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新经济新金融(新经济影响金融环境变迁与创新思考)/金融精英卓越计划系列
0.00     定价 ¥ 58.0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8660769
  • 作      者:
    编者:朱加麟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当前蓬勃兴起的“新经济”对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业产生震撼影响,引发业界深度思考,商业银行将如何与“新经济”优雅共舞?

  为此,中信银行组织资深研究人员,围绕新经济技术、新经济政策等七大领域及互联网综合金融平台、供应链金融等七类产品,对新经济影响下的金融发展大势与创新思考进行全方位解读,以期以前沿、专业的见解,帮助金融领域从业人员面对新经济浪潮的冲击,成功突围,蝶变重生。

  相信,无论是资产质量下行、息差收入压缩的商业银行,还是“泛资产化”下蓬勃发展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抑或是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企业,都能从中找到契合变革需求的精彩观点。


展开
作者简介

  朱加麟,1964年10月出生,上海复旦大学文学学士,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保险方向)专业研究生,高级经济师。现任中信银行总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兼总行营业部党委书记、总经理。长期在银行、保险公司从事管理工作,曾担任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董事、副首席执行官,也曾在日本野村证券公司以及日本生命保险公司和日本财产保险公司工作研修。


展开
内容介绍

  “新经济”时代已经开启,未来金融业将发展为轻便、快捷、多元、普惠的“新金融”。

  在上篇“新经济下的金融环境变迁”中,围绕新经济技术、新经济政策、新兴产业、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经济周期、商业银行竞争格局等7个领域分别细致分析了新经济冲击下的金融环境变革,详细探讨了各类变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以及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在下篇“新经济下的金融产品创新”中,围绕移动医疗、大数据、银行系P2P、互联网理财、互联网综合金融平台和供应链金融7类重点产品分别详尽介绍了创新产品的应用现状、前景和发展趋势,细致分析了商业银行布局新产品、新业务以扩充自身实力的方法和举措体系。

  《新经济,新金融:新经济影响金融环境变迁与创新思考》旨在帮助金融领域从业人员在新经济环境下厘清思路,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先机!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十三章 新经济下的互联网综合金融平台

  银行业发展始终与信息技术的进步紧密结合,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社会媒体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实现了革命性升级,显著提高了人类对信息的感知、记录、处理和传递的效率,“互联网+银行”将成为网络时代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趋势。商业银行通过构建平台,既能建立新的业务模式,又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深化对原有业务体系的改造,使商业银行逐步转变为一个具有互联网基因的信息化服务公司。

  第一节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战略

  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模式,本质上都是平台金融模式。市场和客户需求在进化,信息技术在进化,银行业的经营模式也在不断变革。在网络时代,商业银行的竞争力需要构建于平台战略之上。

  一、平台的内涵

  平台包含了多方面含义,平台既包括以软硬件技术为基础的狭义平台,又包括以技术为基础、以业务综合体和业务协同环境为拓展的广义平台。

  商业银行的信息化转型需要构筑符合自身实际的网络平台。在互联网环境中,平台就是资源聚合和交换的中介,是供给与需求匹配的“场所”,是多方共赢的生态系统,是一种边际成本递减的商业模式,也是一种大数据生成与管理的集成环境。

  构建互联网平台,根本上是要建立全新的平台金融模式,商业银行需要对信息技术、业务处理流程和产品服务等进行多层次、一体化的重构,目的是面向互联网虚拟环境,实现技术、资源、业务单元和服务的综合优化。

  二、商业银行发展平台金融的必要性

  人类社会生产与经营活动越来越倚重以机器信息处理为中心的新型互动关系模式,金融服务供给与需求的信息表达以信息网络为依托进行快速匹配和传递,未来商业银行服务必然走向全面的虚拟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从内因驱动来看,商业银行实施平台金融战略,是削减成本投入、提高管理效率、提高客户服务效用、保障信息化成功转型的必然选择;从外部发展来看,发展平台金融是社会进步和银行业服务模式升级的大势所趋。

