,要准确判断敌情的问题;第十篇《地形篇》,主要论述作战中要有效利用有利地形的原则;第十一篇《九地篇》,主要论述在九种不同的作战地形情况下用兵的原则,提出了突袭作战的军事思想;第十二篇《火攻篇》,主要论述实施火攻的条件和方法,提出“五火之变”的应对原则;第十三篇《用间篇》,论述了使用间谍的战略意义及各种间谍的使用方法。  
    全书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它不仅是一部不朽的军事著作,而且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春秋战国时期,《孙子兵法》就已经在中原地区广为流传。事实上,《战国策》
    《尉缭子》《吕氏春秋》《荀子》《淮南子》等书多处引用了《孙子兵法》里面的话。
      历代兵家对这部“兵学圣典”也都极为推崇。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曹操更是对这部兵书爱不释手。曹操的很多兵法策略都来源于《孙子兵法》,而他本人也曾亲自为《孙子兵法》作注。唐太宗李世民也十分推崇《孙子兵法》,他认为没有任何一本兵书可以与《孙子兵法》相比。宋、明、清的武将,甚至一些统治者,也都十分重视这部兵书。  
    从国外的流传情况来看,《孙子兵法》在世界上也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其实《孙子兵法》早在 1000   多年前的唐朝就被流传到国外,陆续被译成英、日、法、意等多种文字,受到世界的普遍关注。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孙子兵法》更加阔步走向世界,世界各国的军事家、政治家,甚至一些学者,都对其推崇备至,尤其以美、日最为典型。英国功勋卓著的军事元帅蒙哥马利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军事学院都应当把《孙子兵法》列为他们的必修课程。世界各界人士对《孙子兵法》的关注,推动了翻译和出版孙子著作事业的开展。这其中有美国退休准将格里菲斯的《孙子》新译本,  
    日本人佐藤坚司的《孙子思想史的研究》等。仅《孙子兵法》的英译本就有七八种之多。
    现在,《孙子兵法》是美国军人的必读书籍之一,它曾被著名的西点军校规定
    为必修课。据悉,1990   年海湾战争爆发期间,美国总统布什的桌上放着两本书,一本是《恺撒传》,另一本就是《孙子兵法》。而且,在此期间,美国还将大量的《孙子兵法》英译本运送到沙特阿拉伯,供前线的海军陆战队官兵阅读。  
    《孙子兵法》不仅是一部举世公认的最权威的军事著作,而且它所包含的战略
    思想被广泛地应用在商战上。商场如战场,书中的很多战略思想,被运用到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诸多方面,同样妙不可言。
    最早把《孙子兵法》的谋略思想运用于商业竞争的是日本的企业家。日本的“精
      工社”之所以能够创造奇迹,就是因为它的会长大桥武夫在管理中有效地运用了此书中的战略思想。日本的索尼公司、本田公司、丰田公司,也无一例外地在生产经营中灵活运用了《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想。  
    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说,他之所以能够从 1918 年的 100 日元发展成现在拥有 130   多家工厂、地跨五大洲的“松下王国”,正是吸收了《孙子兵法》中的精髓,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事业当中。为此他还让他的员工人手一册《孙子兵法》,认真学习。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商业学院都把《孙子兵法》融入到 MBA 的
      课程中,要求学生熟读《孙子兵法》。可见,由《孙子兵法》所衍生出来的学科不仅仅在于军事,它早就突破了兵书的限制,在当今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领域。《孙子兵法》体现了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包含了许多深刻的哲理,已成为指导经济、政治、文化、外交乃至人生各个方面的不朽经典。  
    基于《孙子兵法》具有如此重大的价值和如此广泛的社会意义,我们特地对其
      思想精髓和现实意义进行了重新发掘。从《孙子兵法》中,精选出百余个有代表性的观点,分别从军事、经济、政治和处世四个角度进行了阐释和论述,并且在每个观点的后面都附以具体的事例进行说明。其中有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战例、历史事件、历史典故,也有世界五百强的经典案例、成长故事。当然书中的智慧,单单依靠笔者的阐述,还远远不能挖掘出其全部精髓,因此希望通过与读者的共同探讨,将先人留下的这笔智慧财富发扬光大。
   


