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一念放下,万般从容:李叔同传
0.00     定价 ¥ 48.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ISBN:
    9787531743743
  • 作      者:
    王牧
  • 出 版 社 :
    北方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牧,知名图书策划人。喜欢倾听,用心创作,擅长以主流文笔记录每个感动的瞬间。曾出版《微历史:1840-1949百年家族》《和珅发迹史》《大太监李莲英》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集人物传奇和作品于一体的独特传记。

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

凡尘翩翩公子,佛堂得道高僧;

他是我国首位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

他是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的恩师;

他是著名画家潘天寿的引路人;

他是最早将话剧引入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先驱;

他主编了我国第一本音乐期刊,一曲《送别》感动数代人;

他壮年出家潜心修佛,以“弘一法师”名冠天下。

《一念放下,万般从容:李叔同传》从李叔同幼年写起,直至大师溘然圆寂,从家庭环境入手,探究大师与佛法的缘分;从大师的经历和成就入手,展示了一位学贯中西、兼容中外学者的风采;通过大师的亲友评价、回忆,全方位呈现弘一法师绚烂又从容的一生。


展开
精彩书摘

艺术天分

      李叔同堪称“艺术全才”,是卓有成就的教育家、思想家、

艺术家,在诗词、篆刻、音乐、美术、金石、书法、戏剧等诸

方面均有极高造诣。其中,尤以书法成就最高,不输于右任、

谢无量等大家。对于李叔同的书法作品,他的老友马一浮曾这

样评价:“大师书法,得力于《张猛龙碑》,晚岁离尘,利落锋颖,

乃一味恬静,在书家当为逸品。”李叔同书法由在俗时的线条

精重方峭,结体茂密,转化成皈依佛门后的平淡冲逸,是他人

生观转变的写照,真所谓“字如其人”。就其成就和身份而言,

可比肩“八大”。

      我们知道,李叔同生而聪慧,情商也高,能够圆融地处理

周遭的事务。这一点,在其早年的教育经历中可见一斑。李叔

同在功名路上付出了努力,却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

读圣贤书”的书呆子。相反,他兴趣广泛,爱好众多,加上颇

有资质,艺术天分像暗夜里耀眼的灯光一样,灿烂地展现出来、

迸发出来。

      其实,芸芸众生中,有艺术资质的何止百千?奈何大多被凡事

所扰,放弃了,或者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到艺术。李叔同是幸运的,

他很早就接触了书法、绘画、诗词、金石之学,对戏曲也十分痴迷,

各种艺术种类都有所涉猎,而且,当这种接受事物的技能变为主动

性的时候,一种求知的欲望和接触新生事物的开放心态就逐渐形成

了。这为他后来走上艺术道路做了准备和铺垫,也为他以后的艺术

成就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们知道,李叔同从小就接受金石熏陶,书画诗词更是很

有造诣,这都得益于他与天津名士的广泛交游或直接拜师学艺。

鼓楼东姚家是乾嘉以来的天津名门。虽经商却没有一般商家的

做派,氤氳着一股书香之气。姚家是“桐达李家”的世交,此

时姚家的主人是姚学源,他诚聘大儒赵元礼设馆教导家中一众

子弟。李叔同故而常有机会向赵元礼学习作赋、填词。赵元礼

生于1868年,字幼梅,比李叔同大12岁。多次应试举人未中,

20岁起以教书为生。他博学多才,常常流连于津门各大名门

望族,尤其擅长书法,与华世奎、严范孙、孟广慧并称为天津

四大书家。李叔同的诗词功底,甚至整个一生都深受赵元礼的

影响。

    据记载,1896 年,李叔同开始师从赵幼梅学词,两年后李叔

同即奉母南迁。但二人因为对诗词、书画艺术的共同情趣,始终保

持着联系。

      姚家的姚彤章比李叔同年长6岁,监生出身,诗文、书法都有

所长,与李叔同情趣相投。

      李叔同早年在天津交往的人士,还包括孟广慧、王襄、华世奎、

马家桐、徐士珍、王新铭、王钊等。他们或擅长书法、绘画、诗词、

金石篆刻,或数者得兼,均为津门名流。可以说,与当地文人的交往,

为李叔同的艺术功底铸就了牢固基础。

    李叔同学习书画、篆刻。并不独专一人, 而是数家并蓄,各采

其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清丽脱俗的风格。

    李叔同在天津时,还随唐静岩学书法。唐先在天津做官,后来

又行医,颇有名声。他的书法篆刻远追秦汉,深受世人喜爱。李叔

同十二三岁开始在唐静岩门下学习篆书、刻石,其书法功底多在这

一时期打下基础。

    此外,李叔同还与天津名士王吟笙交情深厚。王吟笙是个举人。.