  1.平台是网络时代的成功商业模式

  信息化转型过程将打破原有的业务体系、处理流程、服务方式等。金融服务的网络化仅停留在“互联网+传统金融”的初级状态,这种局部微调、非模式化变革已无法满足竞争需要。

  “平台”被誉为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思维和商业模式。互联网巨头都依赖于信息化平台建设,苹果、亚马逊、脸书、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获得的巨大成功,证明信息技术驱动和网络平台对当代企业运营的重要性。不只是银行业,各产业领域的企业都在经历互联网转型的变革。

  2.平台是一种多要素聚合的网络生态模式

  “平台”思维的精髓在于建立多方共赢的网络生态系统,或称之为生态圈。从Web2.0开始,互联网已成为描述人类现实社会的虚拟镜像,社会中的实体及相互关系借助各种人工手段和信息传感机器变成了各种数据记录,这些数据在网络环境中快速生成、更新、传递和交换,从而形成了虚拟信息生态环境。整个互联网就是一个大的生态圈,而每个企业和网民个体都可以成为这个生态圈中的一个节点,都可以通过平台“圈”出自己的生态环境。

  对商业银行来讲,可以根据自己的关系网络,构建出自己的产业链生态环境,并从中获得业务增值和利润回报。商业银行建立的网络平台生态系统,包含了客户、合作伙伴、业务部门、监管机构,产品、资金、销售渠道,信息、数据、系统、机器等众多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3.平台金融是银行综合化经营的重要载体

  平台金融,是互联网思维下的金融业态,为商业银行的市场化、综合化经营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便利。在网络环境下,发展综合融资服务,需要借助平台模式,通过数据结构优化、网络实时通信和各种资源的信息化聚合,实现更好的多元化客户服务。商业银行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和平台战略,可以构建更加完善的综合融资服务模式。目前,国内已经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平安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多家银行先后确立了平台发展战略,建立了以平台为中心的综合融资服务体系。

  4.平台是大数据的容器,智慧银行的阶梯

  构建完整的数据生态是平台商业模式的重中之重,而大数据是决定平台可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商业银行是否真正具备大数据能力,主要是看其大数据系统是否有完善平台业务体系的支持。

  平台是关于客户、商品、技术、流程等多方面数据的生产源。每天不同账户在平台上进行各种互动操作,如系统登录、信息浏览、商品收藏、交易达成、支付完成、商品交割、服务保障、事后评价、流程控制等,都会实时产生各种大数据;从分析角度来看,不同产品的点击率和购买率、不同客户的行为偏好和消费偏好等数据不断生成,揭示出客户的心智特征和行为惯性,并动态反映出经营效率和产出效益。因此,商业银行构建互联网平台不仅是环境需要和业务需要,而且是一种大数据资产能力构建需要,平台作为承载大数据“黄金”的容器,对银行业的智慧化进阶具有决定性作用。

  第二节 商业银行平台战略与建设现状

  由于监管政策体系和征信体系的发展相对滞后,以及互联网金融创新对社会融资体系和金融体制改革起到了正向推动作用,我国互联网金融在风口浪尖中呈现出爆发式增长,银行业因此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在电子商务、物联网和社会网络等技术体系日趋成熟的背景下,我国银行业在拥抱互联网金融方面表现出巨大热情,展现出世界银行业发展的一番新景象。

  一、商业银行平台类型的划分

  国内商业银行在信息化转型过程中,都在借助平台重构自身业务的网络生态,初步形成了“互联网+平台+金融”的新业务发展态势。按照互联网生态的思维,商业银行搭建各类平台,都是在疏通和优化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和资源交换方式。构建基于平台优势的业务优势,需要在人与人之间、产品与产品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业务模块之间进行连接和贯穿。

  根据国内商业银行的平台建设情况,依照系统功能定位和要素关系的不同,大致可以将平台划分为商务、社交和金融三类(详见表13-1)。

  表13-1 银行业互联网平台分类

  这三类系统平台之间存在互动传导关系,客户需求链引导着信息链和资金链,最后形成关于客户、产品和借贷融资的综合业务环境。三类平台关系如图13-1所示。

  从图13-1中我们可以看到,三类平台体现出“互联网+平台(商务物流+信息沟通+金融服务)”的新业务形态。在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互动过程中,三类平台不断产生和积累多种类型的数据,数据不断沉淀之后形成关于客户各种特征的判定依据,并以此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综合融资服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平台建设现状调查

