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柔性的专断(耶鲁女孩成长手记)
0.00     定价 ¥ 39.80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ISBN:
    9787559612960
  • 作      者:
    作者:郭力//张玲玲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8-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式教育倾向于人云亦云,家长们没有能力协助孩子放大自己的特别之处,于是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原创,很多慢慢活成了盗版。

作者所给予孩子的教育的可贵之处,在于她富有远见地保留并巩固了孩子的独特性,于是一个丰富、有强烈辨识度的女孩形象跃然而出。

能活出自己的态度,清楚自己要走的路,有属于自己的风格气质,有自己表达的腔调,就是未来世界里孩子的竞争力。

展开
作者简介

    郭力,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前总编辑。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历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讲师,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助理、学科副总编。曾在多家留学机构、育儿机构、家长课堂、网校、家庭教育社群等分享家庭教育及子女留学经验。女儿曾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美国迪尔菲尔德高中、耶鲁大学、哈佛大学。

    张玲玲,记者、书写者。毕业于山东大学,曾任《心理月刊》专题编辑、新浪网高级编辑,现专职于人物及生命成长写作。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务实的家庭教育图书。作者是一位有情怀、有格局的智慧妈妈,在她的引导下,接受传统教育的女儿本科被耶鲁和普林斯顿两所名校同时录取,研究生就读于哈佛大学。

    作者用温柔而理性的笔触,记录了女儿一路成长的点滴,字里行间流露着她所秉持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以及对中国教育现状与问题的体察和反思。

    每一个孩子生来都有无限的可能性,重要的是父母能否认识和发现这种可能性,用温柔的爱和理智的心,为孩子创造一个始终良性的、被激发的成长环境,保留并巩固孩子的独特性,避免孩子由原创活成盗版。

展开
精彩书摘

    生活即教养——从日常点滴培养孩子的礼貌习惯

    教育孩子,要从五个方面做起:诱导他的秉性,拓展他的志向,培养他的才能,鼓舞他的勇气,克服他的毛病。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一直都忘不了那个台湾男孩。

    他曾经是我们的邻居,跟着做生意的父母来到北京,租住在我们家所在的住宅楼里。他看上去只有八九岁,但每次我们在电梯里遇到,他总会微笑着跟每一位邻居主动打招呼,“叔叔”“阿姨”叫得既亲切又热情;电梯停下后,他总是先用手微微挡在门边:“爸爸请走,妈妈请走。”然后像一个小绅士般护着妹妹离开;我还在地下车库看到过专门接送他和妹妹上下学的司机,兄妹俩对司机非常有礼貌,恭恭敬敬,没有一点儿骄矜和盛气凌人……

    每次看见这个男孩,我回家总要跟先生念叨两句: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看到这个孩子的表现,我们就可以推测出他的父母也是非常有礼貌、有教养的人。这样的孩子,一定是从小父母就随时随地言传身教的结果。可惜的是,他们住了没多久就搬走了,后来我再也没见过像他那么有礼貌的孩子。

    从月月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和先生就很注意对她礼貌习惯的引导和培养。比如跟她说话需要指称别人的时候,我们从来不直呼其名,都是“某某叔叔”“某某阿姨”“某某哥哥”“某某姐姐”,不管是在外面当着别人还是在家只有家里人,都是如此。所以从小到大,除了她自己的同学和朋友,在女儿嘴里从来听不到直呼长辈或平辈名字的时候。别人因为这件事夸奖她,她也只是笑笑,不说话。因为这种做法对她来说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平常,她根本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对女儿进行一些基本的礼貌习惯的培养之外,我还会有意识地把女儿带到一些社交场合去,让她见识得体的工作、应酬语言和礼仪。同时,在每一个场合,我也会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这样做除了表示对别人的尊重,我还要给女儿当一名合格的老师。


潜移默化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的礼貌习惯,反映的是一个家庭的教养和父母的素质。对此,很多人可能觉得无所谓。“我的孩子需要见人就打招呼吗?人家不理他还显得尴尬呢。”“会不会在社交场合说话有什么关系,学习好能进上流社会自然就学会了……”我经常听到有些家长这样说,他们唯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至于其他方面都无所谓。我有一个朋友,女儿读高中了,一家人都非常重视女儿的学习。朋友经常打电话跟我交流孩子的学习,但几乎从来不说其他方面的事。直到有一天,我遇到跟这位朋友在同一单位上班的另一位同学,聊天说起孩子,同学形容朋友的女儿,第一句便是“没有礼貌”:到了妈妈单位从来不跟其他人打招呼,直接就跑到妈妈身边去了……

