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信念如磐--大别山红色文物故事
0.00     定价 ¥ 32.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35088147
  • 作      者: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
  • 出 版 社 :
    海燕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是全面展示大别山28年革命斗争历史的红色博物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 近年来,博物馆依托大别山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实地走访革命遗迹和文物保护工作者,采访文物捐献人或其后代,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提炼文物承载的革命精神,整理撰写了一些革命文物故事,择其14篇结集出版《信念如磐——大别山红色文物故事》。该书以文物为线,故事相串,叙事为主,叙议结合,力求避免一般性介绍,突出故事性、情节性和可读性。文风朴实,简洁流畅。 以史监今,资政育人。希望此书能让广大读者对大别山革命斗争以及大别山共产党人的风骨与情怀有所了解,从中受到教育。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大别山革命文物为对象,介绍文物的基本信息、收藏情况,特别是综合史料,挖掘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故事,见证那段风雨如磐的峥嵘岁月和波澜壮阔的斗争历程,让青少年进一步了解革命斗争史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给青少年以深刻的精神教益和历史启示。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社会各阶级及其政治代表对土地问题的态度和解决办法是不同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政党的土地纲领是不坚决、不彻底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则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本没有动封建土地制度一根毫毛。只有中国共产党最坚决地领导广大贫苦农民,向统治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猛烈开火。
农民是最讲究实际的,从土地问题上,他们看清了谁好谁歹。从接下来对方湾《土地法》青砖墙的接力保护可以看出人心向背。
1932年秋,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主力红军西征转移。国民党30万大军除10万追击主力红军外,其余20万兵力继续“清剿”老根据地。一时间,好端端的苏区狼烟四起,国民党军实行“三光”政策,根据地人民陷入血泊之中。鄂豫皖省委及时重组主力红军和地方武装,由于箭厂河一带有红二十五军军部率特务营、独立第七师在坚持斗争,沿太平寨、光裕山、羚羊山一带暂无国民党军闯人。
为了适应新的斗争形势,方湾村苏维埃动员群众坚壁清野、分批转移。方忠晓悄悄找到方应凤,商量一件大事情——掩蔽《土地法》墙。很快,方应凤夫妇顺着前墙垒起了一个猪圈,里面堆上柴草和杂物,然后跑到山上避难。两天后,“剿共”急先锋光山易本应民团窜人方湾,烧杀抢掠。匪军撤走了,方忠晓和方应凤夫妇下山一看,猪圈也被烧了。还好,焚烧的烟灰把《土地法》蒙住了,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但下一步怎么办?几个人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
第二天,方应凤见人就说,房屋渗水需要整修,猪圈烧了就算了,要把正屋搞牢靠。然后他们一家起早贪黑,采用农村传统办法,用泥巴将剪齐的用于沥水的茅草一层一层糊上墙面,远看就像村里常见的土筑墙,风干之后便形成了一个密密实实的保护层。就这样,《土地法》砖墙被巧妙地保护起来。
敌人对根据地的“清剿”“围剿”一阵紧似一阵,形势越来越严峻,家里是没法待了,大部分村民跑出去避难了。颠沛流离之中,方应凤患病倒毙他乡,妻子和幼小的儿子方明周也被万恶的国民党军卖到江西。村苏维埃主席方忠晓和土地委员也相继被易本应民团杀害。
国民党又逐渐统治了这一地区,在后来近二十年时间里,尽管世事更替,村人换代,几百人的方湾,却无一人泄露那面墙的秘密。是啊,这里的人民受过大革命的洗礼,经历过土地革命的风暴,熬过最黑暗最艰难的日子,却没一个人屈服低头。国民党军和地方反动派无可奈何地说:“这里的三岁孩儿都红到骨子里去了。”村民们在默默坚守,守护心中的希望,他们坚信,只要《土地法》还在,只要共产党还在,总有一天田地还会回到穷人手中……斗转星移,时间已是1966年,人们早已过上安稳日子,成年的方明周早已回到方湾老房子娶妻生女。这年,他觉得老房子真该修葺一番了。当他揭开泥层,呆住了,眼前的墙上分明有字迹。嗯,有点印象,小时候这里是有块写满字迹的灰台。他意识到这也许不寻常,于是没敢随意乱动。乡干部吴世书(后任箭厂河革命纪念馆馆长)听到消息连忙赶了十几里山路前来察看。他断定:这是一处重要的革命历史遗迹。他一边报告上级部门,一边叫人把墙面小心清理出来。随后,他又在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请来箭厂河第四中学教导主任曾宪瑞,重描《土地法》宇迹。当时正处“文革”时期,各地都在批斗当权派中的“走资派”,曾宪瑞正是学校当权派中的“臭老九”。白天,他除了学校的事,还要赶几十里到方湾描字;夜晚,再回到箭厂河接受批斗。吴世书看不下去,让他歇歇,他说:“这是历史,我在还原历史,我能干下去。”红卫兵听说曾宪瑞在描什么字,窜到方湾一把拉下正在细心描摹的曾宪瑞,就往墙上泼石灰水。没想到石灰水太稀,盖不住字迹,红卫兵们就准备动手砸。正在此时,听到消息赶来的吴世书大声呵斥:“你们想干什么?这是革命文物,你们这是在犯罪!”红卫兵们被吴世书的凛然正气镇住了,一个个灰溜溜地走了。
P7-9
展开
目录
青砖墙上的《土地法》
红军也曾有飞机
血染的党证
军号声声
一套珍贵的账册
罗盘的故事
黎明前的坚持
黑夜中的曙光
大刀劈开新世界
夜幕下的战斗檄文
青春原是血染红
一张特殊的遣散证
传奇人生的见证
一张收条的坎坷经历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