  商业银行基于线上平台的业务量已经占据银行业务的绝对“大头”,根据年报显示:2014年,中国农业银行的电子渠道占比已经达到90%,截至2015年7月,中国工商银行电子渠道业务占比为87%。这说明我国部分银行在金融服务网络化方面下了“苦功”且收效显著。

  我们针对我国14家上市银行在商务类、社交类和金融类平台建设情况展开了调查,结果如表13-2所示。

  表13-2 我国主要上市银行平台建设情况

  注:调查日期截至2015年9月10日。

  如表13-2所示,在金融业务网络化方面,我国主要上市银行表现要明显好于电商和社交类平台建设,而后两者则是互联网的典型业务模式。平台金融不仅仅是金融产品和银行业务的简单线上化,还包括网络跨界竞争的范畴。

  (一)电商平台发展参差不齐

  电子商务为传统银行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经济作为最适合金融业发展的沃土,对传统银行的转型和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商业银行已由传统的金融媒介转变为提供嵌入式金融服务的综合化媒介。电子商务为金融业务综合化、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集成场景。

  调查中发现效益较好的电商平台,都来自资本和科技实力较强的大行,比如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银行自建的各类电商平台的规模效益呈现出“B2C>B2B>B2G”的状况(详见表13-3)。

  表13-3 电商分类平台占比

  B2B平台建设可以密切银企关系,调查中一半以上的商业银行,仅提供了B2B支付工具,采用系统对接的方式嵌入第三方电商平台提供金融服务。其中,华夏银行的B2B服务页面上只提供了商旅服务和小企业投融资服务,缺少在线商品交易和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功能,因此未算作具有B2B的电商平台。另外,民生银行的B2B业务仅深耕服装鞋帽产业领域,做的是垂直B2B平台。

  在13家B2C平台中,从电商平台的主体所有权方面划分,部分电商平台采用的是另起炉灶,独立自主的方式,如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完全是按照电商类企业的标准手法在运营电商平台;而另一部分商业银行电商平台则是由信用卡商城和积分商城升级改造而来,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华夏银行等商业银行的B2C平台都是由升级后的商城改造而来。此外,兴业银行的电商平台还未上线运营,其关闭了信用卡商城,正筹划采用合作方式设立单独运营的电子商务公司。

  B2G是打通与政府、集团等客户采购业务关系的重要工具。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还未起步,中国工商银行是目前唯一上线该平台功能的银行。

  综上所述,银行自建电商平台是业界主流,各家银行的电商平台类型和发展规划上各有侧重,在功能开发和盈利能力方面还存在较大差异。实际情况来看,银行系电商平台,在用户规模、访问流量和业务规模方面与互联网巨头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在电商平台品牌包装上、网络访问入口、搜索引擎优化等方面还缺少新颖设计和营销管理。

  (二)金融类平台的一致性设计较差

  直销银行与手机银行、金融超市之间出现产品与服务交叉的情况,差别较多体现在服务渠道和客户入口方面。三者在实际功能、产品种类和入口都缺少统一化、标准化和衔接性设计,这将严重影响用户体验的一致性。

  调查中发现,手机银行的上线率是100%,说明商业银行非常重视移动端的业务开发,各家手机银行APP都已上线开始运营,但在系统功能、产品服务、盈利能力、安全验证和用户体验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异。与自家的网络银行相比,不少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还存在部分功能的缺失。

  在金融产品销售方面,商务类平台与金融类平台有融合的趋势。金融产品超市可以销售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等综合化的产品组合,实现在产品层面的综合化、多元化。

  (三)直销银行发展缓慢并呈现差异化

  目前,热衷于直销银行建设的银行大部分是中小型商业银行,而中国工商银行是第一家推出此业务的大型商业银行。直销银行代表了真正的互联网银行,发展直销银行有利于商业银行进行彻底的互联网信息化转型。以ING(荷兰国际集团)为代表的国外直销银行不是简单的渠道拓展,而是从组织架构到营销策略的整个商业模式都构建了一种全新的综合业务模式。直销银行可以弥补传统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下服务能力的不足,是拥抱互联网客户的开放服务模式,有利于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客户服务体系。