    孩子有这样的表现,百分之百的责任在家长。首先是父母并没有重视礼貌这件事。孩子从小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要求和引导,自然不会把见人要打招呼这样的基本礼貌当作一回事。我在去各地做留学讲座的时候,见过形形色色的家长和孩子,有些孩子确实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但他们的礼貌习惯确实不敢恭维。他们的父母对此也熟视无睹,表现得一点儿都不在乎。在他们看来,孩子能考多少分,进一所什么样的大学,找一份多么好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至于跟人讲话时应该怎么表达,对什么样的人应该用什么样的交流方式,这些“不怎么重要”的事情,孩子没有必要刻意注意和学习。

    我想这些父母可能没有想到,孩子将来要走向社会,要承担各种工作。那时的他,不是作为一个标明成绩的工具,而是一个立体丰满的人出现的。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需要与人打交道。如果他没有基本的礼貌和教养,即使再有能力,恐怕别人也不愿意与之交往。而缺乏健康、顺畅的人际关系的人,在其他方面也不会有太好的发展。

    教育孩子,要从五个方面做起:诱导他的秉性,拓展他的志向,培养他的才能,鼓舞他的勇气,克服他的毛病。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实,关于礼貌习惯的培养,我并没有给女儿过多的说教,几乎很少跟她讲“你应该怎么怎么样”的话,只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随时随地用自己的言行给她做示范。当她看到你如何同别人讲话,如何对待别人,别人才是愉快的;如何处理意见,事情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她自然会乐意效仿。这是家长的熏陶和浸染。

    另外,我和先生带她出去的时候,如果遇到特别没礼貌的孩子,也会适当地点评一下,让她知道这样的情况下怎样做是比较恰当、礼貌的。没有哪个孩子是不乐意向好的榜样学习的,所以,当我们告诉女儿关于礼貌礼仪的问题时,她很愉快就接受了。


展开
目录

推荐序 — 愿这本书成为一个驿站

自序言 — 让我们成为理性的母亲

第一章 独特:挖掘辨识度

发现不同于细微处——从孩子的天性看未来

不说“儿语”——营造丰富规范的语言环境

多多尝试,勇敢叫停——要不要报兴趣班

自信是孩子的最佳驱动力——从兴趣到特长

广泛阅读是最好的人文教育——尽早向孩子开放自己的书架

罂粟般的奥数——关键在于父母如何运用

第二章 点燃:当火柴遇上火柴皮

走一条贴近天性的自在之路——让孩子选择适合他的路

用孩子所长,避其短——人生只有一时的输赢

帮孩子保有完整的自我意识——有趣而尽兴地生活

引导孩子理性叛逆——做孩子背后坚定的支持者

父母也要“指手画脚”——尽早和孩子一起规划未来

不要低估孩子的理性程度——金钱教育背后的欲望控制

受欢迎的家教——榜样的力量远超父母的引导

第三章 距离:过度关注即干扰

关键时刻“拔刀相助”——理性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多创造“共情”事件——爱孩子所爱

“危险”的青春期——不干扰是最好的陪伴

陪孩子一起疯——和孩子保持思维同步

敬畏生命——保护孩子对万物的悲悯之心

被信任的孩子更自尊——经验来自体验

第四章 情商:生活即教养

生活即教养——从日常点滴培养孩子的礼貌习惯

不指责、不评判——让孩子独立面对矛盾与冲突

“金钱”的次序——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财富观

多带孩子“社交”——尽早为孩子铺就情商底色

孩子没那么娇弱——因人而异的抗挫教育

自然生存能力训练要趁早——是生存需求,也是人格锻造

第五章 远方:步履不停

不可懵懂留学——理性判断,慎重决策

见识比知识更重要——培养孩子收集信息的能力

“一箭多雕”的留学路——既仰望星空,亦脚踏实地

“推”一把孩子——做狠心的老鹰式父母

第六章 见识:未来已来

设定反方的“批判性思维”——凡事不止一个定论

尊重个体——以每一个人为本

语文教育就是人文教育——国外文科教育给我的启迪

让运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不只是锻炼身体

成为独立的“人”——远离子女依赖症

和孩子各自精彩——彼此尊重,互不干涉

第七章 分离:育儿当如待客

得体退出——保有蓬勃的生命状态

持续修复——永不放弃自我成长

亲密与分离——父母独立,孩子才会独立

幸福是投入的副产品——有愿心,无目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