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海电影产业报告》一书,既面向电影产业的从业者、投资者等专业人士,也面向广大热爱电影、关心电影行业发展的影迷。《2024上海电影产业报告》一书的数据全面、详实、权威,充分展现了如电影票房、影院建设、创作趋势、政策扶持等上海电影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让读者能借此了解上海电影产业在2023年的发展状况,对从业者和投资者大有帮助。
《2024上海电影产业报告》是上海市电影局组织编写的关于上海市2023年电影产业发展的报告,回顾总结了2023年度上海市电影产业的概况。全书从总整个上海电影产业发展的角度,对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和分析,并对2023年全年上海电影生产状况与制片企业的发展做了统计和数据分析,对上海的电影院线建设、市场情况、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设做了调查和研究。
第二章 2023年上海出品电影的创作与市场表现分析
2023年上海出品电影的创作与市场表现分析2023年,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创新成果丰硕。特别是“上海出品”的影视作品,在传承文化、推动创新方面展现了卓越的影响力。全年共有35部“上海出品”影片成功登陆院线放映,累计票房高达130.62亿元,占全国国产影片总票房的28.4%,对全年总票房的贡献率达到23.8%。这些影片题材广泛,风格各异,既有广受欢迎的商业大片,也有富含艺术内涵的独立制作,充分展示了上海电影人对于电影艺术的深刻理解和不懈追求。
2023年,“上海出品”电影硕果累累,《长安三万里》《望道》《无名》《长空之王》等作品,深入挖掘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实现了文化的创新性转化与发展。特别是在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电影艺术方面,这些作品精准把握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核心要义,凸显了新时代中国电影所承载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这充分证明了,只有以中华美学精神为根基,文艺作品才能高扬中国精神,彰显中华美学的独特魅力。
从市场效益、创作质量及国际传播力等多维度来看,2023年的“上海出品”电影彰显了显著的文化自觉与创新意识。在经济效益层面,其不仅创造了历史最高票房成绩,更在推动电影产业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文化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艺术创作与文化传承方面,“上海出品”电影深入挖掘社会现实、历史文化与人文关怀等主题,充分展现了电影作为文化传播重要载体的独特价值。在国际交流层面,通过讲述富有中国特色的故事,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使“上海出品”电影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有力提升了中国电影的国际形象与影响力。
本章将在这一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对“上海出品”电影在2023年度的综合表现进行深入分析,从市场、创作与国际传播等多个维度展开讨论,探索其在新时代的实践创新与发展趋势,以期为未来上海电影创作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 “上海出品”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主力军
2023年是中国电影产业复苏进程中的关键一年。在此背景下,大制作、高配置、强类型的传统主导模式逐渐转型,转向更富有人文关怀、现实体悟并且能与观众产生共鸣共情的优质佳作。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电影市场,上海电影创作者以坚定的信念和锐意进取的态度,大胆创新,守正出奇,为中国电影的全面复苏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作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以及在积极建设全球影视制作中心的道路上不断迈进的城市,2023年上海交出了一份极其出色的电影成绩单。春节期间,《无名》和《交换人生》两部由上海出品的影片获得了广大观众的热烈反响。随后,《长空之王》《望道》《人生路不熟》《星辰大海》《长安三万里》《巨齿鲨2: 深渊》等多部上海出品的影片接连上映。这些影片不仅覆盖了五一档、暑期档等中国电影市场的传统热门档期,还包括一些在淡季上映的中小体量或更个性化的作品。这些影片的多样化布局,使得“上海出品”影片在口碑、质量和票房等方面均表现出强势的动能,为中国电影市场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 票房分析:“现象级”头部影片创造主要效益
2023年,上海地区提交的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立项中,共有283部作品获得国家电影局立项公示,充分展现了上海电影创作的繁荣与活力。此外,有35部“上海出品”影片成功进入院线并上映,累计票房达到130.62亿元,占全国国产影片总票房的28.4%,同时占全年总票房的23.8%,彰显了上海电影产业的实力与影响力。