工诗词书画,长年从事教育工作。后来,李叔同虽然辗转各地,但

二人情谊日骂。1939年, 弘一大师60岁(虚岁)生日时,王吟笙

还亲自为李叔同作诗:

            世与望衡居,夙好敦诗书。

            聪明匹冰雪,同侪逊不如。

            疆以十年长,谦谦兄视余。

            少即嗜金石,古蒙书虫鱼。

            铁笔东汉字,寝馈于款识。

            唐有李阳冰,摹印树一帜。

            家法衍千年,得君益不坠。

            为我治一章,深情于此寄。

            忆自君南游,悠悠数十秋。

            树云思不已,岁月去如流。

            比闻君祝发,我发早离头。

            君为大法师,我犹浮生浮。

            老賡翰墨缘,远道寄楹联。

            经言开觉路,书法示真诠。

            笔墨俱入化,如参自在禅。

            装池张座右,生佛在吾前。

      李叔同与生俱来的天资,辅以优渥的家庭条件,使他的艺术天

分真正被发挥到了极致。经历了前期的广泛涉猎后,他逐渐有了倾

向性:整体偏向文人雅趣一类。李叔同诗词、书画、印刻无一不精,

对金石、文玩、碑帖、字画的真假与否,也有相当的鉴别能力,平

时在家也喜欢挥毫坡墨,捉刀篆刻。

      这些旧式文人的嗜好,熏陶了李叔同的艺术气质,形成了高雅

的生活情趣。

      与书画艺术相关的另一大爱好,就是听戏了。昆曲、京戏都曾

流行于天津,甚至有人会花大价钱从北京请戏班来津演出,有私人

戏班和乐队常驻家中。在这种浓烈的社会风气熏染下,李叔同也对

戏曲有特别的爱好,有时甚至还会自己粉墨登场,过一把戏瘾。李

叔同日后在日本能够惟妙惟肖地演绎茶花女,跟他在天津的登台经

历分不开。而此时,李叔同对梆子戏名伶杨翠喜十分欣赏,隔三岔

五地捧场。1905 年,李叔同曾填词回忆,足见他对戏曲的喜爱,以

及对戏曲表演者的爱屋及乌之情:

            燕支山上花如雪,燕支山下人如月。额发翠云铺,眉

      弯淡欲无。夕阳微雨后,叶底秋痕瘦;生小怕言愁,言愁

      不耐羞。

            晚风无力垂杨懒,情长忘却游丝短。酒醒月痕低,江

      南杜字啼。痴魂销一捻,愿化穿花蝶;帘外隔花阴。朝朝

      香梦沉。(《菩萨蛮·忆杨翠喜》二阕

      早年在天律的黑染,使李叔同在旧学方面颇有根底,而且也

养成了他的文人心性。父亲读书人和盐商的双重身份,让李叔同

也有机会全面接受文化艺术的熏陶。早期的李叔同与大富之家公

子并无二致,衣食住行都十分讲究,方方面面都彰显着一个大家

子弟的风范。他衣着考究,待人接物不拘小节,十分旷达,处处

展现出一副富家少年郎的阳光形象。

      有富裕家庭做靠山,李叔同没有基本的衣食住行之忧,自由自

在地畅游于艺术海洋中。


展开
目录

目录

前言:弘一法师已远行,古道长亭依旧在1


第一章翩翩少年

盐商佛缘李世珍/002

求学存朴堂/007

津门交游记/ 014

艺术天分/018

娶妻俞氏/024


第二章叱咤沪上

迁居上海/030

草堂天涯五友/035

南洋公学/042

二十文章惊海内/049

学通古今兼容中外/059

寄情声色/062

家国同悲/069


第三章东游日本

初入东京学画/076

融通西洋艺术/083

春柳社里的茶花女/092

李叔同的东京日常/099

邂逅雪子/106


第四章艺海游弋

求索津门/114

加入南社 执编《太平洋报》/118

任教浙江一师/ 124

一生挚友夏丐尊/ 131

温而厉/137

刘质平与李叔同师生情深/143

结缘西泠印社/149

人间清欢 芳草碧连天/152

断食/157

助缘皈佛门/167


第五章凡心修禅

礼别红尘 淡月无痕/184

以律严身 躬亲践行/191

复兴南山律宗 秉笔勤耕/202

闽南弘法 创办律学院/211

爱国爱教 慈悲济世/228

墨迹禅心 弘扬佛理/232

师生共筑护生情/240

晚晴山房 人间清凉/249

悲欣交集 大师远行/253


李叔同年表/25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