  (四)社交类平台还未得到全面重视

  社交类平台是Web2.0网络社会的产物,也是广大网络客户使用率最高的互联网应用。2015年7月,支付宝9.0新版发布,社交功能被嵌入到这个APP平台之中,而微信APP早已集成了支付功能。支付社交化和社交金融化的竞争发展,说明社会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多维关系正在被打通,对客户购物、社交和金融需求的集成可以显著提升平台的黏性和竞争力。

  国内商业银行的相关建设刚刚起步,还未得到足够重视。目前,中国工商银行推出了微信APP“工银融e联”,是从社交角度构建的网络一体化信息服务渠道。平安银行开发了“天下通”手机应用,集金融信息服务与社交功能为一体,在橙e网熟人生意圈中力图打造一个全新商务社交平台,再结合“一账通”应用的统一账户功能,可以实现客户数据在平安集团各金融业务板块之间的顺畅流转。

  其他银行对自建社交平台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大都通过微信或者易信等第三方平台嵌入客户的朋友圈,主要是提供金融信息服务和账户查询功能,信息互动过程中将面临服务链条衔接不畅和数据资产流失的风险,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依然限于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互动,对客户之间生意圈、融资圈的形成支持不足,造成客户流在电商、融资和社交平台之间的割裂。

  三、代表性银行互联网战略比较分析

  从调查中选取两家比较有代表性的银行进行互联网战略的剖析,第一家是中国工商银行,平台战略体系明确,科技实力、资产与客户规模业内领先;第二家是平安银行,集团化经营、综合化金融服务能力较强,业务条线整合与平台建设特色鲜明,旗下橙e网获得了工信部颁发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奖”。

  二者在业务路线方面存在相似性特征:互联网转型路径非常清晰、平台战略体系较为完整,生态环境塑造涉足了除搜索类平台和新闻门户类平台以外的所有平台类业务,将客户的需求链、各类型信息链、金融产品和服务链进行了更大范围和高度集成的整合。

  虽然在战略层面和业务结构布局存在共通,但在互联网转型的实施层面,平台建设细节以及组织管理方式上还存在许多不同之处,具体如表13-4所示。

  表13-4 平台战略比较

  从操作层面的差异性来看,平安银行虽然基于业务条线打造了众多的子系统平台,分别起了不同响亮的名称,并借助一账通功能在后台实现了跨平台的客户数据整合,但其互联网金融业务板块的业务分散程度较高,用户服务入口整合不够,且缺少一个统一的品牌名称,将会影响客户认知度和市场营销效果。而中国工商银行的互联网战略推进展现出较强的系统性,借助三大平台全力实施产品创新,在人力、技术、资金方面投入较多。

  综上所述,中国工商银行在商务、社交、金融平台体系化和一体化方面下足了功夫,技术平台对业务的支撑力度和战略改造规模值得借鉴学习。平安银行借助平安集团的金融综合化优势,在业务综合化、产品多元化和业务管理变革、跨主体协同、平台一体化等方面值得借鉴参考。

  ……


展开
目录

序 

上篇  新经济下的金融环境变迁 

第一章  新技术革命催生新经济 

第一节 “新经济”的概念 

一、“新经济”起源于美国 

二、“新经济”是一个相对概念 

第二节 “新经济”的含义 

第三节 新经济与新技术革命的特征

一、产品制造趋于智能化,传统制造业竞争力下滑 

二、生产方式趋于定制化,充分满足个性化需求 

三、产业边界模糊化,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

四、要素支撑知识化,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重要性凸显

第二章  新经济发展政策 

第一节 “十三五”规划纲要

一、指导思想 

二、主要目标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二节 推进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相关政策

一、发展目标与工作重点 

二、组织与实施 

三、分工与协调

第三节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指导意见 

一、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二、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四节 关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 

一、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创业便利化 

二、优化财税政策,强化创业扶持

三、搞活金融市场,实现便捷融资 

四、扩大创业投资,支持创业起步成长 

五、发展创业服务,构建创业生态 

第五节 《中国制造2025》规划

一、战略目标

二、战略任务和重点 

三、战略支撑与保障 

第六节 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

一、基本原则 

二、发展目标 

三、重点发展和支持方向 

第三章  新兴产业发展与商业银行应对

第一节 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一、新技术革命催生新兴产业 

二、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三、新兴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节 新兴产业支持政策