与近三年相比,2023年“上海出品”上映影片数量是2022年的近2倍,较2021年的45部减少了10部。在票房表现上,2023年“上海出品”影片总票房为130.62亿元,比2022年的64.34亿元增长66.28亿元,增幅为104.15%。而相比2021年70.75亿元总票房,2023年增长了59.87亿元,增幅为84.62%。2023年“上海出品”影片在全面开放的积极态势下,持续丰富影片供应,积极促进市场的回暖与发展。
“上海出品”影片票房再创佳绩。据统计,2023年共上映35部影片,其中16部影片票房突破亿元大关。值得一提的是,有3部影片票房更是超过10亿元,分别是《孤注一掷》以38.48亿元领跑,《长安三万里》和《人生路不熟》分别以18.24亿元和11.84亿元紧随其后。此外,票房在5亿元至10亿元之间的影片有5部,1亿元至5亿元之间的有8部,5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的有5部,而票房低于5000万元的影片则有14部。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尽管头部影片数量相对较少,但其票房成绩却高达68.56亿元,对市场的拉动作用显著。与此同时,中腰部影片也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总票房达到57.10亿元,占上海市场总票房的43.7%,共同推动了电影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2023年“上海出品”影片整体票房成绩优异,且有“现象级”影片票房成绩一骑绝尘,强势“破圈”。对比往年,2023年度中小成本影片中出现了不少“黑马”。在2023年“上海出品”影片票房前十中,有多部影片属于中小成本制作。这些影片凭借其出色的选题和故事叙述能力,在市场中与大制作、高概念影片并驾齐驱,展现了它们的独特价值和重要地位。特别是《孤注一掷》,该片以“缅北诈骗”这一充满争议的话题为核心,尽管制作成本仅为1.5亿元,却赢得了高达38.48亿元的票房,成为2023年国内电影市场的佼佼者。这一现象展现了中小成本影片在电影市场中的潜力和活力。
(二) 观众反馈: 口碑、票房与网络媒介的三角关系
电影口碑的形成与作品质量、观众接受程度及媒体宣传力度紧密相关。目前,互联网已覆盖各个年龄层,传播媒介也日益丰富。在此背景下,社交媒体对电影口碑的影响力逐步凸显,成为影响电影市场走势的重要因素。
对2023年上海出品的35部院线电影在豆瓣电影上的评分进行分析,豆瓣7分以上作品共6部,这一区间票房总额为35.06亿元,其中包含总票房为18.24亿元的《长安三万里》;6.0—6.9分作品有14部,该区间票房总额为65.55亿元,成为2023年“上海出品”影片票房组成的重要部分;5.0—5.9分作品有8部,该区间票房总额为29.84亿元,其中《人生路不熟》成为此区间的票房主力;而暂无评分的影片有7部,总票房0.18亿元。这一年的影片质量整体较高,上映的影片平均得分6.4分,且没有一部低于5.0分。若摒弃将单一影片口碑与票房直接挂钩的观念,转而关注口碑区间与票房之间的相互关联,那么电影评分机制则能够更加精确地揭示观众的喜好与满意程度,且口碑与市场收益之间基本呈现正相关关系。
在一定程度上,社交媒体的口碑评价对票房收入具有显著影响。以当前用户基数庞大的抖音和微博平台为例,通过考察社交媒体的舆论话题数量(见表24)可以发现,票房冠军《孤注一掷》在抖音上的话题播放量高达248.5亿,微博热搜话题数量达到1688个,远超其他电影。尽管其豆瓣评分略低于票房第二位的《长安三万里》,但票房收入仍超过后者近20亿元。另一方面,豆瓣评分7.2分的《永安镇故事集》因舆论话题量较少,未能实现与其作品质量相匹配的票房表现。与此相似评分的影片,其票房收入通常介于5亿—10亿元之间。由此可见,社交媒体的舆论热度与票房整体上呈正相关关系。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舆论热度与票房之间的关联可能不完全符合预期。
此外,题材的争议性亦对票房产生显著影响。以电影《孤注一掷》为例,其相关热点话题如微博上的“缅甸华人称缅甸确实被妖魔化”与“多一人观影少一人受骗”等,呈现出明显的争议性。这两个对立的话题在不同时间段均登上微博热搜榜首位,尽管它们指向了不同的方向,却共同引发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猫眼电影数据显示,《孤注一掷》除在抖音上的话题播放量极高外,微博热搜话题数量达到1688个,微信文章的阅读量也达到1516.8万次。由于该片前期的宣传造势极为强劲,即便只是作为点映影片,《孤注一掷》的排片量也已超越了许多常规上映的电影,这充分体现了题材争议性对票房的深刻影响。
“上海出品”影片屡次“破圈”的成因,归根结底在于其卓越的制作水准与出色的创作质量,此外,丰富的网络媒介口碑信息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票房、口碑与舆论热度三者之间存在一种三角关系,电影一旦公映,便不仅局限于其艺术生态,更融入传播生态之中,这一转变极为关键,它标志着电影作为“文本”的完整呈现,同时也完成了放映与观众反馈在产业上的闭环。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舆论、口碑与传播效果本身亦成为创作者必须高度关注的核心要素。
(三) 档期分布: 暑期档领跑,多档期表现强劲
2023年电影市场呈现多元化供给,观众选择丰富,院线经营逐渐回暖。尽管重要档期如春节档和五一档等存在显著的“虹吸效应”,但周末小档期的持续活跃,也有效刺激了电影市场,为电影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2023年是疫情全面开放后的首个年头,电影发行商在布局大档期时表现出谨慎态度,避免盲目跟风。因此,尽管在春节档和五一档期间上映的“上海出品”影片数量不多,但每部影片均经过精心打磨,品质上乘。在暑期档,随着政策和市场环境向好,更多影片纷纷亮相,共同助力院线市场的复苏与繁荣。
