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行·皖人》:
皋陶:司法鼻祖
人物档案:
皋陶(生于公元前21世纪),东夷少昊之后。他辅佐夏禹理政、治水和发展生产,并为夷夏融合和后来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巨大贡献。皋陶与尧、舜、禹齐名,被后人尊为“上古四圣”。
六安城东有一座皋陶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了无数法律界人士前来瞻仰。皋陶墓为圆形土冢,墓顶平面直径4米,上有黄连木一棵,形同华盖,墓前有清同治时期安徽布政使吴坤修手书“古皋陶墓”碑刻。唐代诗人皮日休和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苏轼等都曾为皋陶墓赋诗、撰文。
皋陶是上古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学界和司法界公认为中国司法鼻祖。关于他的故事在六安地区代代相传。相传,在帝尧时代,一个叫皋陶的村子里,有一位美丽又善良的女子叫女修。有一天她吃了一个巨大的玄鸟蛋后,生下了皋陶。这反映了人们对皋陶的崇拜。
皋陶为人正直,看问题办事都从事情本身出发,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秉求公正。鲧治水失败后,该如何处理,大家意见不一,有人认为鲧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主张放了他。皋陶却主张处罚鲧,他认为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鲧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刚愎自用、一意孤行。
听了皋陶的一番话,舜将鲧流放到羽山。鲧后悔不已,告诉儿子禹不要重蹈覆辙,而后跳渊而死。鲧死后,没有人主动承担治水任务,皋陶推荐了有治水经验的大禹。大禹治水时,皋陶全力协助他考察,出谋划策,立下了不朽的功劳。
随着治水成功,皋陶又协助大禹发展生产。当时是我国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最后阶段,正处于文明时代的“门槛”,部落林立,信仰、习俗不一。皋陶认为需要法律,便制定了《狱典》,刻在树皮上。大禹觉得很好,让他去实施。
皋陶对法理的精通程度和独特见解,影响了后世。作为司法者,皋陶认为对于行为过激或者犯有罪行的人要进行教育改造,如果一丝悔意都没有,就需要惩罚;对于不是故意犯下罪行的,应该从宽处理。他还主张不要牵连罪犯子孙。到今天,他这些思想还在应用。
皋陶提倡“德治”,将道德与法律结合,并且教导君主要爱护百姓,多听听百姓的心声。大禹继位后,想造华丽的宫殿,皋陶立即劝阻,告诉他要以德行服人,实行德政。他强调君主大臣要修身,有个人主见,那些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臣服。皋陶又为大禹宣扬美德,树立大禹治水英雄的形象,政治得以安定,出现了盛世。
经过倡导并施行,“皋陶文化”逐渐建立,一直到今天还发挥着德化作用。它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是兴“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倡“五礼”,即“吉、凶、宾、军、嘉”;创“五刑”,即“甲兵、斧钺、刀锯、钻笮、鞭扑”,这是我国刑法之始。他强调执法公正,是当之无隗的司法鼻祖。
相传,因为皋陶过人的品德和功劳,大禹要让位给他。他未继位即去世,大禹便把英、六一带封给其后裔。唐玄宗以皋陶为李氏始祖,于天宝二年(743)追封他为“德明皇帝”。
合肥滨湖新区有安徽名人馆,汇聚了800多位安徽名人及特色文化风采,重点展示了皋陶、老子、庄子等100多位皖籍名人的生平与成就。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