一、政策探索期 

二、政策完善期 

第三节 新兴产业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兴产业发展给银行带来的机遇 

二、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第四节 商业银行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商业银行支持新兴产业的手段

二、商业银行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建议 

第四章  城镇化对银行信贷结构的影响 

第一节 城镇化进程中的行业变革 

一、长周期下各国城镇化进程与行业格局演变 

二、我国现阶段城镇化、产业发展、银行贷款:优化与失衡的困局 

第二节 我国城镇化现阶段商业银行行业贷款投向现状 

一、基于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角度 

二、基于股份制银行角度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行业贷款质量比较

一、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行业贷款质量比较

二、股份制银行行业贷款质量比较 

第四节 相关结论 

一、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处于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传统行业升级、转移及新型行业加速发展并存 

二、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相比较 

三、股份制银行相比较 

第五节 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建议 

一、抓住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机遇,加强传统行业优化升级和新兴行业客户储备

二、以产业链的思维配置资源

三、在同一条产业链上,应强化银行间的合作效应 

四、加强行业研究,防范产业链系统性风险传播 

五、调整思路,创新信贷模式 

第五章  “一带一路”战略与商业银行应对 

第一节 “一带一路”战略概况 

一、战略背景

二、发展脉络 

三、空间概念 

四、战略含义

第二节 “一带一路”主要国家情况 

一、资源丰富

二、跨境贸易高速增长

三、基础设施需求广阔

四、合作项目不断增多 

五、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第三节 “一带一路”战略发展趋势 

一、国家战略趋势 

二、国内空间布局 

三、国内行业布局

第四节 “一带一路”战略对商业银行的机遇和挑战

一、深化实施战略转型,加快三大业务发展的机遇

二、进一步推进国际化发展的机遇 

三、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第五节 商业银行应对“一带一路”规划建设的策略建议

一、业务策略 

二、机构布局优化策略 

三、业务支持策略

第六章  经济周期对银行信贷结构的影响 

第一节 经济周期下美国、日本等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新观测 

一、关于美国信贷资产质量的实证分析 

二、关于日本信贷资产质量的实证分析 

三、关于亚太国家及地区信贷资产质量的实证分析 

四、我国信贷资产质量的实证分析 

第二节 影响信贷资产质量变化的外部关联因素新构架

一、消费

二、投资

三、净出口

四、货币投放量

第三节 我国经济周期中的产业结构与信贷结构调整新路径 

第四节 商业银行在经济周期变化环境中的竞争新战略 

第五节 商业银行在经济周期变化中的战略预警新机制

第六节 结论

第七章  新经济下商业银行竞争规则重构 

第一节 森林法则下构建新的客户生态体战略 

第二节 森林生态体的客户开发新构想 

一、“森林法则”下的大客户开发新模式

二、“森林法则”下的中小客户开发新模式 

第三节 森林法则下风险控制的新思路 

一、森林法则下大客户的新风控思路 

二、森林法则下中小客户的新风控思路

第四节 森林法则下人均效益提升的新路径

第五节 展望

下篇  新经济下的金融产品创新 

第八章  新经济下的移动医疗 

第一节 移动医疗概述 

第二节 国外发展趋势及典型企业 

一、WellDoc:提供移动APP+ 保险服务 

二、Epocrates:提供移动APP+ 精准广告投放服务 

三、ZocDoc:提供移动APP+ 就医预约服务 

四、Vocera:提供智能终端+ 移动工作站服务 

五、ZEO:提供智能终端+移动APP+ 内容服务

第三节 国内发展现状及经营模式

一、多重因素推动国内移动医疗快速发展 

二、国内现状及典型应用模式 

第四节 商业银行应对移动医疗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移动医疗:基于开放平台的新商业模式 

二、移动医疗生态圈实践案例——阿里O2O“未来医院” 