2023年春节档两部“上海出品”影片参与竞争。至2023年1月27日春节档结束之际,《无名》以4.9亿元票房脱颖而出,而《交换人生》也获得了2.9亿元的票房成绩,两部影片共取得7.8亿元票房总收入。五一档期间,全国票房冠亚军分别为“上海出品”影片《人生路不熟》和《长空之王》,分别取得5.40亿元和5.36亿元的票房成绩,两部影片共同占据了五一档总票房的71.3%。
在2023年暑期档,“上海出品”影片《孤注一掷》表现优异,累计斩获35.23亿元票房,成功登顶暑期档票房榜首。另一部“上海出品”影片《长安三万里》也表现不俗,获得了17.99亿元票房,位列该档期票房排行榜第五名。进入七夕档,两部“上海出品”影片《念念相忘》和《燃冬》相继上映。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截至档期结束,《念念相忘》累计获得3999.8万元票房,而《燃冬》也收获了1412.9万元票房。
在年末的贺岁档中,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强大的对手,《潜行》于2023年12月29日上映,当天就取得了4821.9万元的票房成绩。经过数日的激烈角逐,截至12月31日,《潜行》以1.8亿元的票房成绩完美收官,再次证明了“上海出品”的实力与魅力。由此可见,档期效应所引发的“观影潮”不仅直接推动了影片票房的显著增长,同时也使“上海出品”影片在全面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实现其影响力的最大化。
档期预热阶段的媒体宣发在发挥影片效益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2023年春节档为例,影片《无名》与《满江红》的票房竞争为档期预热注入了持续的热度。这种热度起始于电影上映前期明星粉丝群体在社交媒体上的热议,随后逐渐演变为对电影品质的深入讨论,舆论的热烈讨论成功地激发了观众的观影热情,进而推动了电影票房增长。
经过对2023年“上海出品”影片市场表现的深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上海电影产业在2023年充分展现了其强大的市场引导能力,通过创新创作和作品多样化,成功赢得了广大观众的青睐和认可。二是“现象级”头部影片在市场中的核心地位依然稳固,这些影片不仅为市场带来了可观的票房收益,而且在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三是观众反馈和社交媒体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成为影响电影市场走势的重要因素。四是暑期档、春节档等传统热门档期仍然是电影市场的重要增长点,而各类档期的科学合理运用也为电影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3年“上海出品”影片不仅在中国电影市场复苏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更是中国电影产业迈向多元化、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上海电影工作者在追求艺术与商业和谐统一、传承与创新有机结合的过程中,展现了对市场和文化的深刻洞察力,为中国电影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上海出品”影片充分彰显了中国电影工业的实力与魅力,为全球电影产业的繁荣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深入开拓,中国电影,特别是“上海出品”,将继续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为电影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注入更多活力与动力。
引言 2023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综述
一、 佳作频出为市场夯实基础
二、 政策“组合拳”为行业发展赋能
三、 从传统到现实,从本土到全球
第一章 2023年上海电影市场、政策与公共文化服务
一、 上海电影市场的高质量协调发展
二、 “观影促消费”: 激发市场潜能,挖掘增长动力
三、 电影展映活动与公共文化服务
第二章2023年上海出品电影的创作与市场表现分析
一、 “上海出品”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主力军
二、 “上海出品”的类型、风格与创作趋势
三、 “上海出品”的荣誉与“走出去”
第三章2023年上海出品重点影片述评
一、 主题创作与艺术表达的新方向
二、 类型叙事深度与视觉革新的新典范
三、 动画创新与IP转化的新演绎
四、 中小成本及文艺片的新视角
第四章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助力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
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全面归来
一、 三十年历程,扬帆再出发
二、 搭建国际电影的文化交流平台
三、 阶梯式新人培育体系覆盖成长全过程
四、 “科幻电影周”构建影视文化新格局
第五章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设: 进入“快车道”,
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一、 产业能级提升与基础设施建设
二、 影视服务创新与营商环境优化
三、 上海影视乐园: 培育高人气文旅消费的新亮点
附录一 2023年上海出品电影片目概要
附录二 2023上海电影大事记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