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小说以宋高宗御驾亲征凯旋为时间背景,以大运河江南段为空间背景,讲述辛弃疾与陆游联手破解金人刺杀阴谋的爱国故事。
江北战场上,金军被宋军连连击溃,金国大都督李通处心积虑想要反击,因此胁迫阇婆国王子刺杀南宋建王赵玮,阇婆人于是设计了一场名为“特拉斯格尼”的计划——以万斤石油火烧临安。
彼时为太平军掌书记的辛弃疾和编修院史官的陆游得知线索后,立足临安沿大运河上下展开调查。追击、遇袭、反击、结盟、再遇袭,故事情节不断反转,君臣忠义、患难兄弟、爱恨悲欢错综交织,道出生命的脆弱与柔韧。从信心满满到阻力重重,几经生死,历经考验,辛弃疾与陆游最终合力击破了阇婆人的阴谋,解救了即将上位的建王赵玮(宋孝宗),谱写了一曲以爱国为主题的宋韵赞歌。
绍兴三十二年壬午(1162)二月癸卯巳牌,建康府长江边的码头上,宋高宗御驾亲征的王师正在举行祭祀行神的仪式。王师在建康府驻跸了一个月,其间大败金兵于采石矶,金主完颜亮殁于扬州龟山寺。此后,江淮诸军屡挫金军,金军士气全无,且战且退。
官家(在宋朝,“官家”特指当时的皇帝。此处指宋高宗赵构。)见金军大势已去,王师北定中原指日可待,便决定凯旋,于今日启程返回都城临安。
须发皆白的官家,身着冕服,威立于王师首列,只见他为诸行神上了香后便退回原来的位置站定。紧接着,官家身后宰执班底、殿前司禁军和建康府诸官便一齐下跪,祈求王师回程之路一帆风顺。
祭祀毕,殿前司御龙直的仪仗卫开始向江北方向发射火炮,火炮共响九声,每一发火炮毕,再响五声突火枪。火炮与突火枪交替发射,声响震慑江北。
随后,殿前司御龙直仪仗卫退下,殿前指挥使左右二班、外殿班、金枪班、银枪班、招箭班众禁军鱼贯而出,集合于王师之前,诸官开始整理容装,而后内侍高喊:“班师回朝!”
立时,随军番部大乐起,板鼓笛觱大作,王师开始向御舟和军船缓缓移动。
皇子建王赵玮身着铠甲,位列禁军之中。待官家上了御舟之后,他走到建康府诸官面前慰问道别,又来到江淮诸军将士面前鼓劲勉励。建王府官、宗正少卿史浩在不远处赞赏地看着建王的举止言行。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人侵犯边境,议和派纷纷要求退守,建王积极主张抗战,上书请求亲任前锋抗敌。史浩出计,竭力劝建王说:“皇子不可将兵,应当以晋申生、唐肃宗灵武之事为戒。”建王醒悟,立即叫史浩草拟奏章,改为请求伴驾出征。
官家非常认可建王府的奏章,欣喜之余,同意让赵玮伴驾出征。朝野推测,官家目的有二:一是赵玮此前一直身居宫中,不曾与外官接触,此次伴驾出征便于识认诸将,有培养之意;二是御驾亲征,兹事体大,由建王统领行程安全,有考察之意。
赵玮也深知如此,虽然自己心怀北伐之意,有收复故土之心,但决不能把自己看作一员伴驾出征的武将,更不能以皇子身份肆意行事。按照史浩说的,一切轻车从简,便宜行事,不能有皇家傲骨和武人意气。
赵玮出生于秀州,是太祖七世孙,本不是官家的嫡子,因为官家无嗣,所以他六岁时被接入宫中,成为皇子。同被官家收养为皇子的还有赵璩,也是太祖七世孙。两位小皇子初入大内时,朝臣们便知,日后新君必定是二者择一的。二位小皇子也互相较着劲,赵玮沉稳,赵璩果决,本只是性格上的差异而已,但在官家的眼中,似乎赵玮的性格更讨喜。官家决定让赵玮伴驾出征伊始,朝野上下便认定,在官家心中已经有了储君人选,那便是建王赵玮。
赵玮不光德行操守深得圣意,能力也毫不逊色。征伐途中,无论是参谋军事,还是舟车护卫,他都做得井井有条。在建康府驻跸的时日里,官家还对众宰执戏称,这御驾亲征的功劳,要划一半记在建王府上。
一切事务落实停当之后,建王面对着江北的方向,昂首挺胸,雄姿英发。他胸中了然,这个时候江淮和荆襄诸军正在驱赶金人,收复失地,若不是伴驾任务在身,他真要披挂上阵,和前方战士们一起并肩作战。出生在两浙路秀州的赵玮虽然从未去过汴京,但一直有一颗北定中原的决心。
史浩走到赵玮身边,轻声提醒道:“官家已经上了御舟,殿下为何久驻于此?”
赵玮恭敬地向这位教导自己帝王之术的老师行礼,而后打趣道:“江南已是安澜之地,并无金兵身影,先生何需劳心?”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