展开
内容介绍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奉为兵家经典。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深邃富瞻,逻辑缜密严谨,完美体现了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精华,在我国古代汉族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经之以五事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军事谋略的阐释与应用
    《孙子兵法》第一篇首先强调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应当被国家的统治者高度重视,他接着又提出了“五事”“七计”作为战争决策中最重要的谋划原则。就“五事”   而言,要求用兵之前要从五个方面来分析研究胜负的情况,包括军事政策是否符合人   心?气候条件是否适宜?地理环境是否对我军有利?军队将领是否德才兼备?军队的组织编制是否合理?供应赏罚制度是否严明?这五个方面是判断战争胜负的最基本条件,也是战争谋划中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  
      重视并占据了这五个方面的因素,就有可能获得战争的胜利,否则就有可能导致失败。尤其是对于军队的将领来讲,“智、信、仁、勇、严”这五种品质是最为重要的。如果他所带领的军队的将领具备了这五个方面的优秀素质,那么军队就会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春秋时期的齐国,在齐景公时(公元前 547—前 490 年)曾经受到晋国和燕国的   讨伐。一时间,齐国形势危急,齐景公对此深为忧虑。谋臣晏婴就向齐景公推荐了   一个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田穰苴,齐景公立刻召见田穰苴,并与他交谈当时的战事,随后任命他为将军,领兵反击晋国和燕国。
    田穰苴由于出身低微,无法在军中获得信任,他请求在出兵之前让齐景公为他委派一名宠臣作为监军。齐景公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把宠臣庄贾指派给他。田穰苴遂与   庄贾约定:次日中午在军营大门相见。
    第二天一早,田穰苴早早来到军营,等待庄贾到来。可是庄贾倚仗齐景公的宠信,素来骄横,对田将军的约定不以为然,最后没有如约来到军营。直到傍晚时分,庄贾才姗姗来迟。田穰苴依军中律令对其责罚,依律当斩。齐景公忙为其说情,田穰苴依然砍下了庄贾的人头,并向全军巡行示众。三军将士见国君的宠臣因为违约而被杀头,上下震惊,深感田穰苴的军纪严明。后来齐景公所派使者在军中驰车飞奔,按律亦应被处死,由于国君使者不可轻易被杀,田穰苴就将其仆从和拉车的马匹杀死,   同样巡示全军。
    田将军不仅军纪严明,而且还十分爱护士卒。在行军路上,士兵的衣食住行,田穰苴亲自一一过问。他还以身作则,将自己的粮食拿出来与全军士兵分享。他的这些行为令全军士气大振,晋国的军队听到这一情况后,连忙退兵。燕国军队也渡过黄河北去。
    田穰苴治军严明,言而有信,关心士兵,爱兵如子,赢得了所有士兵的支持,终于击败来犯之敌,收复了失地。
    历史上,在战争中重视“五事”的例子不胜枚举。周武王伐纣时,“牧野之战”   就是利用了人心的力量,让纣王的军队掉转长矛,敌我合一,攻入朝歌,终于获得胜利,建立了周朝。孙武操练吴国宫女,以严著称;吴起带兵,则以仁爱闻名,他亲自为生疮的士兵吸吮脓血,令全体将士拼死杀敌。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计  篇
    兵者,国之大事 / 13
    经之以五事 / 15
    主孰有道 / 18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 20
    兵者,诡道也 / 22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 / 25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 28
   
    第二章  作战篇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 / 33
    取用于国,因粮于敌 / 35
    智将务食于敌 / 37
    杀敌者,怒也 / 39
    兵贵胜,不贵久 / 41
   
    第三章  谋攻篇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46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 49
    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 / 51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 / 53
    夫将者,国之辅也 / 56
    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 / 57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 59
   
    第四章  形  篇
    善战者,先为不可胜 / 64
    不可胜者,守也 / 66
    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 68
    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 70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 / 72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 / 74
    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谿者,形也 / 76
   
    第五章  势  篇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 80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 82
    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 85
    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 / 86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 / 88
    形之,敌必从之 / 90
    择人而任势 / 92
    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 / 94
   
    第六章  虚实篇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 100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 / 102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 104
    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 / 106
    攻其所必救 / 108
    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 110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 112
    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 / 114
    策之而知得失之计 / 116
    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 118
    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 120
   
    第七章  军争篇
    后人发,先人至 / 125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 127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129
    兵以诈立,以利动 / 131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 / 133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 134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此治气者也 / 136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 / 138
    用兵之法,穷寇勿迫 / 140
   
    第八章  九变篇
    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 144
    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 / 145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 147
    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 / 149
    将有五危 / 150
   
    第九章  行军篇
    半济而击之,利 / 156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 / 157
    谨复索之 / 159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 / 161
    兵非益多也 / 163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 165
    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 / 167
   
    第十章  地形篇
    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 / 173
    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 / 174
    支形者,令敌半出而击之 / 176
    此六者,败之道也 / 178
    地形者,兵之助也 / 180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 182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谿 / 184
    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 / 186
    知地知天,胜乃不穷 / 187
   
    第十一章  九地篇
    衢地则合交 / 194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 197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 / 199
    深入则专 / 201
    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 202
    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 / 204
    齐勇若一,政之道也 / 206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 208
    登高而去其梯 / 210
    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 / 212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 214
    并敌一向,千里杀将 / 216
    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 217
   
    第十二章  火攻篇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 / 222
    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 223
    不修其攻者凶 / 225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 227
   
    第十三章  用间篇
    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 / 231
    用间有五 / 234
    三军之事,莫亲于间 / 236
    反间可得而用也 / 23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