三、相关对策建议 

第九章  新经济下的大数据金融应用 

第一节 理论概述 

一、大数据的定义和特征 

二、大数据的认识框架 

三、大数据的价值 

四、对大数据的认知评价 

第二节 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银行的应用实践

一、跨渠道获取客户 

二、个性化产品定制 

三、精准营销 

四、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信贷 

五、动态信用评价

六、实时风险预警管理 

七、高频交易

第三节 大数据技术应用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第四节 当前大数据技术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数据的体量和质量欠缺 

二、技术问题 

三、与银行业务流程的动态结合差

四、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

五、人才培养储备不足 

第五节 政策建议 

一、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发展,创造良好宏观环境

二、规范引导商业化大数据交易活动,促进数据资源开放和流通 

三、推动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业务创新,实现经营管理战略转型 

四、重视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完善、持续的培训机制和体系

第十章  新经济下的银行系P2P 

第一节 P2P 网络借贷行业发展情况 

一、P2P网络借贷行业现状 

二、P2P网络借贷业务模式 

三、P2P网络借贷行业发展趋势 

第二节 银行系P2P 平台发展情况 

一、设立P2P平台对商业银行的战略意义 

二、银行系P2P平台设立情况 

三、银行系P2P平台的风险 

第三节 商业银行应对策略建议 

一、主动加强与优质P2P平台的合作 

二、自建或收购P2P平台 

三、持续改进完善小额信贷技术 

四、构建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网络平台 

五、建立行业风险信息联合防控和互联网征信机制

第十一章  新经济下的互联网金融

第一节 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状况

一、网络金融的发展速度与规模 

二、移动支付业务迅速崛起 

三、B2C的发展状况 

四、B2B的发展状况 

第二节 我国网络金融的主要模式 

一、“直客式”模式

二、“集成式”模式 

三、“渠道式”模式 

第三节 网络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新变化

二、商业银行赢利模式的新变化 

三、商业银行人员结构的新变化 

第四节 商业银行网络金融发展战略 

一、快速提升“五大客户终端”自助网络便利 

二、最具有便利优势的三大“网络模式” 

第十二章  新经济下的互联网理财 

第一节 互联网理财发展现状 

一、互联网理财的用户群体不断扩大 

二、互联网理财资金规模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

三、互联网理财产品呈现出储蓄化和消费化趋势 

四、互联网理财产品常态化,跨界合作不断增强

五、互联网理财产品呈多样化态势,但增长放缓

六、互联网理财销售的平台化战略成为竞争焦点

七、互联网理财的风控及监管依然是薄弱环节

第二节 银行理财发展概况

一、银行理财产品总量占优且增长快速

二、在资金规模方面,国有和股份制银行依然占主导

三、股份制银行理财产品的综合能力排名靠前

第三节 互联网理财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宝宝”类理财产品收益将继续呈回落之势 

二、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多元化竞争依然是主旋律 

三、互联网理财服务走向平台化和集成化 

四、银行理财产品将出现“移动化”快速增长 

五、银行理财产品将在政策引导下实现模式创新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对策研究 

一、互联网理财业务转型发展战略

二、互联网理财平台优化对策——建立更加开放的综合理财业务平台

第十三章  新经济下的互联网综合金融平台 

第一节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战略 

一、平台的内涵

二、商业银行发展平台金融的必要性 

第二节 商业银行平台战略与建设现状 

一、商业银行平台类型的划分 

二、我国商业银行平台建设现状调查 

三、代表性银行互联网战略比较分析 

第三节 商业银行实施平台战略的对策建议 

一、重新定位互联网时代银行客户服务的角色 

二、将平台作为信息化转型和业务转型的起点 

三、将大数据策略贯穿于平台建设始终 

四、建立互联网金融专门机构并进行协同管理 

五、建立容错的企业文化环境 

六、整合平台、聚合资源

第十四章  新经济下的电商与供应链金融

第一节 电子商务发展概况与趋势

一、互联网用户和电商用户数量不断攀升 

二、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三、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第二节 银行系电商的现状与发展战略分析

一、国内银行电商平台发展现状

二、银行电商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三、银行发展电商的战略分析

四、银行发展电商的对策分析

第三节 供应链金融发展分析

一、供应链概念与发展趋势 

二、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概况

三、银行供应链金融主要模式 

四、银行供应链金融平台建设的三种方式 

五、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