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出名的一部军事著作,成书于春秋末年,在我国军事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包含的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被翻译成英、法、日、德等十几种语言,流传于世界各地,被称为“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并不只是一部兵书,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更是华夏智慧的象征。
一般说法是《孙子兵法》的成书时间在专诸刺吴王僚之后到阖间三年孙武拜见吴王之间,即公元前515年,公元前512年之间。该书共有十三篇,是孙武第一次拜见吴王时的见面礼,此见于司马迁《史记》:“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阖间。阖闾日: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历史上有用兵如《孙子》,策谋如《三十六计》的说法。
《孙子兵法》中的前三篇讲的主要是战略运筹,第四篇到第六篇是关于作战指挥,第七篇到第九篇的内容是关于战场机变,第十篇和第十一篇的内容是军事地理,最后两篇讲的是特殊战法。其中《始计篇》重庙算,即在出兵作战前与庙堂之上比较敌我双方的各种条件,估计战事胜负的可能,制订作战的计划,这一篇是全书的纲领。《军形篇》及《兵势篇》点出了战争胜利的两种必备基本因素,即“形”和“势”。“形”主要指的是关于稳定、客观、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争前的物质准备以及战斗力的强弱;“势”主要指易变、主观、偶然性的因素,比如兵力的配置和士气的勇气、怯弱等。
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插图版)(精)/新课标无障碍经典阅读》是现存的中国古代的第一部理论体系完整的兵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