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介绍大国工匠王树军的传记。本书通过文学故事的形式,主要以时间先后为节点,对山东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师、一号工厂机修钳工王树军的个人成长历程、生活情况和工作感悟进行全景扫描,细腻地呈现新时代大国工匠的精神世界。
王树军的成长成才经历是一段不断遇到困难,克服困难的自我提升史,也是一段由“不可能”到“可能”的传奇史。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第十章 这里是一号工厂
清晨六点半,双向八车道的健康街还没有到拥堵的早高峰时间,十几年前工业园周边还是一片荒凉,路上没有几辆车,如今高楼林立,已然是潍坊市的经济中心。厂区的永春路上停靠着几辆班车,身着蓝色工装的职工来来往往,下了车步行赶到他们所在的工厂。整个工业园占地1500 亩,从南到北要走上半个小时。此时,王树军也走出潍柴佳苑,穿过公司西门,一路向南,他的目的地是一号工厂。
一号工厂位于整个园区中心偏北的位置。从高处俯瞰,潍柴动力工业园就像一列动车车头,正中心两栋弧形的建筑构成一个圆形,北边的是行政大楼,南边的是研发大楼。两栋建筑向心一侧全是玻璃,像凹面镜一样聚集着光和热,中间的圆形停车场整齐排列着几排汽车,它们共同构成潍柴曾经的厂标——同心圆,寓意着四海同心。“同心圆”的正北方就是一号工厂。2003 年,潍柴工艺路线大调整,在高新技术开发区筹建新工业园,一号工厂是当时建设的第一座生产厂。
王树军来到一楼的工匠创新工作站,翻开笔记本,查看项目的进度。此时,厂长助理吴连伟来到二楼的办公室, 同 样 翻 开 笔 记 本,写下“早会”两个字。“每日一记”在一号工厂推行多年,吴连伟和王树军是这一制度的积极践行者,他们一早把当天的重要事项列下来,下班前再总结、回顾一天的工作。王树军手中的笔记本用了不到一年,侧面已经起了毛边,随便翻开一页,日期、事项一目了然,让一个个普通的日子变得有迹可循。事情固然重要,做事的态度更重要。在党支部会上,身兼支部书记的吴连伟经常让大家学习老党员王树军记笔记的方式。
不论是在党员队伍中,还是在维修人员中,王树军都是中流砥柱。目前,一号工厂有 44 名维修工,除了调到其他部门的工人,没有一个人离职,他们就像一股绳,紧紧地系在一起,王树军一直是这股绳的中坚力量。
2005 年下半年,随着各条生产线的设备逐步到位,一号工厂筹建接近尾声,王树军结束了金蓝领班的培训后,主动要求调入一号工厂的柔性车间,继续他钟爱的维修工作。
一号工厂从生产流程上划分为加工、总装、试车、成套四类车间,加工车间又包括刚性车间和柔性车间,这两个车间都生产发动机的机体和缸盖,刚性车间针对大批量生产,柔性车间适合个性化的小规模生产。“柔”意味着灵活,可调节、可变化,柔性车间的设备投资接近两个亿,主要加工设备由世界一流加工中心组成,而且配备工业机器人、桁架机械手作为加工中心生产线的物流转运装置,设备的先进程度不仅在十几年前,放到现在依旧是领先水平。
王树军很快就发现,这个车间虽然投资很大,但直接收益比较小。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要想获得大的收益,产能必须跟上,起码不能低于成本产能。但当时这条生产线的产能比较低,跟加工同样产品的另一个刚性车间相比,差了四倍多,而且它的运营成本很高。当时,柔性车间从直接收益上看,没有任何优越性,甚至亏本。柔性车间就在一号工厂的 C 位上,从 1 号门进到工厂,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它。车间里的设备运行起来很壮观,十几年前,高端加工中心以及机器人、机械手这些现代智能装备在中国的工厂里还非常少见。
“这个车间就像参观用的。”有一次厂领导跟大伙儿交流时,王树军直言不讳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厂长于如水一听这话,而且是技术最好的王师傅说的,顿时变了脸色,“你这种想法辜负了公司领导的良苦用心!”厂长语重心长地告诉在座的技术骨干:“在筹建工业园之前,董事长就意识到这样的高端装备、这样的生产格局,多年后 就会普及,所以未雨绸缪,提前规划,下大成本建造了这个车间,目的就是提早锻炼人才。这是企业为以后发展作出的长远规划,让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维修人员尽早介入,提前掌握数控设备的各种知识,为以后潍柴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第一章 走上领奖台 / 001
第二章 诸城的烙印 / 013
第三章 萤窗万卷书 / 023
第四章 凝望青春 / 033
第五章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045
第六章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057
第七章 “蓝擎”:中国动力心 / 068
第八章 在日本的44 天 / 079
第九章 月是故乡明 / 088
第十章 这里是一号工厂 / 100
第十一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 112
第十二章 工作站的日与夜 / 122
第十三章 又上领奖台 / 136
第十四章 加油!后浪 / 147
第十五章 我们工人有力量 / 159
后记 / 168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